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16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硅马氏体型热模具钢贝氏体等温工艺的研究

李玲慧 , 周青春 , 计天予 , 左鹏鹏 , 吴晓春

上海金属

研究了贝氏体等温工艺对硅马氏体型热模具钢SDH3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选择的热处理工艺为固溶+贝氏体等温+回火,结果表明:贝氏体等温处理后SDH3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且经320℃贝氏体等温处理试样的强韧性要比380℃等温处理的好.

关键词: , 模具钢 , 贝氏体等温处理 , 残余奥氏体

硅在硅马氏体型热模具钢中作用机理研究

周青春 , 吴晓春 , 闵永安 , 闵娜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研究硅在马氏体型热模具钢中的作用机理,冶炼了一种硅马氏体型热模具钢SDH3.借助TEM和3DAP微观分析设备研究了SDH3钢的显微组织特征以及合金元素的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硅含量能有效增加和稳定H13钢中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可细化马氏体板条,提高SDH3钢的强韧性;硅在碳化物周围富集.降低了碳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率,阻碍碳化物的长大和粗化,有效地提高了SDH3钢的回火稳定性.另外,由于硅降低碳的析出阀值而提高了碳的扩散阀值,在回火时促进碳化物提前从α-Fe晶格间隙弥散析出而又不易聚集长大,也增加了钢的回火稳定性.

关键词: H13钢 , 模具钢 , 碳化物 , 3DAP

纳米线NbSe2的制备及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研究

孙建荣 , 李长生 , 唐华 , 郝茂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维二硒化铌纳米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该一维纳米材料的形貌特征.将二硒化铌纳米线按不同质量分数配比加入润滑油,采用UMT-2型微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其摩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探讨了含NbSe2纳米材料润滑油的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含有NbSe2添加剂的润滑油可有效减小摩擦系数;特别是载高速时,随着NbSe2质量分数的增加,摩擦系数数减小,磨损量降低且提高了润滑油的承载能力.探讨后发现主要是由其独特的闭合结构、润滑膜的形成、纳米材料的填充自修复作用机制共同作用的效果.

关键词: NbSe2 , 纳米线 , 摩擦磨损性能 , 摩擦机理

Co稀土热模具钢析出相沉淀析出的研究

刘树勋 , 李培杰 , 黄相全 , 曾大本 , 安运铮 , 卢翠芬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2.03.004

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新研制的Co稀土热模具钢的析出相及析出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合金中同时析出大量金属问化合物和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主要为μ相和hves相,碳化物主要为MC、M23C6和M6C.在700℃时效不同时间后,析出相的总量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但μ相增加的速度比较缓慢;M23C6、M6C、hves相增加较快;而MC逐渐减少.M23C6、M6C是通过基体中的M和C原子的直接反应的形式析出长大的.

关键词: Co稀土合金钢 , 析出相 , 析出动力学

含氮锰奥氏体热模具钢析出相的研究

张毅 , 李晶 , 史成斌 , 祁永峰 , 朱勤天 , 王昊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14186/j.cnki.1671-6620.2016.04.009

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含氮锰奥氏体热模具钢凝固过程进行了计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退火态组织和析出相,对碳氮化钒沉淀析出行为进行定量理论计算,研究碳氮化钒在奥氏体中析出规律和碳氮化钒中C与N元素互相置换行为.结果表明:电渣锭经过830℃退火后的组织为γ-Fe+ MC+ M2C,MC相几乎与奥氏体同时析出,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可知MC为富钒的V(C,N),M2C为富钼的合金碳化物,MC相形貌为不规则多边条状或片状,M2C相形貌呈鱼骨状或螺旋状.在凝固过程中先析出VN,因此高温下平衡析出的碳氮化钒明显富氮;随着温度降低,C、N、V元素固溶量均逐渐降低,由于C从奥氏体中析出相对含量比N多并且C置换VN中的N元素,因此低温下平衡析出的碳氮化钒明显富碳.

关键词: , 锰奥氏体 , 模具钢 , 析出相 , 退火态组织

镁合金压铸机用铬热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 刘江文 , 罗承萍 , 刘志坚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对新型镁合金压铸机用X20CoCrWMoV10-9热模具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以确定其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8 h退火预处理+1 100℃×1 h淬火+700℃×2 h回火;该钢经较佳工艺处理后,其显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金属间化合物μ相和合金碳化物M23 C6、M6C组成;在1 100℃×1 h淬火后其硬度达到最大值51.5 HRC;在500~650℃回火时析出了较多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和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

关键词: 模具钢 , 热处理 , 显微组织 , 二次硬化

氯化钌氨前驱体制备活性的氨合成催化剂

倪军 , 王榕 , 林建新 , 魏可镁

催化学报

以氯化钌和水合肼反应制备了新型的氧化钌氨前驱体Ru(NH3)5Cl3.透射电镜和CO化学吸附结果表明,由Ru(NH3)5Cl3前驱体制备的活性炭(AC)负载的RuN/AC催化剂中.钌纳米粒子分散度,粒径分布均匀.与以氯化钌为前驱体制备的Ru/AC催化剂相比,RuN/A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氨合成活性,在10 MPa和10 000 h-1条件下活性增幅超过10%.

关键词: 氯化钌氨 , 前驱体 , , 负载型催化剂 , 氨合成

以AlN+Sb抑制剂制造磁感取向硅钢的新方法

, 何忠治 , 陈煜廉 , 马洪良 , 刘治赋

金属学报

本文介绍了以AlN+Sb抑制剂制造磁感应取向硅钢的一种新方法.确定了合适的主要成分范围,板坯加热温度,常化和淬火制度,中间退火制度和冷轧压下率.与MnS+AlN方案相比,主要工艺特点是:合适的Al_酸量,常化和淬火温度范围变宽.调整Al_酸,C量和第二次冷轧压下率,可使板坯加热温度降到1250℃.采用两次冷轧法,第二次冷轧压下率为70—83%.0.35mm厚试样在表面无应力绝缘涂层情况下的磁性:B_(10)=1.88—1.96T,W_(15)=0.95—1.05W/kg,W_(17)=1.24—1.37W/kg,达到按MnS+AlN方案制的Hi-B级产品水平.

关键词:

固含量Y-TZP悬浮液的流变特性

王浚 ,

无机材料学报

采用聚丙烯酸盐( Na P A A、 N H P A A) 作为分散剂, 制备了固相含量( ~50vol% ) 的 Y T Z P悬浮液研究了分散剂、粉体粒径和固含量对 Y T Z P 悬浮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散剂的含量为1.8wt% 时对悬浮液有最好的分散效果悬浮液的粘度随粒径的增加而降低, 固含量浆料的流动曲线符合 Bingham 模型同时对分散剂的吸附分散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氧化锆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71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