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多孔氧化铝模板电沉积法制备ZnO纳米结构阵列的研究

张海明 , 余俊杰 , 李晓洁 , 胡国锋 , 李育洁 ,

人工晶体学报

利用直流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多孔氧化铝模板内,通过先沉积Zn(OH)2/ZnCO3,然后在300℃下进行热分解,制得了ZnO纳米点阵结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多孔氧化铝模板孔道呈六角形分布,孔径约为55 nm,孔间距约为100 nm,且孔道上下贯通平行排列.X射线衍射表明多孔氧化铝模板为非晶结构,孔内组装的ZnO具有多晶纤锌矿结构.光致发光谱表明ZnO/PAM复合体系同空氧化铝模板相比在420 nm处具有较强的蓝光发射.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模板 , 电化学沉积 , ZnO纳米结构

Er3+离子在多孔模板内的发光特性

阮永丰 , , 庞娟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5.01.020

利用两次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多孔氧化铝模板,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将铒的乙酰丙酮配合物掺入多孔氧化铝的模板内,制得了Er3+离子的SiO2凝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形貌,并测试了乙酰丙酮合铒的红外吸收谱以及Er3+离子在多孔模板内的室温荧光谱.初步结果显示纳米孔洞导致了荧光峰变窄.

关键词: 乙酰丙酮合铒 , 溶胶-凝胶 , 多孔氧化铝模板

纳米微结构材料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

庞娟 , 阮永丰 ,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3.06.02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多孔氧化铝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阳极氧化法制备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讨论了多孔氧化铝自身的物理性质,重点展示了如何充分利用多孔氧化铝作为模板制备纳米材料的美好前景,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为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及对多孔氧化铝膜孔径大小及孔的形状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膜 , 阳极氧化 , 有序 , 模板

原胶及其应用

徐世艾

材料导报

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

变型UV塑料面漆

陈顺凉 , 瑞村 , 薛永富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4.10.009

本文通过选用合适的低聚物和单体组合,使用非变型光引发剂,对不同类型的塑料应用进行配方设计.分别测试了涂膜的耐变性、光泽、硬度、耐刮擦性能.

关键词: 紫外光 , 固化 , 塑料涂料 , , 研究

胺萃取法提取氧化钪的工艺研究

钟学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6.026

钨渣用硫酸分解浸出, 浸出液经铁屑还原后用0.20%胺N1923萃取分离钍, 再用4.0%胺N1923萃取富集钪, 接着用硫酸洗涤负载有机相分离稀土和铁、过氧化氢洗涤分离钛、盐酸反萃取钪获得氯化钪溶液. 用叔胺N235萃取从氯化钪溶液中进一步分离铁, 分别用氨水和草酸依次沉淀钪, 最后灼烧草酸钪获得氧化钪, 其纯度为90%, 收率为82%.

关键词: 氧化钪 , , 萃取 , 钨渣

聚合物型视基席夫碱的合成及其表征

席敏 , 周祚万 , 黄婷

材料导报

以饲料级维生素A醋酸酯为原料,通过提纯、相转移催化水解和选择性氧化得到视黄醛;对苯二胺与对苯二甲酰氯反应,合成了端基为胺基团的聚酰胺,当反应起始温度为-10℃,单体对苯二胺与对苯二甲酰氯的投料比为1.1∶1,起始单体浓度为0.4 mol/L,反应时间为45~60 min,聚酰胺的粘均分子量为800左右.通过视黄醛与聚酰胺反应,合成了聚合物视基席夫碱.通过FT-IR、元素分析、XRD、TG等分析和研究,对产物结构及其基本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视基聚酰胺席夫碱.

关键词: 基席夫碱 , 聚酰胺 , 视黄醛 , 对苯二甲酰氯

新型DAR成色剂的合成

刘玉婷 , 尹大伟 , 吕博 , 刘聪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0.028

成色剂为母体,环状酰肼为显影促进基团,分别以6-氨基苯并咪唑和苯基巯基三氮唑为吸附基团,合成了2种新型DAR 成色剂,产率分别为60.8%和48.2%. 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确证. 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DAR 成色剂在提高感光度时不会增大灰雾密度.

关键词: DAR成色剂 , 吸附基团 , 显影促进基团 , 合成

阿拉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冯文坡 , 祁元明 , 汤克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038

为改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 将阿拉树胶引入该体系中, 以Ca(NO3)2·4H2O、(NH4)2HPO4、酸溶胶原、阿拉树胶为原料, 原位合成了胶原-羟基磷灰石/阿拉树胶复合材料. 采用FT-IR, XRD, SEM表征材料的晶相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 研究了阿拉树胶对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阿拉树胶改变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态与结构; 随阿拉树胶含量的增加,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晶粒变小, 结晶度降低; 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体外酶降解能力都显著下降(P<0.01),其机械性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高. 阿拉树胶与胶原或胶原-羟基磷灰石之间可能形成了蛋白-多糖复合物, 从而起到了交联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collagen-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 gum Arabic , effects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