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炳
,
郑环
,
刘卫
,
何鹏
,
李仕勇
,
黎志英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3.06.007
对煅后焦中的微量元素钒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对炭阳极的二氧化碳反应性、空气反应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添加量480~1 480 mg/kg时,钒可改善炭阳极在CO2中的残极率(达83.35%)、粉化率(仅为5.42%).钒添加可显著恶化炭阳极在空气中反应性(低至34.16%),增加其在空气中的粉化率(增幅为18.8%).
关键词:
炭阳极
,
钒元素
,
CO2反应性
,
空气反应性
张念炳
,
黎志英
,
丁彤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2.03.004
一次赤泥洗液用铝酸钡脱硫,用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脱硫时间脱硫渣的物相组成,探讨铝酸钡脱硫过程机理.结果表明,脱硫过程是铝酸钡先与碱液反应生成中间相2BaO·Al2O3·5H2O,中间相再与硫碱和碳碱反应.2BaO·Al2O3·5H2O经历不断生成和不断消耗过程,脱硫过程符合“缩芯模型”.随脱硫时间延长,脱硫率、氧化铝回收率和脱碳率均逐渐增大.
关键词:
铝酸钡
,
赤泥洗液
,
脱硫
,
缩芯模型
黎志英
,
张念炳
,
温良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doi:10.19476/j.ysxb.1004.0609.2017.05.015
采用含TiO2炭阳极直接熔盐电解制备低钛铝合金.对含TiO2炭阳极在CO2/空气中的残余率分别进行测试,用XRD对含钛沥青焦进行分析,运用SEM和EDS手段对炭阳极、原铝和电解铝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的添加可显著改善炭阳极在CO2和空气中的残余率,当TiO2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时,炭阳极在CO2中的残余率由76.3%急剧增加到93.5%,在空气中的残余率从51.87%增加到65.92%;TiO2在炭阳极制备过程中其化学成分未发生变化,含TiO2炭阳极在电解过程中运行稳定;随着炭阳极的消耗,TiO2溶入电解质中,可实现低钛铝合金的制备.
关键词:
含钛炭阳极
,
残余率
,
电解
,
低钛铝合金
魏伟
,
唐豪杰
,
李东海
,
王京
,
朱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黎开管内的热声耦合振荡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主动补偿的适应性控制器抑制黎开管内的不稳定燃烧。试验以扬声器为执行机构来改变黎开管的边界条件,从而抑制黎开管内的热声耦合振荡。实时控制效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适应性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因热声耦合产生的燃烧振荡,为实际动力系统燃烧振荡抑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黎开管
,
热声耦合振荡
,
主动控制
,
适应性控制
翁方龙
,
朱民
,
李东海
工程热物理学报
黎开管中燃烧振荡现象的实验研究发现,在不稳定发生的极限工况附近可能存在幅值周期性变化的振荡现象,也即拍振,其拍频可低于1 Hz.本文比较了铁丝网和穿孔陶瓷两种稳焰体对拍振发生的影响;通过时频分析揭示了拍振的声压脉动的主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特征.采用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控制系统,研究了对极限环和拍振的主动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黎开管系统中导致拍振的非线性可能使得采用常规主动控制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热声振荡
,
拍振
,
时频分析
,
主动控制
翁方龙
,
朱民
,
李东海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探讨了黎开管系统中燃烧振荡的两类非线性现象—拍振和迟滞,通过改变燃料流量和当量比研究了这两类非线性现象的发生规律.实验发现拍振现象仅在热功率较小、当量比较低的条件下发生;迟滞现象在发生燃烧振荡的当量比上限附近较显著,而当量比下限附近不明显.对于燃烧振荡中的拍振现象,通过热声耦合分析,结合弥散模型和声波传播关系,反演得到了火焰传递函数(FTF),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与控制这类非线性振荡现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燃烧振荡
,
拍振
,
迟滞
,
火焰传递函数
王亚平
,
韩正权
,
方达经
,
黄俊
,
沈尔卜
腐蚀与防护
研究了黎巴嫩的黎波里钢板桩码头的牺牲阳极保护系统,解决了该海域码头不同区域中钢管桩与钢板桩的平均保护电流密度取值问题.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对于码头迎水面的平均保护电流密度值取0.060 A·m-2较为合适,码头回填区域的平均保护电流密度值取0.030 A· m-2较为合适,海泥区的平均保护电流密度值取0.025 A·m-2较为合适.
关键词:
钢管桩
,
钢板桩
,
码头
,
牺牲阳极
,
阴极保护
,
电流密度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