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玲
,
吴育忠
,
莫烨强
,
李伟善
,
马冲
,
左正勋
,
吕浩川
,
李晓东
电镀与涂饰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了无机盐和pH对含有添加剂的酸性氯化钾镀锌溶液吸光度的影响.在最佳吸收波长227.50 nm和pH 5.52~5.58范围内,测定了电镀中不同电流密度下A柔软剂分别在阴、阳极上的消耗速率.该方法快速,方便,可用于电镀过程中A柔软剂含量的监测.
关键词:
电镀锌
,
氯化钾
,
柔软剂
,
紫外吸收光谱
,
测定
黄美玲
,
吴育忠
,
李伟善
,
马冲
,
左正勋
电镀与涂饰
用钝化剂TRI-V 120、TRI-V 121和SpectraMATETM 25分别对碱性无氰镀锌层进行钝化,考察了钝化层在不同pH的1%(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路电位变化受溶液pH的影响.在pH=3时,镀锌钝化层的开路电位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开始电位较高,反映了完整钝化层的电极电位;随后逐渐变负,反映了钝化膜的溶解过程;最后处在锌的电极电位范围,反映了钝化膜已经完全溶解.对比盐雾试验结果后发现,从钝化膜电位变化到锌电极电位所需的时间能够反映钝化膜的稳定性,即时间越长,耐蚀性能越好.因此,开路电位测量法能够快速评价镀锌钝化层的耐蚀性.
关键词:
镀锌
,
三价铬钝化
,
耐蚀性
,
开路电位
吴育忠
,
黄美玲
,
李伟善
,
马冲
,
左正勋
电镀与涂饰
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酸性氯化钾镀锌、碱性无氰镀锌和碱性氰化物镀锌3种工艺所得镀锌层经三价铬彩色钝化后钝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钝化后,酸性氯化钾镀锌层的耐蚀性最好,碱性无氰镀锌层次之,碱性氰化物镀锌层最差.在质量分数为1%的氯化钠溶液中,镀锌层钝化膜电阻的大小顺序为:酸性氯化钾镀锌>碱性无氰镀锌>碱性氰化物镀锌.酸性氯化钾镀锌钝化膜的耐蚀性较好可以与所得镀层中有机杂质夹杂较少有关.
关键词:
镀锌
,
三价铬
,
彩色钝化
,
耐蚀性
,
中性盐雾试验
,
电化学阻抗谱
苏杰
,
黄美玲
,
钟根香
,
黄新明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4.002
研究不同的掺锗浓度对硼掺杂P型多晶硅铸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锗能够影响多晶硅铸锭中的位错密度、间隙氧浓度和硅片的机械强度.当掺锗浓度低于5×1019 at·cm-3时,位错密度和间隙氧浓度随着掺锗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机械强度则随着掺锗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铸锭中掺锗浓度为5×1019 at·cm-3时,与不掺锗的硅片相比,掺锗硅片中位错密度平均降低约3%,间隙氧浓度平均降低约6%,机械强度平均提高约20%.但是,当掺锗浓度高于1×1020 at·cm-3时,掺锗对多晶硅铸锭性能的改善效果变差了,并对其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多晶硅
,
锗
,
位错
,
氧
,
机械强度
黄美玲
,
吴育忠
,
莫烨强
,
吴飞
,
李伟善
材料保护
目前,添加剂对镀锌的作用及其机理说法不同.用线性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了聚乙二醇400(PEG400)及其与苄叉丙酮(BA)复配在氯化钾(KCl)溶液中对锌电沉积的影响;根据Scharifker-Hills成核模型拟合了电流-时间数据.结果表明:PEG400和BA混合比单加更能增大锌在KCl溶液中电沉积的过电位,能更有效地抑制析氢反应;锌的电沉积机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加入的添加剂,仅添加PEG400,锌电沉积机理与无添加剂的一样,都是晶核瞬时形成和成长的过程,PEG400和BA同时加入,锌的电沉积机理是晶核连续形成后转为晶核瞬时形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氯化钾镀锌高效添加剂的开发.
关键词:
锌电沉积
,
添加剂
,
作用
,
机理
,
阴极极化
,
循环伏安
,
计时电流法
黄美玲
,
尹传强
,
熊裕华
,
魏秀琴
,
周浪
材料导报
多线切割是当前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主要工艺.在线切割过程中约有1/2的晶体硅成为锯屑进入到切割砂浆.砂浆中的各种污染物并未进入高纯硅屑晶体内部,因此可以期望通过物理分离、清洗等技术来提取获得高纯硅粉,而不需要通过高耗能的高温化学或相变过程.综述了硅片线切割过程、硅屑形成及废砂浆特性,评述了从线切割废砂浆中回收高纯硅粉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本研究组近期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线锯
,
硅
,
砂浆
,
回收利用
徐世艾
材料导报
黄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黄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
刘玉婷
,
尹大伟
,
吕博
,
刘聪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0.028
以黄成色剂为母体,环状酰肼为显影促进基团,分别以6-氨基苯并咪唑和苯基巯基三氮唑为吸附基团,合成了2种新型DAR 成色剂,产率分别为60.8%和48.2%. 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确证. 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DAR 成色剂在提高感光度时不会增大灰雾密度.
关键词:
DAR成色剂
,
吸附基团
,
显影促进基团
,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