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波
,
阮锡超
,
姚泽恩
,
R.Nolte
,
陈国长
,
黄翰雄
,
李永明
,
周斌
,
马中原
,
张雅玲
,
仲启平
,
聂阳波
,
陈效先
,
周祖英
原子核物理评论
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量了38个不同入射质子能量点下15N(p,n)15O反应0°角方向的激发函数.测量数据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模拟,以进行中子注量衰减和入射窗厚度的不确定度修正.实验在入射质子能量位于6.029-8.056 MeV之间时发现了3个共振峰,这一点与DROSG-2000评价数据及PTB数据相符合,但三家的截面数值存在差异,对这些差异需要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
激发函数
,
蒙特卡罗方法
,
评价数据
,
微分截面
阮锡超
,
欧阳晓平
,
周祖英
,
李霞
,
蒋婧
,
黄翰雄
,
蒋顶悦
,
仲启平
,
任杰
,
唐洪庆
原子核物理评论
对25 MeV中子引起氘核破裂反应的中子-中子准自由散射和17.36 MeV中子引起氘核破裂反应的中子-中子末态相互作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首先,以小于5%的不确定度,精确测量了25MeV中子-中子准自由散射出射的中子三重微分截面。实验数据用基于现实核子-核子势(CD-Bonn,Argonne!18,Nijm I和II)的理论计算配合Monte-Carlo模拟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比基于CD-Bonn势的理论预言高(16.0±4.6)%,进一步证实了目前的理论在中子-中子准自由散射方面还无法准确描述实验数据。其次,通过运动学非完全测量,精确测量了17.36 MeV中子引起氘核破裂反应在0°角附近出射的质子能谱,用基于现实核子-核子势(CD-Bonn、Bonn-B和Nijm I)的理论计算以及Monte-Carlo模拟分析了所测得的质子能谱,确定了中子-中子散射长度ann=(-16.8±0.6)fm。
关键词:
破裂反应
,
准自由散射
,
末态相互作用
,
散射长度
张雅玲
,
阮锡超
,
姚泽恩
,
黄翰雄
,
李霞
,
周祖英
,
唐洪庆
,
聂阳波
,
鲍杰
原子核物理评论
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量了8.19 MeV中子与9Be作用时,从20°到160°区间26个角度的次级中子双微分截面。测量截面以n-p散射截面作为标准进行归一。实验结果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了中子注量率衰减、多次散射和有限几何修正,并用MCNP-4C程序对所用的Monte-Carlo程序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与评价数据以及其它实验室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次级中子
,
双微分截面
,
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
,
Monte-Carlo方法
,
MCNP-4C
王黎明
,
蒋婧
,
鲍杰
,
聂阳波
,
黄翰雄
,
李霞
,
陈红涛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1.067
靶单元组件对中子有散射和吸收作用,与入射粒子也会发生反应,因此高压倍加器中子场在空间的分布除了由反应本身的角分布决定外,还受到靶单元组件的影响。实验利用飞行时间法测量了高压倍加器T(d, n)4 He中子源产生的实际中子场,测量角度为0°~95°,共8个角度,采用伴随α粒子法对入射束流进行归一。借助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实验过程和靶单元组件等对中子场分布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同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为高压倍加器相关实验布局的合理布置和靶单元组件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实际中子场
,
飞行时间法
,
伴随粒子法
,
蒙特卡罗模拟
蒋婧
,
王黎明
,
聂阳波
,
阮锡超
,
黄翰雄
,
李霞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4.435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非常规多探测器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上,采用直接中子法测量了14.3 MeV中子与169 Tm作用的(n,2n)反应截面。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次级中子的产生,以对实验数据进行中子注量率衰减、多次散射和有限几何修正,同时结合SUNF方法得到的评价能谱,给出了(n,2n)反应截面的实验测量结果。测量截面以中子弹性散射微分截面作为标准截面来归一,并用反冲质子望远镜测量n-p反应的反冲质子,以监视中子注量率。用直接中子法测量得到的结果与评价数据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采用这种方法测量(n,2n)反应截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
(n,2n)反应截面
,
飞行时间法
,
SUNF方法
,
蒙特卡罗方法
黄翰雄
,
阮锡超
,
任杰
,
聂阳波
,
黎光武
,
栾广源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4.02.252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高压倍加器上利用中子飞行时间方法测量了2.8 MeV中子引起238 U裂变的瞬发中子能谱,通过增大样品量和设计合适的屏蔽体提高了效应/本底比,使得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满足预期目标(在5.5~14 MeV能区内,能量间隔为0.5 MeV条件下能谱的不确定度小于10%).将实验几何、中子源能量分布及角分布、探测效率、束流的时间结构等实验条件输入到MCNP程序里,模拟了出射的中子谱,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验证了在入射中子能量较低时238 U的裂变瞬发中子谱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关键词:
裂变瞬发中子谱
,
飞行时间方法
,
蒙特卡罗模拟
贺诗华
,
WANG Chun-Ting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8.028
以醋酸去氢表雄酮为起始原料,于温度为65~70℃的DMSO-甲苯混合溶剂中,反应时间为22 h,利用二碘酰基苯甲酸(IBX)对醋酸去氢表雄酮的选择性脱氢简便高效地合成了曲螺酮关键中间体3β-乙酰氧基-雄甾-△4,15-二烯-17-酮;探讨了IBX与醋酸去氢表雄酮的摩尔比对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影响.实验表明.在n(IBX):n(醋酸去氢表雄酮)=1.5∶1.0时,目标化合物的收率最佳,达到73%.目标化合物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及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了其化学结构.
关键词:
醋酸去氢表雄酮
,
IBX
,
β-乙酰氧基-雄甾-△5
,
15-二烯.酮
,
αβ-不饱和羰基甾体
,
中间体
江敏
,
崔鹏
,
于涛
,
杨帆
,
汤杰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2.028
去氢表雄酮醋酸酯经过氧甲酸环氧化、高碘酸开环、IBX氧化、脱水和碱性水解等5步反应,以55%的总收率合成得到了非雄性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3β-羟基雄甾-4-烯-6,17-二酮.在环氧化反应中,利用价廉、易制备的过氧甲酸以几乎定量的收率得到了环氧化合物.使用IBX氧化邻二醇,以98.5%的收率得到氧化产物,避免了使用处理困难并且污染环境的铬试剂.
关键词:
3β-羟基雄甾烯二酮
,
IBX
,
合成
张晓佳
,
崔建国
,
李莹
,
范建春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429
以去氢表雄酮(1)为原料,经过氯铬酸吡啶(PCC)氧化得到雄甾-4-烯-3,6,17-三酮(2),然后在Co2+存在下用NaBH4还原,得到芳香酶的强效抑制剂3β-羟基雄甾-4-烯-6,17-二酮(3). 与文献合成方法相比,反应步骤缩短,反应产率提高. 化合物3的结构经NMR和IR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与文献结果一致.
关键词:
去氢表雄酮
,
3β-羟基雄甾烯二酮
,
合成
徐世艾
材料导报
黄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黄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