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寿
,
胡凡建
,
黄晋
,
夏露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7.06.018
本文以新型磷酸盐为铸造型砂粘结剂,研究了混砂工艺,粘结剂加入量,固化剂加入量对型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该粘结剂自硬砂铸型脱模时问,型砂可使用时间,溃散性,抗吸湿性等.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磷酸盐粘结剂良好的综合工艺性能,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关键词:
磷酸盐
,
自硬砂
,
溃散性
,
抗吸湿性
张微
,
张方辉
,
黄晋
,
张思璐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3.028
主要通过红绿磷光材料R-4B和GIr1掺杂的方法,制备了黄光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MoO3(X)/NPB (40nm)/TCTA(10nm)/CBP:GIr1 14%:R-4B2% (30nm)/BCP(10nm)/Alq3 (40nm)/LiF(1 nm)/ Al(100nm),TCTA和BCP分别为电子和空穴阻挡材料,同时结合TCTA和BCP对载流子的高效阻挡作用,研究了MoO3对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增加MoO3的厚度为90nm时,在较大的电压范围内,器件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色坐标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7.13mA/cm2时,器件达到最高电流效率29.2cd/A,亮度为2081cd/m2;电流密度为151.7mA/cm2时,获得最高亮度为24430cd/m2,电流效率为16.0cd/A;器件色坐标稳定性较好,当电压为5、10、15V时,色坐标分别为(0.5020,0.4812)、(0.4862,0.4962)、(0.4786,0.5027).器件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以及阻挡层对发光区域的有效限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磷光
,
色稳定性
,
氧化钼
楚林
,
黄晋
,
张友寿
,
夏露
,
李四年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6.017
采用漂珠作原料,外加一定量的磷酸盐为结合剂,氢氧化铝为促凝剂,泥料混匀后经手工压实成型.烧结成多孔状的磷酸盐结合漂珠隔热制品,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优选出最佳的工艺参数(包括结合剂和促凝剂加入量、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结果表明,磷酸盐结合漂珠隔热材料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漂珠100%,结合剂为漂珠质量的60%,促凝剂为结合剂质量的20%,烧成温度为1 200℃,保温时间为1 h.按此工艺制备的磷酸盐结合漂珠隔热材料试样的性能指标如下:常温耐压强度4.3 MPa,体积密度0.52 g·cm-3,高温耐压强度2.1 MPa(1 000 ℃),吸水率41.7%,抗热震性10次(950℃水冷),热导率为0.068 W·(m·K)-1(100℃).
关键词:
漂珠
,
铝磷酸盐结合剂
,
隔热材料
,
工艺参数
马家峰
,
刘心宇
,
黄晋
,
刘超英
材料导报
研究了La2O3掺杂的BaSnO3-BaBiO3系NTC材料的组成、相结构和断面形貌以及La2O3含量对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在较宽温度范围内显示了良好的NTC效应;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烧结体由钙钛矿结构的BaSnO3和单斜结构的BaBiO3组成;随着La2O3含量的增加,样品BaSnO3-BaBiO3的室温电阻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BaSnO3
,
BaBiO3
,
La2O3
,
NTC效应
张麦丽
,
张方辉
,
张微
,
黄晋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42903.0328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 (40 nm)/NPB(40 nm)/TCTA(10 nm)/CBP:Ir(ppy)2 acac(x%) (30 nm)/BCP(10 nm)/Alq3 (40 nm)/LiF(1 nm)/Al(100 nm)的器件,Ir(ppy)2acac为绿色磷光染料,x分别为4%、6%、8%、10%.通过调节绿色磷光染料的掺杂浓度,对器件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掺杂浓度为8%,亮度为490 cd/m2,器件获得最高电流效率为69.43 cd/A,相比4%的器件高出27.5%.分析原因是掺杂浓度越高,载流子在绿色染料上复合的几率越高;CBP与Ir(ppy)2 acac的LUMO能级均为2.5 eV,注入主体CBP上的电子可以直接传递给掺杂染料,避免电子对掺杂染料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较高的掺杂浓度更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然而,较高的掺杂浓度会引起三线态激子的猝灭效应.另外,由于TCTA、BCP为载流子阻挡材料,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量,可以将载流子和激子限制在发光层内.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磷光
,
掺杂浓度
,
阻挡层
马瑞
,
谢泉
,
黄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法,研究了Ni、Co、Cr元素对Fe3Si金属问化合物结构稳定性、弹性性能和电子结构.合金形成热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显示,Fe3Si-Ni具有最强的合金化形成能力,且结构最稳定.力学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Ni和Cr的加入可提高化合物的塑性和延性,而Co可提高其硬度,其中Fe3Si-Ni的塑性最好,Fe3Si-Co的热稳定性最好.态密度和布居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Fe3Si-Ni结构最稳定且塑性最佳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体系的Fermi能级最接近于赝能隙的底部,Fe-Ni键布居数最大,合金化后体系的金属性增强最明显.
关键词:
Fe3Si
,
赝势平面波方法
,
合金化
,
结构稳定性
,
力学常数
,
电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