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均启
,
鲁力
,
边智虹
,
吴健
,
王芳
,
朱丹
,
周亮亮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906
采用光薄片鉴定、人工重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等技术方法,查明了响水洞金矿床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其中黄铁矿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黄铜矿、磁黄铁矿为次要载体矿物,石英为主要的脉石矿物,绿泥石和方解石等为次要脉石矿物。矿石的构造类型主要为脉状—细脉状、浸染状、块状、角砾状等。金矿物主要以银金矿形式存在,呈独立矿物形态,粒度主要集中于0.01~0.075 mm。矿石的结构构造有利于各矿物的单体解离,在细磨条件下大部分金矿物解离呈单体金,综合回收率90.84%以上,矿石的性质总体对选矿有利。
关键词:
矿石特征
,
赋存状态
,
响水洞金矿床
刘爽
,
林璠
,
鲁力
,
黄鹏
,
康健
,
李建
,
白丁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4007
湖北省某矿石物质组成十分复杂,稀土矿物以独居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褐帘石为主,且嵌布粒度十分细微.根据其矿石性质,重点进行浮选捕收剂、抑制剂选择实验、流程对比实验等,最终确定采取反-正浮选工艺,以两种羟肟酸类捕收剂联合使用,结合微细粒絮凝浮选技术获得较好的稀土浮选指标(品位37.320%,回收率67.33%),对浮选精矿再采取磁选—酸洗流程进行处理,最终获得REO品位为56.33%,总回收率为63.42%的稀土精矿产品.
关键词:
稀土
,
氟碳铈矿
,
独居石
,
选矿
,
浮选
鲁力
,
刘爽
,
冉晓红
,
魏均启
,
王芳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5.09.011
湖北某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其物质组成复杂多样,选冶困难,一直未大规模地开发利用.通过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该碳酸盐型铌稀土矿石的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了铌矿物的种类和铌元素的赋存状态.铌矿物嵌布粒度普遍较细,铌铁矿粒径一般为0.02~0.03 mm;铌金红石粒径一般为0.01 ~0.02 mm.铌铁矿和铌金红与伴生矿物的嵌布形式复杂多样,解离困难,主要与方解石、黑云母、磷灰石、钛铁矿、黄铁矿共生分布.铌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中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占77.56%,主要形成铌铁矿、铌铁金红石;分散状态的铌占22.42%,铌作为类质同像形式或显微包裹体导致铌的分散.根据铌矿石性质,可采用磁选、重选、浮选及化学处理等回收方法实现铌矿物的回收.
关键词:
铌铁矿
,
铌金红石
,
矿物组成
,
赋存状态
鲁力
,
廖经慧
,
刘爽
,
边智虹
,
朱丹
,
向虹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6001
运用MLA、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湖北某正长岩-正长斑岩型稀土矿石的化学成分、元素分配、嵌布特征、解离度等工艺矿物学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稀±矿物的种类及赋存状态.稀土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中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占90.66%,主要形成独居石、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和褐帘石;分散状态占9.34%,稀土元素作为类质同象形式或显微包裹体导致分散.稀土矿物嵌布粒度普遍较细,独居石粒径一般0.02 mm~0.03 mm;氟碳酸盐矿物粒径一般0.01 mm~0.02 mm;褐帘石粒径一般0.01 mm~0.03 mm.稀土矿物与伴生矿物的嵌布形式复杂多样,主要与方解石、铁白云石、长石等伴生矿物密切连生.
关键词:
稀土矿物
,
工艺矿物学
,
元素分配
,
赋存状态
肖志鹏
,
万志强
,
杨超
,
吕斌
复合材料学报
针对气动弹性结构,利用遗传-敏度混合算法开展鲁棒优化设计.以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的鲁棒气动弹性结构优化设计为例验证了鲁棒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比较了鲁棒结构优化设计与传统优化设计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变量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考虑鲁棒性约束优化得到的结构较传统优化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但鲁棒性的满足是以增加结构质量为代价的,鲁棒性要求越高,结构增重越明显.
关键词:
气动弹性
,
鲁棒结构设计
,
混合算法
,
复合材料
,
配平
,
颤振
黄政宇
,
李姗姗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8.025
主要研究一种新型微生物多糖——普鲁兰多糖(Pullulan)对新拌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掺量的普鲁兰多糖对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流动度和Zeta电位的影响,以及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鲁兰多糖增大了水泥浆体标准稠度用水量,延长了水泥的凝结时间;随着普鲁兰多糖掺量的增加,新拌水泥浆体的初始流动度降低,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流动度不降反升;普鲁兰多糖的掺入降低了水泥浆体的Zeta电位,0~13 min内,Zeta电位值极度不稳定,然后趋于平稳状态;普鲁兰多糖与减水剂(PC)复掺后,随着普鲁兰多糖掺量的增加,水泥浆Zeta电位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过程;普鲁兰多糖对硬化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无明显不利影响.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
水泥浆体
,
凝结时间
,
流动度
,
Zeta电位
于琦
,
黄永华
低温物理学报
格鲁尼森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热力学参数,通常被用来描述固体的热力学性质.由于其对流体的临界点不敏感,它对于检验非理想流体的热力学性质也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计算多种流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格鲁尼森数,发现其数值在宽广区域里变化稳定,进而论述了格鲁尼森数与其他热力学参数的关系.以PR方程和BWR方程为例,阐述了格鲁尼森数对于检验状态方程完善性的标尺性作用.
关键词:
非理想流体
,
格鲁尼森数
,
状态方程
,
热力学参数
史艳萍
,
李学敏
,
陈宝泉
,
黄玉平
,
张其清
功能材料
通过酯化反应将脱氧胆酸偶联于普鲁兰多糖骨架形成具有两亲性的普鲁兰多糖衍生物(DP),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DPNs),考察制备条件对纳米粒子性质影响,为进一步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基础。衍生物DP结构通过FT-IR和1 H NMR表征,DPNs经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和zeta电位仪表征检测。获得不同取代度脱氧胆酸改性普鲁兰多糖衍生物,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呈球形,表面光滑规整,平均粒径100~300nm,zeta电位在-20mV左右。脱氧胆酸改性普鲁兰多糖衍生物通过纳米沉淀法能制备出纳米粒子,颗粒性质受制备条件影响。
关键词:
脱氧胆酸
,
普鲁兰多糖
,
纳米粒子
,
纳米沉淀法
,
自组装
蒋林志
,
杨杰
,
叶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6.06.009
研究了盎鲁效应对非马尔科夫环境下2个独立狄拉克粒子量子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发生纠缠突然死亡和复活.当探测器处在非惯性系,盎鲁效应会对纠缠的复活现象产生很大影响.当探测器处在非惯性系中的加速度不大于一个“临界点”,纠缠死亡和复活仍会出现,而当加速度大于这个“临界点”,纠缠死亡和复活现象不再发生.对此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盎鲁效应将会影响非马尔科夫环境的记忆效应,也会影响此时环境中量子纠缠的出现及其增长率.
关键词:
量子信息
,
量子纠缠
,
非马尔科夫环境
,
盎鲁效应
,
非惯性系
,
记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