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lP海水腐蚀导致铜镍合金的沿晶析出…………………………………………………………… .林乐耘 刘少峰 朱,]、龙门)阵列电极法测量聚合物/金属界面电位分布……………………… ..林昌健 卓向东 陈纪东 王 辉(7)叫义钢管桩阴极保护时的电位分布…………………… 邱 枫 徐乃欣卜)钠筋在混凝土模拟液中腐蚀行为的*IS特证… ,……….刘晓敏 史志明 林海潮 宋光铃 曹楚南(19)磁场和 C厂对铁在中性 Na:SOa溶液中阳极极化行为?...
关键词:
辛向东
,
刘纲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12.003
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格架由乌拉山复式背斜、山前大断裂、控岩断裂、控矿断裂及成矿后断裂等五大构造系统组成,矿床属山前大断裂引导产生的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矿脉受山前大断裂活动派生的次级构造和变质岩片理、不同岩性界面等构造薄弱面联合控制,在空间上具有南北成带、斜列和等距性分布规律,矿化则具有分段富集、向东侧伏、西高东低和上金下钼等特点.据上述成矿规律,在全区圈定3个找矿远景区,定位预测了山前钾化带和13号脉等矿脉深部找矿靶区.
关键词:
哈达门沟金矿床
,
构造控矿规律
,
找矿标志
,
找矿靶区
,
内蒙古
王义文
,
朱奉三
,
宫润谭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4.001
胶东西部地区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以变异小和富集34S为突出特征.不同类型金矿床有其特征的δ34S值:石英脉型4‰~7‰;蚀变岩型7‰~12‰;银、铅锌矿床为-4‰~+4‰.金矿床矿石硫直接来自交代-深熔花岗岩,间接来自原始矿源岩,δ34S∑s=10‰.区域上金矿床δ34S沿控矿脆韧性剪切带形成高值带,且自西向东递降.矿田范围内,控矿构造-矿化类型-矿床δ34S三者呈谐和水平分带.构造热力学分馏效应和构造动力学分馏(即扩散分馏)效应可能是构造作用力制约δ34S分布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金矿床
,
硫同位素分布
,
构造动力分馏
,
胶东
刘永祥
,
张宝福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9.002
沂沭断裂在山东地质演化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每条断裂具有自己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变形特征.表现在自西向东形成活动时间由老(前古生代)变新(中-新生代);力学性质由扭张-压扭-走滑;伴生(NNE向)与派生(NW向)断裂由密到疏相间展布,显示倒N字型构造型地工,控制着鲁东金矿床类型及特征.基底滑脱层为地壳高导层(深17km),其中的热液体沿低级序断裂上升,对古老的重熔花岗质岩石进行广泛的碱交代作用,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及层次上被改造为具不同结构与构造的花岗岩.碱交代作用的排硅、提取矿质的过程,促使热液具有了成矿能力,并随断裂构造的时空特征而变化.
关键词:
沂沭断裂
,
演化规律
,
鲁东金矿床
,
成生关系
周晓成
,
陈超
,
吕超甲
,
孙凤霞
,
陈志
,
仵柯田
,
黄丹
,
张冠亚
,
张瑞鑫
,
刘红
,
崔月菊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5.2016090604
在首都圈西北部9条活动断裂上布置了17个土壤气氢气(H2)测区,土壤气H2浓度分别在2012年5月和2013年5月测量两次,测点共1105个.测量数据结果表明:(1)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2的浓度在断裂附近明显高于非断裂区域;(2)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2的浓度从西向东呈增大的趋势.首都圈西北部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2的释放会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扰动,有关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2释放的进一步研究对大气环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氢气
,
断裂
,
土壤气
,
地球化学
,
首都圈
廉勇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616
对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采集土壤样品150组,并采用全量分析法测定了样品中As、Hg、Cu、Zn、Pb、Cd、Cr 7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Hg、Pb、Cd、Cu、Zn的超标率依次为11.56%、6.36%、4.05%、4.05%、0.58%,As和Cr不超标;重度污染的土壤样品占5.69%,中度污染的土壤样品占3.25%,轻度污染的土壤样品占7.32%,尚清洁的土壤样品占3.25%,其余土壤样品为清洁,且所采集的果园土壤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随土层深度呈幂函数递减相当明显,且单项污染指数随土层深度递减也较明显,说明土壤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研究区内土壤污染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受到污染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矿区周边.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
综合污染指数
,
单项污染指数
,
迁移规律
,
评价
周梅
,
张飞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高宇潇
,
阿不都拉·阿不力孜
,
李瑞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9.2015012708
为了解艾比湖流域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利用SPSS17.0,ArcGIS等软件分析了该流域58个点位水化学指标,并按照地表景观特征分为6条路线,分别为绿洲①、沿沙漠边缘、艾比湖周边、绿洲②、山区周边和博河(博尔塔拉河)至艾比湖沿线.结果表明:⑴基本特征:除pH外,其余各指标在艾比湖湖区周边的变异性很强,其余各处的变异较小.(2)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Cl-与Na+、Ca2+呈极显著相关,与SO2-4、K+、Mg2+呈显著相关,说明极易形成NaCl盐和硫酸盐.(3)空间分布:电导率、矿化度等指标的高值空间分布格局大体一致,都是以艾比湖为中心向南北两个方向逐步减小的空间分布格局,但pH的高值分布范围偏流域的西北部,并且HCO-3的高值分布范围比其它离子指标的范围大;各指标等值线的变异强度以艾比湖为中心向东西方向骤降.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
水化学特征
,
水质
,
空间分布
刘婷
,
郑祥民
,
刘飞
,
秦艺帆
,
周立旻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3.2016071001
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对上海市26个公园绿地中香樟树叶进行采集,共获取104份样品进行总汞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上海市叶汞平均含量为64.8±26.6 μg·kg-1,范围为16.6-132.6 μg·kg-1.叶汞含量随生长周期不断累积,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而叶汞累积量均值按季节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叶片总汞含量空间差异明显,呈由城市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叶汞累积量在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区具有较高的值,城市东南沿海地区与远郊区叶汞累积量较低,在局地气象因子影响下,不同季节略有不同.叶汞累积量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并且风速越大,叶汞累积量高值区域的范围越大,而海洋气团下风向的累积量较小;年降水量越大的区域叶汞含量越低,春秋季节叶汞累积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臭氧浓度与叶汞累积量的变化趋势暗示着臭氧浓度是影响叶汞累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香樟树
,
叶汞含量
,
叶汞累积量
,
时空分布
,
影响因素
,
上海
孙卫志
,
李磊
,
谢劲松
,
刘德民
,
张灯堂
,
杨小芬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803
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金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不同层次的拆离断层内。研究区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33~122 Ma和115.3~114.34 Ma 2个时期,且以前一个成矿时期为主,与变质核杂岩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135~123 Ma)和后期垮塌伸展阶段(116 Ma)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平行于造山带的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垂直于造山带的后期垮塌阶段是金矿床的另一个成矿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控矿机理的研究,揭示出变质核杂岩对研究区金矿床的类型、规模、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导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
金矿床
,
控矿作用
,
豫西地区
,
华北陆块南缘
范军
,
朱介寿
,
江晓涛
,
吴朋
,
杨宜海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9727.2015.06.13
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的研究是认识该区域地壳上地幔的构造形变及高原内部物质向东运移的重要手段。通过搜集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站和野外临时地震台站记录的观测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偏移叠加成像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结构研究。研究结果揭示:青藏高原东缘的地壳厚度比四川盆地的地壳厚度大10~20 km;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莫霍面处存在大幅度的垂向错断和变形。从青藏高原东缘到四川盆地,岩石圈与软流圈分界面(LAB)显示出深度逐步增加、410 km 间断面深度则有变浅的趋势。在地壳的下界面和 LAB 界面间以及 LAB 界面与410 km 间断面间也存在多条不连续的分层。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的 LAB 界面的下方都有明显的低速层分布,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别,四川盆地的 LAB 界面的下方低速层分布较为完整,而青藏高原东缘 LAB 界面下方的低速层分布中可见离散的高速块体分布。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深部结构的明显差异,体现了该地区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复杂性。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
接收函数
,
共转换点偏移叠加
,
岩石圈
,
软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