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6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中国钢铁行业低碳模式及其相关政策分析

, 陈杉 , 王申川 , 秦威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40091

基于全过程分析和情景分析建立耦合模型,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和政策角度,结合中国当前成熟的节能减碳技术,分析中国钢铁工业CO2的低碳发展模式和相关政策,并探讨未来中国钢铁工业CO2的最优减排量和优化技术路线.分析结果表明:若控制好经济发展和钢产量速度,实施提出的减碳技术路线,与2010年相比到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在焦化、烧结、炼铁、转炉、电炉和轧钢工序单位产品可减少CO2排放量分别为77.33、4.4、7.13、54.36、116.2和42kg/t;若同时保证相关末端处理技术的实施,到2020年吨钢CO2排放量为1.49t.可见,建立中国钢铁工业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在于促进相关成熟技术利用的政策调整,该发展模式可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CO2排放 , 节能减碳技术 , 耦合模型 , 钢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碳足迹分析

, 陈杉 , 陈胜 , 秦威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123

明确了碳足迹概念,综合森林面积对碳排放的缓解作用,并基于物流分析和投入产出的耦合法建立MFA-IO模型分析钢铁企业的碳足迹。以中国5个典型钢铁企业为实例,研究钢铁企业的吨钢产品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钢铁生产工序分析,炼铁工序的碳足迹最大,且消耗的能源中含有大量的焦炭、煤。其次是焦化、烧结工序。从气体种类分析,钢铁生产中碳足迹的主要贡献者是CO2,在5个案例分析中,CO2的贡献值均占到了70%以上。5个典型企业吨钢产品的碳足迹平均为0.325 hm2/t。其中,企业D的吨钢产品碳足迹最高,高达0.353 hm2/t,而企业E的最小,为0.303 hm2/t。这主要是由地域差异、企业周围能源分布差异、生产设备与技术差异等综合因素导致的。总体分析,5个典型企业总碳足迹合计为1989.58万hm2,超过5省森林面积的总和。表明其总CO2排放量就已超出森林吸收净化的能力,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更是超出森林净化能力,即碳足迹的承载呈严重赤字。因此,研究如何减少中国钢铁工业吨钢碳足迹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关键词: 钢铁企业 , 碳足迹 , MFA-IO耦合模型 , 森林面积 , 工业生态

高炉渣冲渣水余热回收应用于海水淡化工艺的研究

董家华 , 王伟 ,

中国冶金

介绍了中国钢铁行业的余热分布和利用情况,重点介绍了目前高炉冲渣水余热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海水淡化方法和热源使用情况.指出从替换热源上着手能有效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出将高炉冲渣水的热量回收用于海水淡化的新思路,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效益.为沿海钢铁企业节能降耗、解决缺水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等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炉冲渣水 , 余热回收 , 海水淡化 , 低温多效 , 效益分析

酸度磷化液膜机理探讨

张圣麟 , 李红玲 , 郑洪河 , 常照荣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5.05.022

有关酸度磷化液的膜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作者通过对酸度磷化液进行反复的实验,主要从时间、温度、促进剂等因素对酸度磷化液所形成的磷化膜的耐蚀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酸度磷化液的膜机理, 形成的磷化膜为非晶型的磷酸铁盐.

关键词: 磷化处理 , 酸度处理 , 机理 , 促进剂 , 耐蚀性 , 磷化液 , 磷化膜 ,

钙煤的灰特性研究

秦珂 , 惠世恩 , 周屈兰 , 徐通模 , 赵科

工程热物理学报

神木煤的含钙量较高,使得燃烧后煤灰中氧化钙含量也很高.研究钙煤的灰特性,以分析在何种工况下燃烧产生的煤灰更适于作为脱硫剂使用.选取1000℃和1100℃两个燃烧温度,各温度下分别通入的4种不同气氛组织燃烧,燃烧完全后对煤灰的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燃烧气氛中氧气质量浓度的增加,煤灰颗粒的尺寸逐渐减小,孔隙结构逐渐疏松.当燃烧温度升高时,所得煤灰颗粒的尺寸减小,孔隙结构变得致密.

关键词: 钙煤 , 煤灰 , 脱硫剂

膜助剂在Tg乳液木器漆中的应用

吴俊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03.018

针对Tg乳液在木器漆(通常为家具漆)应用中所面临的可操作性问题,讨论了决定因素之一的膜助剂的影响,基于测试结果提出建议配方.

关键词: Tg乳液 , 木器漆 , 膜助剂 , 膜温度 , 硬度建立

红外干燥玻璃化温度乳液的膜研究

肖韦东 , 邱藤 , 黄竹君 , 王琨 , 王祥 , 李效玉

涂料工业

采用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自交联乳液,研究其在红外干燥下的膜及性能,并利用Routh-Russel模型优化确定其膜机理,优化了膜条件.研究表明,通过红外干燥可以实现玻璃化温度(Tg)乳液的快速成膜.聚合物乳液Tg和湿膜厚度H能够改变Routh-Russel模型的参数λ和Pe,继而影响乳胶粒子的膜性能.Tg<58℃及H≤400 μm时,乳胶粒子受毛细管力变形,形成连续透明的聚合物膜,其硬度相比于室温自然干燥的涂膜高出2~5倍,且耐水性显著增加.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证实红外干燥确实能够促进乳胶粒子的融并变形.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 红外干燥 , , 玻璃化温度

传输特性的MgB2材研究进展

吴怡芳 , 闫果

材料导报

MgB2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面向应用的MgB2材研究的热潮.综述了MgB2线带材和薄膜的成材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MgB2 , 超导材料

胶条件对耐高温表面积氧化铝热稳定性的影响

龚茂初 , 林之恩 , 袁书华 , 文梅 , 陈耀强 , 郑林 , 许清淮 , 李孝维

催化学报

研究了氧化铝制备过程中的各种胶条件(氨水滴加速度,pH值,温度和硝酸铝溶液的初始浓度等)对氧化铝热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氧化铝的烧结机理. 结果表明,各种胶条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 选择适宜的制备条件能够阻止氧化铝在高温下烧结,改善氧化铝的孔结构,提高其热稳定性,从而制备出耐高温比表面积的氧化铝.

关键词: 氧化铝 , 胶条件 , 热稳定性 , 烧结机理

含左手材料的托多层结构

朱世忠

硅酸盐通报

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研究了由左手材料和右手材料交替组成的托结构的透射谱,发现相比于全部由右手材料组成的托多层结构的透射谱,其透射峰的个数减少,但是随着托结构代数的增加,这种现象逐渐消失.在托多层结构中,场强的分布呈现出与结构相似的现象.本文同时研究分析了托结构中的零有效折射率带隙.

关键词: 左手材料 , 托结构 , 有效折射率带隙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76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