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3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旋转挤出制备具有偏离轴向杂化串晶结构的聚丙烯管

皮林 , 聂敏 , , 王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针对传统挤出加工聚丙烯(PP)管环向强度差的问题,将成核剂自成纤及旋转挤出技术引入PP管加工,利用稀土类β型成核剂WBG独特的自组装行为在PP管挤出过程中形成纤维结构并诱导β晶在纤维表面附生生长,通过芯棒旋转调控自成纤成核剂偏离轴向排列.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证实PP管内形成大量β型杂化串晶,且其偏离轴向排列.因此,采用该方法制备的PP管环向强度可达33.9 MPa,较传统挤出PP管的19.4MPa,提高了74.7%.

关键词: 旋转挤出 , 成核剂 , 聚丙烯管 , 杂化串晶结构

金属基金刚石砂轮的电火花修机理

蔡兰蓉 , 贾妍 , 胡德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电火花放电作用下砂轮表面结合剂材料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在电火花成形机床上进行电火花修青铜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试验,在VH-800三维数字显微镜观察电火花修前后金刚石砂轮表面的微观形貌,考察了砂轮修前后表面峰点高度分布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放电参数作用下的修效果.实验证明电火花放电技术可应用于金刚石砂轮的修,电火花放电对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进行修时存在一个合适的修参数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修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金刚石砂轮 , 电火花 , , 机理

Ni-P-TiO2(钛型)纳米化学复合镀及其耐蚀性能

余祖孝 , 何清华 , 刘辉 , 张绍贵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7.06.006

采用腐蚀失重法、磁力测厚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镀液组分、pH值、温度、搅拌速度、时间和纳米TiO2(钛型)含量等对Ni-P-TiO2(钛型)纳米化学复合镀镀层沉积速度、腐蚀速度、点蚀电位的影响,得出Ni-P-TiO2(钛型)纳米化学复合镀的合理工艺配方:硫酸镍10 g/400 ml,次亚磷酸钠10 g/400 ml,乙酸钠6 g/400 ml,硼酸6 g/400 ml;1 h;pH值5.0;80℃;100 r/min;纳米TiO2(钛型)3 g/400 ml.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性盐介质中,Ni-P-纳米TiO2(钛型)镀层的耐蚀性能比Ni-P镀层提高8倍.但是在碱性、酸性介质中,Ni-P-纳米TiO2(钛型)镀层的耐蚀性能略低于Ni-P镀层.

关键词: Ni-P-TiO2(钛型)纳米化学复合镀 , 工艺 , 沉积速度 , 腐蚀速度 , 点蚀电位

提高阴极电泳涂料边防护性能助剂的合成与应用

戴彦琳 , 刘伟 , 丁鹤群 , 范世宇 , 张振华 , 李蔚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8.02.013

合成一种助剂添加在阴极电泳涂料中,改变漆膜的表面张力,能够使涂料的边防护性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助剂 , 阴极电泳涂料 , 边防护

钛矿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水热结晶过程研究

李小龙 , 杨旭 , 杨立斌 , 胡彩花 , 王学魁 , 沙作良

人工晶体学报

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氨水为矿化剂,在水热条件下,反应结晶制备钛矿TiO2纳米颗粒.并对钛矿TiO2进行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投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分析其物相组成及形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是钛矿TiO2形成和生长控制的关键因素.利用JMA方程对钛矿TiO2结晶生长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钛源浓度增加,Avrami指数n逐渐变大.

关键词: 水热法 , 钛矿TiO2 , JMA方程 , 动力学

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李小斌 , 余顺文 , 董文波 , 陈永坤 , 齐天贵 , 周秋生 , 刘桂华 , 彭志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不同拜耳法溶出条件下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条件下经水热处理的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和苛性碱浓度的增加,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经水热处理的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与水热处理的条件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铝酸钠溶液苛性碱浓度越高,其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越小。经水热处理的钛矿的溶解性能实验和 XRD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经水热处理的钛矿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的根源在于其溶解性能和结晶度存在差别。随着水热处理钛矿条件的不断强化,钛酸钠的结晶度逐渐提高,其在铝酸钠溶液中溶解形成钛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也逐渐减小,甚至完全消失。

关键词: 钛矿物 , 氧化铝 , 溶出性能 , 溶解性能

改进的孔法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微球

余金鹏 , 关怡新 , 姚善泾 , 朱自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孔法是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之一。文中根据微通道法乳化技术原理,改进了孔法实验装置并用于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应用简化的聚乳酸微球制备模型,研究了油相注入速率、搅拌器转速、聚乳酸浓度和孔内径大小等因素对聚乳酸微球平均粒径d和粒径分布系数(C V)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相注入速率小于1.2 mL/min时,对d和C V影响较小;提高搅拌器转速能降低d;随着聚乳酸浓度的增大,d和C V均呈增大趋势;当孔内径处于200μm~550μm时,d和C V与孔内径无明显关系。用内径50μm玻璃毛细管针头代替金属针头,成功地制备出粒径均一的聚乳酸微球(d=77.93μm,C V=17.59%)。

关键词: 孔法 , 聚乳酸 , 微球 , 单分散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