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跃钢
,
秦旭峰
,
黎明
表面技术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通过分散聚合,制备出表面光滑、分散均匀的聚苯乙烯(PS)微球.在PS微球表面化学镀Ni,制得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PS/Ni复合粒子.研究了PS微球表面镀Ni前后的表观形貌及晶相变化,并分析了制备工艺对复合粒子导电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PS微球表面镀Ni的优化工艺为:PS/NiC12·6H2O质量比4∶7,络合剂用量2 g,NH3·H2O用量30mL.
关键词:
聚苯乙烯/镍复合粒子
,
化学镀
,
镀镍
,
导电性能
向敏
,
屠基元
,
张为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并耦合亚网格自由面掺气模型建立了水跃流多尺度数值仿真模型,对水跃流形成过程中相互耦合的大尺度气液界面形成、自由面掺气和气泡流扩散等过程开展仿真研究.得到了自由面掺气形成的不同区域气含量、气泡频率和气泡尺寸等参数分布,研究表明在剪切层区域存在最大气含量和最高气泡频率点.由于高气含量加剧气泡聚合,最大频率位置更靠近底面.沿轴向方向,湍流强度逐渐降低,而气含量逐渐减小使不同位置上气泡直径变化较小.本文数值模型为成功预示水跃引起的多相多区域流场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水跃流
,
自由面掺气
,
双流体模型
,
群体平衡
褚润通
,
王春妮
,
马军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0.01.014
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矩阵理论,用两种方法对一类混沌电路系统参数发生跃变情况下的参数识别与同步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负反馈将系统镇定到某个稳定态来识别系统的跃变参数(系统参数突然发生阶跃性变化),通过计算李亚普诺夫指数获得反馈系数临界值.第二种方法是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得到的参数观测器包含了可调节的增益系数,当两个混沌系统达到完全同步时驱动系统的5个未知参数在阶跃变化情况下也可以被准确识别.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混沌
,
参数识别
,
同步
亢力强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考虑颗粒碰撞的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模拟方法,对风沙跃移中颗粒冲击多粒径床面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模型中,对气相采用欧拉方法建立控制方程,对离散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颗粒间碰撞作用采用软球模型描述.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风沙运动中颗粒冲击多粒径床面的动态运动过程.而且在多粒径非均匀床面上的颗粒起跳具有较大的随机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风沙运动中颗粒碰撞起跳机理.
关键词:
欧拉-拉格朗日模拟
,
软球模型
,
颗粒碰撞
,
两相流
张弗天
,
车成卫
,
靳达申
材料导报
概要介绍了金属材料学科1996年立项的面上项目的总结情况,在详细分析基金成果各种指标的基础上,对能体现基础研究特点的成果进行了排序和初步分析,并从管理角度评速了一些有特色的总结.还指出在结题报告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论述了定期评述结题项目的意义,以及建立成果评价规范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结题管理,奖优惩劣,促进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基金项目
,
结题
,
评述
胡洋
,
程学群
,
周建龙
,
张新
,
李晓刚
腐蚀与防护
高温环烷酸腐蚀是加工高酸原油过程中主要的腐蚀问题,温度和环烷酸浓度对其影响很大.本工作采用动态高温反应釜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环烷酸浓度下20#碳钢和321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材质在环烷酸中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在环烷酸浓度为5%时,碳钢在280℃时腐蚀速率最高,而321不锈钢在260~280℃时腐蚀速率最高.在280℃时,随环烷酸浓度的增大,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急剧增加,但浓度对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加速比不同.在一定的环烷酸浓度下,两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发生突跃,对于20#碳钢,在环烷酸浓度1.5%~2%时存在一个腐蚀突跃区,而321不锈钢的腐蚀突跃区在环烷酸浓度为3%~5%之间.
关键词:
环烷酸腐蚀
,
20#碳钢
,
321不锈钢
,
温度
,
浓度
李雄
,
张鸿冰
,
阮雪榆
,
罗中华
,
张艳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4.11.010
研究了不同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的变化,发现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呈递减关系而与变形速率呈递增关系.在LudWik-Hollomo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描述热/温变形的改进模型,该模型在对40Cr钢的模拟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硬化指数对变形温度不敏感,在低的应变速率下有一个不变值,而在高的应变速率下突然跃变.对峰值应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较为理想,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分别为7.7%和17.59MPa.
关键词:
变形温度
,
流变应力
,
应变速率
,
峰值应力
张鹏程
,
申亮
,
徐青
,
白彬
,
邹觉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热等静压(HIP)方法, 对铍与HR-1不锈钢(SS)在加Cu单层或Cu/Ni双层过渡材料的条件下进行扩散连接.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显微力学探针(MPM)及拉伸试验分析了接头扩散区的显微组织, 微区成分和力学性能. 探讨了扩散区成分, 组织, 硬度及弹性模量分布的关系. 研究表明, 加Cu单层过渡材料能有效阻挡Fe向铍端的扩散, 但不能阻挡铍向不锈钢端的扩散和消除合金元素Ni向Be/Fe及Be/Cu的偏聚, 存在幅度较大的弹性模量跃变, 造成应力集中和开裂. 加Cu/Ni双层过渡材料能实现Be, Cu, Ni与不锈钢间的互扩散, 其结合强度为50 MPa, 是实现铍与不锈钢扩散连接和提高接头质量的可选方法.
关键词:
铍
,
HR-1不锈钢
,
扩散连接
,
界面
任子平
,
姜茂发
,
孙群
,
孙中强
,
朱英雄
钢铁研究学报
根据RH/TB真空吹氧脱碳机理,结合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冶炼超低碳IF钢的生产实践,确定了超低碳IF钢的冶炼工艺以及防止钢液增碳的措施.目前,在大批量生产的IF钢坯中碳含量稳定地低于0.003%,平均为0.002 1%.
关键词:
深度脱碳
,
真空度
,
顶吹氧
,
增碳
,
IF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