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Low Carbon Steels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Si Contents

CAI Minghui , DING Hua , ZHANG Jiansu , LI Long , LI Xiaobin , DU Linxiu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of low carbon steels with two Si contents (050% and 135%)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undeformed and deformed conditions. Effects of Si contents, deformation, and cooling rates on γ transformation start temperature (Ar3), phase microstructures, and hardnes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the deformation with the true strain of 04, the length of bainitic ferrite laths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low Si steel, whereas, the M/A constituent becomes more uniform in high Si steel. An increase in cooling rates lowers the Ar3 greatly. The steel with higher level of Si exhibits higher Ar3, and higher hardness both under undeformed and deformed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steel with a lower Si content.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Si on Ar3 is dependent on deformation. Such effects are more significant under the undeformed condition. The hardness of both steel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oling rates, whereas, the deformation involved in both steels reduces the hardness.

关键词: Si content;low carbon steel;cooling rate;transformation behavior;bainitic

预测复合材料非线性有效介电系数的割线方法

周萧明 , 胡更开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6.026

提出了预测复合材料非线性电位移和电场强度关系的一种解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各向材料的割线介电常数,将非线性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线性问题来求解.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和组分材料的非线性性质,而常用的Stroud和Hui的模型只适用于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和组分材料的弱线性.证明了本文方法具有Ponte Castaneda提出的变分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当基体非线性较小时,本文模型的预测与Stroud和Hui的模型一致,但当基体非线性系数增大时,本文模型能给出合理的预测结果,而Stroud和Hui的模型则会超出基体和夹杂的性能范围.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介电常数 , 非线性 , 割线方法

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冲击后压缩强度研究

张宝艳 , 陈祥宝 , 李敏 , 邢丽英 , 汪亮 , 蒋诗才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2.01.008

探讨了树脂基体、碳纤维增强体以及树脂基体-纤维的界面等对双马来酰亚胺(简称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值的影响,指出降低树脂基体的交联密度和产生微观两相结构是提高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CAI值的两个典型方法.合适的树脂含量有利于保持复合材料体系较高的CAI值,采用高强高韧性的碳纤维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体系的CAI值.为获得较高的CAI值,保持合适的树脂基体-纤维界面性能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韧性 , 界面

Z向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及冲击后压缩性能

段友社 , 郭书良 , 吴刚 , 侯军生

复合材料学报

基于热压罐成型工艺,选择了树脂柱Z向增强泡沫芯材、碳纤维Z向增强泡沫芯材、Kevlar纤维缝纫增强泡沫芯材3种Z向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对夹芯结构进行了低速冲击损伤和冲击后压缩(CAI)性能研究,考察了不同Z向增强方式对冲击损伤面积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Z向增强对泡沫芯材产生了初始损伤,其冲击后损伤面积大于未增强泡沫夹芯结构;但Z向增强改变了夹芯结构的压缩破坏机制。通过选用合适的Z向增强材料和Z向增强参数,能够提高夹芯结构的压缩强度和CAI强度。其中当增强材料为碳纤维,增强参数为10mm×10mm时,压缩强度提高了13%,CAI强度提高超过40%。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泡沫夹芯 , Z向增强 , 冲击损伤 , 冲击后压缩

复合材料层合板准静态横压损伤及其压缩破坏研究

张子龙 , 程小全 , 益小苏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2.05.021

为了考察一种小试件CAI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作者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准静态横向压缩特性和损伤,以及损伤后的压缩破坏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C扫描、热揭层等技术对层合板内的损伤进行测量,并将含准静态横压损伤层合板的剩余压缩强度与低速冲击后板的压缩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横压过程中存在分层损伤起始门槛压缩载荷值或压入深度值,以及横压载荷极限值;小板试件各界面的分层面积沿厚度方向的分布和继后的压缩破坏形式等与SACMA的CAI试验标准的情况相异.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 低速冲击 , 准静态横向压缩 , 损伤 , 压缩破坏

T700/氰酸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离位"增韧

王浩 , 郑亚萍 , 张娇霞 , 许亚洪 , 戴峰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9.04.014

针对氰酸酯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对该体系的流变性能与DMA进行分析,并对浇注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聚砜作为增韧剂,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层压板,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对微观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时,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有较长的工艺适用期,很好的工艺操作性.Tg为200℃时,浇注体的力学性能优良.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离位"增韧层,体系出现了相反转结构,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复合材料的CAI值从180 MPa增加到260 MPa,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关键词: 氰酸酯 , "离位"增韧改性 , 冲击后压缩强度

一种新的非电解法炼铝工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73-X

提出了一种从氧化铝中提取原铝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如下化学反应:AlI3+(3/2)Zn=Al+(3/2)ZnI2。首先通过氧化铝的碳热氯化反应得到氯化铝(AlCl3),然后通过氯化铝和碘化钙的交换反应(AlCl3+CaI2→AlI3+CaCl2)得到碘化铝。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这些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一些回收主要化学试剂的反应进行了研究(Cl2, ZnI2→Zn, CaCl2→CaI2)。采用XRD和SEM对反应产物的相组成及形貌进行分析。采用总自由能最小方法对化学反应平衡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非电解方法,可以在没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可消耗的化学试剂的条件下,从氧化铝中有效地提取铝。与当今采用燃煤发电提供电力的铝电解厂相比,本方法所产生的单位碳消耗和 CO2大气排放可以降低一半以上。

关键词: , 铝合金 , 氯化物 , 碘化物 , , , 高速冶金

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与吸能结构的研究

益小苏 , 许亚洪 , 唐邦铭 , 陈永刚 , 张子龙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4.09.001

复合材料的结构一体化技术包括结构整体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两个方面.复合材料吸能结构属于典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结构.以复合材料管形件为基础,发现提高管形件轴向性能如增加编织结构的轴向纤维纱数,或调整预浸料复合材料铺层尽可能地平行于轴向,或提高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即高CAI值)等,都有利于提高吸能效果.在整体化制造方面,研制和验证了织物复合材料正弦波梁的液态成型制造技术.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吸能行为 , 正弦波梁 , 液态成型 , 编织结构

小尺寸试件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压缩强度

程小全 , 张子龙 , 吴学仁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2.06.002

使用一种小尺寸试件试验方法来测量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后的剩余压缩强度(CAI),以便减少试验费用,降低材料研制成本和周期.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估算的一种软化夹杂模型.该模型将冲击损伤等效成圆形低刚度的夹杂,用8节点等参元分析层合板的应力应变状态,以点应力准则为压缩破坏判据.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对比显示,该模型简单有效.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 低速冲击 , 损伤 , 剩余压缩强度

复合材料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的性能表征

沈真 , 张子龙 , 王进 , 杨胜春 , 叶林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5.026

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经验提出了复合材料体系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性能表征的需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指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CAI(冲击后压缩强度)的物理意义比较含混,有时可能误导材料研究和设计选材,同时提出应分别用典型层压板静压痕力-凹坑深度曲线的最大压痕力Fmax来表征损伤阻抗性能,用凹坑深度-压缩破坏应变曲线门槛值CAIT(Compression failure strain After Impact Threshold)来表征损伤容限性能,同时给出了测试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性能表征 , 损伤容限 , 损伤阻抗 , Fmax , CAIT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