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
,
张文征
金属学报
介绍了获得满足△g平行法则的位向关系、惯习面、正空赣 倒空间准不变应变线的计算方法, 解释了高锰钢中先共析魏氏组织渗大体在奥氏体晶内析出时的Pitsch和T-H的位向关系惯习面上的晶格匹配示意图.
关键词:
△g平行法则
,
null
,
null
叶飞
,
张文征
,
张驰
,
齐彦
,
方鸿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7.001
介绍了获得满足△9平行法则的位向关系、惯习面、正空间和倒空间准不变应变线的计算方法,解释了高锰钢中先共析魏氏组织渗碳体在奥氏体晶内析出时的Pitsch和T-H位向关系.计算得到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根据计算结果,将惯习面分解成原子级的台阶,绘制了Pitsch和T-H位向关系惯习面上的晶格匹配示意图.
关键词:
△9平行法则
,
相变
,
晶体学
,
界面
,
结构模型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方彦彦
,
田野
,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6.020
正渗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利用渗透原理的膜分离技术,能自发进行,无需外加压力即可实现,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途径.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正快速发展.文章详细总结了正渗透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正渗透的整个动力学过程,为正渗透膜的设计和制备与驱动溶质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正渗透
,
渗透压
,
机理
,
膜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英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影响.二垩英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英,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英/呋喃
,
水化物
,
PVC
钢铁
Corus UK已经研究出减少铁矿石烧结过程中二垩英形成和排放的技术.94次测量结果表明五个英国烧结厂主要废气烟囱的排放物浓度范围为0.28~4.4 ng I-TEQ/m3.总平均值为1.19 ng I-TEQ/m3,该数值略高于英国环境局为新工厂制定的可以达到的排放限-1 ng I-TEQ/m3.基础研究总结出二垩英极可能在火焰锋前的烧结床中形成.当尿素在料带前加入到烧结混合料中时,抑制试验取得了成功,二垩英排放量至少减少50%.加入尿素似乎可提供一种成本有效的二垩英抑制方法,该试验正继续进行以证实该技术的长期可行性.
关键词:
二垩英
,
铁矿石烧结
,
形成
,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