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wu PAN
,
Jie YU
,
Zhan HU
,
Hongdong LI
,
Qiliang CUI
,
Guangtian ZOU
,
null
,
null
,
null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
ZnS nano-particles with average sizes of 10 nm and 5 nm were fabricated by sol-gel method, and their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s were in-situ examined in a diamond anvil cell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EDXD) from ambient pressure to 35.0 GPa. From the obtained interplanar spacing data, the volume compression ratios were derived at different pressures, and then the bulk modulus and its pressure derivative were obtained by fitting to the Murnaghan equation. It is found that both ZnS nano-particles initially in the zinc-blende phase transformed to cubic NaCl structure in the presence of pressure and the transition was reversible when the pressure was released. Moreover, it is suggested that a smaller particle size will induce a larger transition pressure.
关键词:
Nano-particles
,
null
,
null
,
null
陈玮
,
程继健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1.004
为了探索新的透红外材料,本文研究了As2Se3-AsTe-CuI系统玻璃的形成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sTe和CuI含量的玻璃. 研究表明:该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相当大,As2Se3-AsTe二元系统可以任何比例形成玻璃,As2Se3-CuI和AsTe-CuI二元系统, 当CuI含量分别达70和40mol%时,仍可形成稳定的玻璃, 直径在20mm厚度在50mm以上的玻璃样品很容易得到. 研究了部分玻璃样品的远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结构单元主要是:[As(SeTe)3-xIx] (x=0~3)、[As2Te4]和[CuI4],随玻璃的成分不同,这些结构单元的相对比例也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该系统玻璃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
硫系卤化物玻璃
,
玻璃形成
,
玻璃结构
,
红外透射材料
刘丽红
,
胡志强
,
张晨宁
,
高岩
,
卢珊珊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6.06.012
应用浸渍涂膜法制备了CuI固体电解质薄膜,组装了DSSC电池.用扫描电镜观察了CuI薄膜的表面形貌,四探针电阻仪测定了CuI薄膜的电阻率,XJCM-8太阳电池测试仪测试了DSSC电池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离子液体可以有效地抑制CuI晶粒的生长;提高CuI晶粒与多孔TiO2薄膜孔径尺寸的相配度;减小CuI薄膜的电阻率.这些都是影响CuI固体电解质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性能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TiO2薄膜
,
离子液体
,
CuI固体电解质
,
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
刘飞
,
祝博
,
王晓丹
,
曹建新
人工晶体学报
以粗碘和硫酸铜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液相法和微乳液法合成了不同晶形γ-CuI晶体.采用XRD和SEM研究了液相法和微乳液工艺技术条件对合成γ-CuI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γ-CuI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聚乙二醇(PEG-6000)和柠檬酸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液相法常温下500 r/min反应30 min可制备出纳米球形和三角锥形γ-CuI.按CTAB-正戊醇-环己烷-水配比3∶3∶7∶10分别配制硫酸铜和碘化铵微乳液,常温下500 r/min反应2h可制备出六边形薄片状γ-CuI.不同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对γ-CuI产品电导率具有较大的影响.纳米球形γ-CuI电导率最小,为4.9 Ω·cm.
关键词:
γ-CuI晶体
,
电导率
,
液相法
,
微乳液法
陈玮
,
程继健
无机材料学报
为了探索新的透红外材料,本文研究了As2
Se3-AsTe-CuI系统玻璃的形成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STe和CuI含量的玻璃.研究表明:该系统玻璃的形成范围相当大,AS2Se3-ASTe二元系统可以任何比例形成玻璃,AS2Se3-CuI和AsTe-CuI二元系统,当CSI含量分别达70和40mol%时,仍可形成稳定的玻璃,直径在20mm厚度在50mm以上的玻璃样品很容易得到.研究了部分玻璃样品的远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结构单元主要是:[AS(SeTe)3-xIx](x=0~3)、[As2Te4]和[CuI4],随玻璃的成分不同,这些结构单元的相对比例也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该系统玻璃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
硫系卤化物玻璃
,
null
,
null
,
null
刘飞
,
祝博
,
王晓丹
,
曹建新
材料导报
以粗碘和硫酸铜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利用微乳液法合成了六边形薄片状γ-CuI晶体.采用XRD和SEM手段研究了微乳液工艺技术条件对合成γ-CuI晶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用量、水含量和反应物浓度对微乳液法制备的γ-CuI晶相组成和晶体形状没有太大影响,但对晶体尺寸具有较大影响.适宜的微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能产生适当的界面膜强度,有效控制碘化压铜晶体尺寸.CTAB-正戊醇-环己烷-水体积比为3∶3∶7∶10,硫酸铜溶液0.1mol/L和碘化铵溶液0.2mol/L,常温下500r/min搅拌2h合成产物为六边形薄片状γ-CuI.
关键词:
γ-CuI微乳液法
,
六边形薄片状
,
晶体尺寸
,
微观形貌
王钦忠
,
汪正浩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0.020
用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出了机械性能较强的CuI半导体膜,这种半导体膜是由大量的三角形片状微粒组成的. 利用交流阻抗方法在pH值分别为0、2、4和7的0.5 mol/L Na2SO4溶液中研究了这种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研究发现,溶液pH值对CuI半导体膜的阻抗有较大的影响,pH值越小则电化学反应电阻就越大;同时,溶液的pH值也对CuI半导体膜电极的表面态有着较大的影响,pH值越大表面态密度越大. 在pH值为0的Na2SO4溶液中测得CuI半导体的Efb为0.023 V(vs.SCE).
关键词:
CuI半导体
,
交流阻抗
,
平带电位
李锋锐
,
顾牡
,
何徽
,
畅里华
,
温伟峰
,
李泽仁
,
陈亮
,
刘金良
,
欧阳晓平
,
刘小林
,
刘波
,
黄世明
,
倪晨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262
采用溶剂蒸发法生长出透明的带隙宽度为2.96 eV的γ-CuI晶体.在紫外光激发下,该晶体在410、430 nm处分别呈现有近带边发射峰,另在720 nm附近还出现一个与样品碘缺陷有关的宽发射带.经碘退火后,样品720 nm发射带被基本抑制,而在420 nm处出现了一个更强的近带边发射峰.使用扫描相机分别测量了γ-CuI晶体各发射峰(带)的衰减时间谱,其中近带边发射峰的发光衰减时间常数均在数十皮秒量级,表明γ-CuI晶体具有极快的时间响应特性;而720 nm发射带的发光衰减时间常数主要在数十纳秒量级.X射线激发下,γ-CuI晶体具有435 nm近带边发射峰和680 nm发射带,其近带边发射对X射线能量响应的测量结果表明,当Ex<49.1 keV时,γ-CuI晶体闪烁光快分量对X射线的探测效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
γ-CuI晶体
,
超快闪烁体
,
衰减时间
,
能量响应
高书燕
,
李政道
,
贾晓霞
,
陈艳丽
功能材料
采用一步液相反应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得六边形纳米CuI.无需任何低表面能物质(硫醉或氟烷基)修饰,该样品就表现出超疏水性,接触角达到157°.最为重要的是样品的超疏水性很稳定,在空气中放置半年后,其接触角无明显变化,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疏水
,
六边形纳米CuI
,
表面修饰
,
低表面能
刘畅
,
苑帅
,
张海良
,
曹丙强
,
吴莉莉
,
尹龙卫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455
γ相碘化亚铜(γ-CuI)是一种带隙为3.1 eV的p型半导体材料,适合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子器件.本研究利用简单的铜膜碘化法制备了CuI薄膜,探究了碘化时间、温度及铜/碘比等生长条件对其透明导电性能的影响.在最优碘化时间(30 min)和碘化温度(120℃)下,制备出了高透过率(可见光范围>75%)、导电性能好(电阻率4.4×10-2Ω·cm)的CuI薄膜.利用CuI薄膜作为空穴传输层,组装了CuI/CH3NH3PbI3/PCBM反型平面钙钛矿电池,获得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为8.35%,讨论了CuI薄膜透明导电性能对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碘化亚铜
,
铜膜碘化法
,
透明导电
,
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