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长勤
,
高博
,
魏寿庸
,
何书林
,
陈战乾
,
马英
,
刘艳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对工业化条件下添加返回炉料生产TA15钛合金加工材进行基础研究.将屑状、块状返回炉料进行净化处理后添加于TA15合金,经熔炼、锻造后制备不同规格棒材(d20~120 mm).对棒材进行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分析,并同未添加返回炉料棒材进行对比以考察添加返回炉料后棒材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返回炉料生产的TA15合金棒材完全满足标准要求;除强度略高外,组织、力学性能与未添加返回炉料的棒材基本相当,但需对返回炉料进行净化处理及加工材杂质元素进行控制.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
返回炉料
,
基础研究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贾兴文
,
吴洲
,
马英
,
汪宏涛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5.008
改善碳纤维增强水泥(CFRC)的压敏性有助于提高其感知应力应变的能力.采用两电极法研究了磁选粉煤灰部分取代水泥对CFRC压敏性的影响,分析了磁选粉煤灰掺量、铁氧化物含量等因素影响CFRC压敏性的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碳纤维质量掺量≤0.8%时,用铁氧化物含量达到30%的磁选粉煤灰取代20%~30%的水泥来制备CFRC时可以显著改善CFRC的压敏性;碳纤维质量掺量为1.2%时,掺加磁选粉煤灰不利于提高CFRC的压敏性;磁选粉煤灰对采用最大长度为3和5mm的碳纤维制备的CFRC的压敏性具有显著改善效果.掺加适量磁选粉煤灰使CFRC在碳纤维掺量较低时仍然可以获得良好压敏性,并显著降低CFRC的制备成本.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水泥(CFRC)
,
磁选粉煤灰(MS-FA)
,
压敏性
,
铁氧化物
,
隧道效应
容耀
,
郭学鹏
,
文惠民
,
马英
,
王海荣
,
刘文革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z1.127
介绍了在3.3 m四辊可逆式轧机上采用β区开坯,经β处理后在α+β区成形轧制,或者在α+β区开坯,在α+β区成形轧制的两种工艺,运用包覆叠轧法研制Ti-6Al-4V合金宽幅薄板的过程.并讨论了轧制方式、变形量等和热处理制度对Ti-6Al-4V宽幅薄板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关键词:
Ti-6Al-4V
,
宽幅薄板
,
包覆叠轧
马英
,
容耀
,
王敬忠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10.02.006
为了确定轧制法生产钛/钢复合板时比较适合的过渡层材料,分别以紫铜T2、镍N6、纯铁DT4做过渡层,对轧制钛/钢复合板进行了试制研究.以紫铜T2、镍N6做过渡层时,选择了共晶温度以上和共晶温度以下两类加工温度;以工业纯铁DT4做过渡层时,在其共晶温度以下选定钛的相变点以上、钛的相变点以下两种加工温度.通过对这三种材料做过渡层时的轧制钛/钢复合板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出纯铁DT4是轧制法生产钛/钢复合板时比较适合的过渡层材料.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
过渡层
,
共晶温度
贾兴文
,
吴洲
,
马英
材料导报
论述了磷石膏的建材资源化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磷石膏的建材资源化主要是生产石膏砌块、石膏板、水泥缓凝剂和硫酸联产水泥.磷石膏所含杂质会对水泥和石膏制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磷石膏生产石膏砌块和石膏板,是磷石膏建材资源化的主要方向;预处理磷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存在与外加剂适应性差、喂料困难等问题,可通过提高精制磷石膏品味和造粒处理等方式来解决;预处理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时,工艺制度不完善、能耗高、产品质量差,需重点解决工艺难题.
关键词:
磷石膏
,
建材资源化
,
杂质
,
预处理
马英
,
李思维
,
冯祖德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9.00275
采用α-磷酸三钙(α-TCP)水解法在牙釉质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并用XRD、SEM、TEM、显微硬度仪和自制的牙刷磨耗试验机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采用L929细胞对α-TCP水解液进行细胞毒性评价. 结果显示:α-TCP在37℃条件下水解6h,即可在牙釉质表面得到厚度约20μm的HA涂层,此涂层与牙釉质表面结合紧密,涂层的硬度与正常牙釉质无明显的差异,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简便、安全、有效,有望应用于龋病预防和早期釉质龋治疗.
关键词:
α-磷酸三钙
,
羟基磷灰石
,
牙釉质龋
,
涂层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