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森
,
张宁
无机材料学报
研究了高磁导MnZn铁氧体在等静压力下的压磁导效应、以及相应器件中不依赖于趋肤效应的压阻抗效应.在几个兆帕的压力下同时观测到其巨大的压磁导效应及压阻抗效应.当频率低于1kHz时,随信号频率的增大,上述压磁导效应及压阻抗效应会分别经历一个最大值.对于磁导率介于5000~15000范围内的MnZn铁氧体,在6MPa的压力下,压阻抗效应均可超过60%.分析显示,上述压力效应是由于外部压力导致铁氧体内应力改变,以致磁化状态改变所致.
关键词:
压磁导效应
,
压阻抗效应
,
高磁导材料
高剑森
,
张宁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36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r掺杂BaTiO3陶瓷片.X射线衍射显示Cr掺杂BaTiO3依然为四方相钙钛矿结构.差热分析显示,Cr掺杂BaTiO3的居里温度及相变潜热均比纯净BaTiO3 的同类参量略低.将所得BaTi0.99Cr0.01O3-δ陶瓷片与Tb1-xDyxFe2-y粘结成磁电双层及三层复合结构材料.研究了双层Tb1-xDyxFe2-y-BaTi0.99Cr0.01O3-δ和三层Tb1-xDyxFe2-y-BaTi0.99Cr0.01O3-δ-Tb1-xDyxFe2-y复合材料的磁电效应.在28 kA/m 的磁场下,两者的横向ME电压系数均达其峰值,为732.5和2753mV/A.该两数值分别是采用BaTiO3制备的同类双层及三层复合结构的同类数值的1.54及1.56倍.由于掺杂钛酸钡不含铅、锆等有害物质,因此采用掺杂BaTiO3替代锆钛酸铅做为"绿色"压电材料制备磁电效应器件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掺杂钛酸钡
,
绿色压电体
,
磁致伸缩材料
,
磁电效应
崔磊
,
杨丽娟
,
高剑森
,
顾世浦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7.01.028
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SnO/Sn3 O4异质结构花状微球.利用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表面积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以罗丹明 B(Rh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花状微球由大量 SnO/Sn3 O4异质结构组成,比表面积为52.6 m2/g;样品中SnO 和Sn3 O4的禁带宽度分别为2.90和2.51 eV,同时对罗丹明B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特性.
关键词:
水热法
,
SnO/Sn3 O4 异质结构
,
花状微球
,
光催化性能
崔磊
,
杨丽娟
,
高剑森
,
顾世浦
硅酸盐通报
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法,以多晶3C-SiC陶瓷片为靶材,制备了悬浮于去离子水中的非晶SiC纳米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发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纳米颗粒由大量的非晶SiC构成,粒径在8~9 nm,光学带隙为3.28 eV;样品表现出较强的光致发光,发光峰位于415 nm处,这主要是由于量子限制效应造成的.
关键词:
碳化硅
,
脉冲激光烧蚀法
,
量子点
,
光致发光
崔磊
,
杨丽娟
,
高剑森
,
夏炜炜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ZnS空心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样品为纯度较高的立方闪锌矿型ZnS微球,且球体由纳米级小微粒组装而成;在降解RhB的光催化研究中,以乙醇-水为溶剂合成的ZnS微球光催化性能较优.
关键词:
溶剂热法
,
空心微球
,
ZnS
,
光催化
王帆
,
傅小明
,
高剑森
硅酸盐通报
以分析纯的仲钼酸铵为钼源,分析纯的硝酸为沉淀剂,在酸性反应体系中通过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径向尺寸小于500 nm的MoO3亚微米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光谱仪(UV-VIS)对试样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法体系中不同反应温度下合成试样的物相都是MoO3,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合成MoO3的长径比增加.同时,UV-VIS分析可得,随着水热法合成MoO3长径比的增大,获得的MoO3的光吸收能力逐渐是增加的.因此,MoO3长径比的增加是有利于它们光吸收能力的增强.特别是MoO3亚微米带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
关键词:
仲钼酸铵
,
水热法
,
MoO3亚微米带
,
光吸收特性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剑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剑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剑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