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一种无粘结剂的柔性正极材料用于可充电的钠空气电池

李娜 , 徐丹 , , 马金玲 , 张新波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089-0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加强,开发具有环保可持续且高能量密度的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金属-空气电池凭借其高的能量密度作为能源存储器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最重要的是,此类电池的反应物为空气中的氧气,并不需要辅助设备对其储存,使得无论在质量和体积方面均优于其他二次电池.尤其锂空气电池凭借其高的理论比容量11140 Wh/kg,比现有锂离子电池高出1–2个数量级,且有质量轻便等优势,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然而,考虑到金属锂资源的短缺和金属钠与其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呼吁用金属钠取代金属锂,钠-空气电池作为未来的储能器件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兴趣.但是,钠空气电池目前的实际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充放电过程中产生过高的过电位,循环寿命低,电解液不稳定,粘结剂的不稳定性,空气正极的结构以及外界操作环境条件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和设计合理的电极结构.催化剂的加入既可以增强其氧还原(ORR)及氧析出(OER)活性又可以通过调控电极的结构,为氧气、电子和离子的运输提供更多的通道,从而加速 ORR和 OER进程.基于粘结剂的不稳定性,需设计一体化的正极材料.由于碳纤维布作为柔性集流体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电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本文使用水热处理和热处理两步法在碳纤维布上原位生长 Co3O4纳米线(Co3O4 NWs),制备柔性、无粘结剂的一体化正极材料(COCT)用于钠空气电池.本实验以硝酸钴为主盐,尿素为矿化剂,氟化铵为络合剂,通过120°C热处理5 h在碳纤维布上生长 Co3O4 NWs的前驱体,然后经过400°C热处理2 h得到一体化柔性电极材料并用于钠空气电池,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充放电过程产生较低的过电位;高的放电比容量4687 mAh/g,碳纤维布作为正极放电容量是1113.7 mAh/g;能稳定循环62圈(碳纤维布作为正极循环16圈).这些优异的性能可归功于 Co3O4 NWs高的催化性能和多孔性效应:(1)由于 Co3O4 NWs紧密地附着在碳纤维布表面,形成了快速的电子传导通道,因而具有优异的电子传导性;(2) Co3O4 NWs之间的空隙以及多孔结构增加了反应的活性面积和活性位点,这种结构有利于氧气和离子的运输以及电解液的扩散,从而加速 ORR和 OER进程;(3) COCT电极结构能为放电产物和反应物提供更多的存储位置,从而提高了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结果证实,钠空气电池的放电产物是过氧化钠和超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催化剂后,放电产物的形貌发生了变化:当碳纤维布作为正极材料时,放电产物的形貌是片状的; COCT电极作为正极材料时,放电产物沿着 Co3O4 NWs生长.这种柔性一体化正极材料的应用,为柔性钠空气电池器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柔性 , 无粘结剂 , 四氧化三钴纳米线 , 多孔性 , 催化性能

稀土稚合成饵料的应用研究

包玉敏 , 张宏江 , 张宇生 , 郭同伟 , 杨怡霞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1.05.010

本文详细介绍了稀土在稚培育中的作用效果以及通过添加农牧养殖专用稀土合成稚新型饵料以取代日本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稀土 , , 合成饵料 , 成活率

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变形过程中的辛格效应

马晓平 , 惠卫军 , 刘春明 , 于同仁 , 孙维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降低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镦变形的变形抗力,研究了冷作强化非调质钢MFT8在冷变形过程中的辛格效应。结果表明,辛格效应随冷拔减面率γ增加而提高;γ=30%时,辛格效应最大,压缩真应力最小;γ>30%时,压缩真应力重新提高,这是辛格效应与加工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加工硬化抵消了辛格效应。

关键词: 辛格效应;冷变形;冷作强化;非调质钢

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变形过程中的辛格效应

马晓平 , 惠卫军 , 刘春明 , 于同仁 , 孙维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降低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镦变形的变形抗力,研究了冷作强化非调质钢MFT8在冷变形过程中的辛格效应.结果表明,辛格效应随冷拔减面率γ增加而提高;γ=30%时,辛格效应最大,压缩真应力最小;γ>30%时,压缩真应力重新提高,这是辛格效应与加工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加工硬化抵消了辛格效应.

关键词: 辛格效应 , 冷变形 , 冷作强化 , 非调质钢

兴格效应对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影响规律的研究

马绍华 , 任安峰 , 李贵才 , 黄建文 , 董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1.01.012

根据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特性,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以兴格效应系数为函数计算自紧身管壁内任意一点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利用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试样,通过拉伸-压缩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兴格效应系数与壁内最大拉伸变形量的关系。在计算自紧身管残余应力时,兴格效应系数不再被视为常量而被视为变量,因此,这就克服了以往兴格效应系数取平均值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采用修正的Mises屈服准则以及形变理论,按广义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强化材料的应力应变模型,导出了具有应变硬化,兴格效应系数被视为变量的强化材料液压自紧圆筒的残余应力公式。实验也表明:用兴格系数为变量的理论模型进行炮钢材料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计算更合理,更能反映自紧火炮身管的实际状态。

关键词: 兴格效应 , 自紧身管 , 残余应力

阿维钢厂的技术产品优势

钢铁

1992年,在克日莫那的阿维钢厂新建了一条以生产薄板为基础的板材紧凑式生产线,这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条薄板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生产高质量钢和特殊钢.数据表明平均每浇次浇11炉钢,56%以上的产品规格都小于2mm厚,经连轧轧成1250mm宽1mm厚的薄板材.可以生产大部分钢种,例如低、中、高碳钢(0.75%),1.2mm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硼钢,耐候钢,合金钢,包晶钢和双相钢等.明年,准备采取措施在一座115t电炉和单流最大宽度为1300mm的生产线上达到100万t的产量.引进铁素体轧制,发展热轧来生产更薄规格的钢以及多相铁素体-马氏体、铁素体-贝氏体钢.和其它薄板生产技术相比,AST(Arvedi Steel Technology阿维厂技术)有如下7项优势:薄板液芯压下技术,能使板坯中心晶粒细化、温度分布均匀;在线低速轧制(低拉速),从而使中间坯凸度<1%;板坯厚度方向上的反向温度分布;感应加热炉精确、灵活的温度控制制度;稳定的终轧温度;根据最终薄带的厚度和温度来预设一个恒定的板坯精轧速度;经过克日莫那炉的无头轧制.优良的产品是经过先进的、控制精确的二次、三次冶金生产的.本文将着重陈述阿维钢厂的实践要点.并将叙述一些变换成本、高附加值产品及其经济结果.阿维有2条年产250万t的生产线,用来生产宽度接近于1600~1800mm的钢种.实践证明,AST的效益归功于它的极高的拉速以及直接无头轧制的思想.目前,AST将上一条高拉速(7.5m/min)的带有精轧的铸轧生产线.阿维的ECR的工艺(无头轧制)能够生产0.7mm厚的所有冷轧能生产的同种规格的产品,该工艺还能够生产IF钢(汽车板)、多相钢、薄带甚至有高延伸率和抗拉强度等特殊性能的钢,用来满足汽车工业的需要.克日莫那的阿维钢厂用高生产力、低成本生产各种质量的钢种,因此经济效益很好.阿维是这项技术的拥有者,准备以阿维的名义来购买掉这项技术,其中包括钢液准备、薄带制作以及薄带精整技术.

关键词: 阿维炼钢技术 , 克日莫那厂 , 二次冶金 , 薄规格 , 质量 , 消耗 , 生产成本 , 经济效益 , 阿维无头轧制

那2气田地面装置的腐蚀防护

潘旭 , 杨和义 , 王胜雷 , 周永亮 , 孙瀚

腐蚀与防护 doi:10.11973/fsyfh-201508019

通过对那2气田腐蚀现状进行汇总分析,研究了油气管道产生腐蚀的原因;论证在CO2腐蚀环境中,油气管道有效的防腐蚀工艺;提出采用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或22Cr管材的防腐蚀方法,对容易发生腐蚀的管段进行腐蚀监测,掌握腐蚀状况,及时采取修复或更换措施,减少腐蚀对油气生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CO2腐蚀 , 腐蚀防护 , 油气处理

高比例扬粉烧结优化试验研究

武轶 , 黄发元 , 金俊 , 闫媛媛 , 夏征宇 , 熊德怀

钢铁研究

介绍了扬粉(YD粉)烧结配矿优化试验情况及不同硅源对高YD粉配比烧结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具有高孔隙度的YD矿替代B粉、C粉和E粉后,混合料水分应适当提高,以改善混匀制粒效果.因原料装料密度降低,使原始料层透气性得到改善,烧结生产率得到提高,烧结矿还原性略有改善,T<,D>-T<,S>区间和T<,D>-T<,m>区间均呈现变窄趋势,这有利于改善高炉透气性和降低焦比,但烧结矿TI和成品率呈下降趋势,固体燃耗略有升高.当YD粉配比增加到30%时,不同的硅源对烧结指标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YD粉 , 烧结 , 配矿 , 硅源

中冶赛成功开发国内首套气雾冷却在线控制模型

冉瑞生

钢铁研究学报

2011年7月5日,由中冶赛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设计的气雾冷却系统在南钢中板厂港池热处理线上成功投用,其中,中冶赛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国内首套气雾冷却在线控制模型成功投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气雾冷却 , 控制模型 , 在线 , 首套 , 国内 , 开发 , 热处理线 , 冷却系统

中冶赛开发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工艺控制器

何茂松 , 毛迅

钢铁研究学报

中冶赛自主开发的核心工艺控制器(CCTS)研发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完成样机制造,并通过硬件及软件测试。该设备性能水平国际领先,已开始在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 国际领先水平 , 工艺控制器 , 开发 , 研发工作 , 软件测试 , 硬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