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华“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10]01号),经各高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遴选和推荐,以及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决定授子钟文琪、张鹏、张明明、徐纲4位青年学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顾超等13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评选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会
李猛
,
刘晶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飞灰中未燃尽炭表面对汞的微观吸附机理.建立了表征未燃尽炭的饱和簇模型,讨论了该簇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汞的吸附作用,计算得出吸附能,并做出了相关的实验解释.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以及筛选合适吸附剂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汞
,
未燃尽炭
,
簇模型
,
吸附
黄晓宏
,
皮理刚
,
柳朝晖
,
张泰
,
卢兴
,
郭军军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平面火焰携带流反应器研究了DT烟煤在富氧燃烧条件下的燃烧实验.采用灰示踪法分析煤焦的燃尽和元素释放特性,并采用等密度模型计算了基于氧化反应C+0.5O2 →CO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煤粉在富氧燃烧条件下的燃尽慢于空气燃烧;富氧燃烧条件下,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会导致煤焦表面对O的化学吸附,进而导致氧元素释放速率减慢;高氧浓度条件下,高浓度CO2对煤焦燃尽的抑制作用大于CO2气化反应对煤焦燃尽的促进作用,降低环境氧浓度可以逐步提高CO2气化反应对煤焦燃尽的贡献.
关键词:
富氧燃烧
,
燃尽特性
,
元素释放
,
表观反应动力学
屈文麒
,
刘晶
,
袁锦洲
,
刘洋
,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研究了NO对飞灰中未燃尽炭吸附汞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含有NO的未燃尽炭固体表面簇模型,计算得到了单质汞在含有NO的未燃尽炭表面的不同吸附位、吸附构型和吸附能.不同吸附方式中,NO平行吸附在未燃尽炭表面时最稳定.NO对单质汞在飞灰未燃尽炭表面的吸附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与烟气中NO的含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汞
,
一氧化氮
,
未燃尽炭
,
吸附
,
飞灰
王涌
,
周屈兰
,
刘国庆
,
景雪晖
,
刘入维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了降低410t/h电站煤粉锅炉的NOx排放,在实炉上进行了热态试验,在最上层二次风喷口的上方装设了分离式燃尽风(SOFA)喷口.试验结果表明,投入分离式燃尽风SOFA后,炉内形成了良好的空气分级燃烧工况,显著降低了NOx的排放浓度,最高降低了43.4%.二次风缩腰型配风方式相较于宝塔型配风方式,更有利于降低NOx排放浓度.另外,投入燃尽风后,经过燃烧调整主蒸汽温度的变化可控制在3℃以内,锅炉排烟温度变化不明显,因此,燃尽风对机组运行影响不大,可充分保持锅炉机组原有的其它性能的稳定性.实炉尺度的热态试验数据为同类型的低NOx燃烧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实践依据.
关键词:
燃尽风
,
氮氧化物
,
空气分级燃烧
,
电站锅炉
万大阳
,
程强
,
周怀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研究煤焦颗粒在燃尽过程中的结构和辐射特性变化,常采用等直径变密度和等密度缩核这两种极限结构模型.本文基于以上两种结构模型,并根据部分实验数据,对这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改进;并以焦作煤为例,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和Mie理论,以及基于Mie理论的包覆层球理论来初步计算焦作煤煤粉颗粒在不同燃尽率下的辐射特性.改进后的模型对实际燃烧过程中煤粉燃烧辐射传热的精确计算更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燃尽率
,
燃烧结构
,
光学常数
,
辐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