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旋风分离器上部空间各种二次涡的数值模拟

薛晓虎 , 耀 , 孙国刚 , 时铭显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改进的雷诺应力模型对旋风分离器上部环形空间内的强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顶板和升气管附近的局部二次涡.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表明雷诺应力模型对环形空间内的强旋流动有良好的预报精度.旋风分离器上部环形空间不仅在顶板下存在有二次涡,而且在升气管外壁附近还存在有局部二次涡,局部二次涡的尺度比较小,而且沿周向有变化,呈现非轴对称分布.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 数值模拟 , 二次涡 , 局部二次涡

钌基催化剂催化的气固相反应

施文博 , 刘霄龙 , 曾俊淋 , 王健 , 耀 , 朱廷钰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124-X

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品的生产,从原子尺度了解整个催化反应体系有利于合理设计新型催化剂.参与气固相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近年来, Ru基催化剂由于在低温低压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广泛应用于一些气固相反应.本文对 Ru的基本性质、氧化行为以及 Ru基催化剂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钌基催化剂参与的气固相反应,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一氧化碳优先氧化(PROX)、氨合成、氯化氢氧化以及甲烷部分氧化,分析了催化性能与理化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提出了钌基催化剂在相关反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Ru具有多种氧化态,在 Ru基催化剂参与的气固相反应中,金属 Ru和/或 RuO2被认为是活性物种,通常反应温度在400oC以下. Ru (0001)晶面在 O2存在条件下,随着氧气含量的不同会从中间态过渡到氧化态,实验证明该晶面属于 RuO2.理论研究证实了在反应过程中 RuO2的存在,并提出了核壳结构,对于其它气固相反应的机理研究有一定启发.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催化氧化主要集中烷烃、烯烃、芳烃以及卤代烃的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包括颗粒粒径、价态和晶体结构等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并且 Ru基催化剂对卤代烃的催化氧化表现出良好的抗卤性,同时多卤代副产物低于其它贵金属体系. Ru基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对 PROX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可以有效抑制 H2氧化、CO甲烷化和CO2甲烷化等副反应发生.氨合成的难点在于 N≡N具有很强的解离能,许多研究表明,氨合成使用的 Ru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载体性质密切相关, Ru与载体之间强的相互作用使得电子可以迅速地从载体转移到 Ru颗粒上,掺杂其它有效元素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氧空位和有效防止高温焙烧导致催化剂烧结.对于 HCl氧化虽然研究较少,但是 Over等人对 HCl氧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日本住友化工设计的 Ru基催化剂已经商业化. Ru基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甲烷部分氧化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并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避免副产物生成.现有催化系统以及新型催化剂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对于单一 VOC氧化过程和多元 VOCs催化氧化的机理和动力学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氨合成需要寻求具有高电导率的载体,从而将电子快速转移到 Ru颗粒表面,使得氨合成在更低温度下进行;为了避免副产物生成,需确保新型 Ru基催化剂上PROX和甲烷部分氧化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进行; Ru基催化剂理化性质对活性的影响以及失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气固相反应 , , 挥发性有机物 , 催化氧化 , 一氧化碳优先氧化 , 氯化氢氧化

用指纹元素散布分析研究古耀州瓷胎的起源

赵维娟 , 李融武 , 郭敏 , 高正耀 , 李国霞 , 谢建忠 , 冯松林 , , 张颖 , 柴之芳 , 禚振西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3.015

选取耀州窑瓷胎样品25个, 唐三彩的胎3个, 作坊匣钵料样品1个, 耀州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4个.用中子活化分析测量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 从这29种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 将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 出自不同窑口的古耀州瓷的胎, 有着长期稳定的、集中的原料产地.耀州窑唐三彩的胎料产地和耀州瓷胎的原料产地相同.

关键词: 耀州瓷胎 , 原料产地 , 中子活化分析 , 指纹元素 , 散布分析

45Mn2钢氏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钟长文 , 刘建华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3.001

研究了45Mn2钢氏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的氏组织有利于提高其强韧性.

关键词: 45Mn2钢 , 氏组织 , 力学性能

氏组织表面浮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薄祥正 , 方鸿生 , 王家军 , 王峥华

金属学报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Fe-0.37C(质量分数,%)合金中氏组织铁素体的表面浮突,发现其浮突形状为帐篷型和复杂形态.切变机制不能解释氏组织表面浮突的形成过程,而扩散控制的台阶机制可合理地解释.氏组织的浮突高度为70—450nm,最大形状变形约0.36.

关键词: 表面浮凸 , Widmanstatten ferrite ,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 shapede formation

西气输沿线水土腐蚀勘测方法

阳光 , 罗心 , 高立群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3.01.008

简要介绍了西气输工程中水土腐蚀勘测的方法,给出了郑州至郸城高桥段水土腐蚀性勘测结果.

关键词: 西气 , 腐蚀调查 , 土壤

坪金矿充填采矿法充填工艺的实践

米继武 , 王爱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2.009

叙述了坪金矿两步骤回采嗣后充填采矿法充填工艺,介绍了充填过程中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设想.

关键词: 坪金矿 , 充填采矿法 , 块石胶结充填 , 充填设施

氏组织铁素体的亚结构及其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刘继恒 , 赵明 , 钱得荣 , 阎胡成

金属学报

<正> 一般认为亚共析钢中氏组织降低机械性能,尤其是不利于冲击韧性。近年来研究结果则认为氏组织可以提高机械性能,也有人认为具有氏组织的亚共析钢,由于冷却速度快,增加了珠光体量,细化了铁素体晶粒,从而抵销了针状铁素体的不良影响。另一些人指出切变机制使针状铁素体中有较高密度的位错和较细的亚结构,提高了钢的机械性能。本文根据对裂纹扩展行为的观察,探讨铁素体影响钢的机械性能的原因。 本实验采用25铸钢作试样,其化学成分(wt-%)为:C 0.28,Si 0.37,Mn 0.61,S

关键词:

热处理对氏组织Ti60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戎旭 , 黄陆军 , 王博 , 唐骜 , 耿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提高氏体组织Ti60合金的拉伸强度与塑性为目标,研究固溶与时效处理对Ti60合金组织与性能演变的影响规律,并优化热处理参数.结果表明,初始氏组织晶粒较为粗大,经过固溶与时效处理后,晶粒明显减小,层片状α相明显减少.初始氏组织Ti60合金抗拉强度为850 MPa,伸长率为0.9%,1000℃固溶处理后,Ti60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1100 MPa,伸长率为3.7%.1000℃固溶+600℃8h时效处理后,抗拉强度达到1200 MPa,伸长率为3.3%.随固溶温度提高,其硬度与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降低.随时效时间延长,硬度先增大后减小.经1050℃固溶+600℃8 h时效处理后Ti60合金具有最大硬度值509 HV.

关键词: Ti60合金 , 热处理 , 氏体组织 , 拉伸性能

亚共析钢氏组织的组织遗传现象研究

李智超 , 马栓柱 , 杜素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4.02.004

以三种低碳合金钢的粗大氏组织为原始组织,分别以慢速、中速进行奥氏体化加热.晶粒度测试表明:慢速加热条件下出现组织遗传现象,中速加热时可细化晶粒.慢速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观察到球状奥氏体和针状奥氏体.

关键词: 氏组织 , 组织遗传现象 , 针状奥氏体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