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兴键
,
王建江
,
许宝才
,
娄鸿飞
硅酸盐通报
以Al-Cr2 O3为主反应体系,采用自反应淬熄法,研究了120 mm、170 mm、220 mm、400 mm不同淬熄距离对制备空心陶瓷微珠的影响.采用SEM、XRD、EDS、水淬熄等方法对淬熄产物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20mm距离下喷射,淬熄产物较原始团聚粉变化不大;170 mm下喷射,团聚粉粒径相对减小并有熔融现象,出现球形颗粒;220 mm下喷射,规则球形颗粒明显增加但仍有一部分不规则状团聚颗粒,400 mm下喷射,淬熄产物基本由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组成,粒径分布较均匀且内部为空心结构.不同淬熄距离下完成自蔓延反应的程度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影响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空心陶瓷微珠
,
自反应淬熄法
,
淬熄距离
蔡旭东
,
王建江
,
许宝才
,
娄鸿飞
,
霍兴键
材料导报
空心微珠是一类内核为空气或其他气体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核壳粒子,与其块体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较小的密度以及特殊的力学、光、电等物理性质和应用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主要介绍了目前空心微珠的制备方法(模板法、溶胶-凝胶法、聚合法等),评述了这些制备方法在工艺流程、精细控制等方面的特点,综述了空心微珠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一种制备空心微珠的新方法——自反应淬熄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制备的空心微珠作为吸波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空心微珠未来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空心微珠
,
制备方法
,
自反应淬熄法
娄鸿飞
,
王建江
,
胡文斌
,
霍兴键
,
殷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0.06.004
以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为基础,采用自反应淬熄法研究TiO2+蔗糖,TiO2+蔗糖+Al两种体系下空心陶瓷微珠的反应生成情况.以SEM、XRD、EDS为手段分别测试所得产物的形貌、主要相组成以及微区成分组成.结果表明:TiO2+蔗糖体系所得产物由不规则的块状物质与表面凹凸不平的类球形物质组成;TiO2+蔗糖+Al体系熔射产物全部由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组成.球形颗粒为空心结构,主要组成为Al2O3-TiC复相和少量的铝钛合金、AlN以及Ti(C,N).Al的加入大大改善了空心微珠的生成.
关键词:
铝热反应
,
空心陶瓷微珠
,
自蔓延反应淬熄法
马绍华
,
任安峰
,
李贵才
,
黄建文
,
董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1.01.012
根据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特性,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以鲍兴格效应系数为函数计算自紧身管壁内任意一点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利用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试样,通过拉伸-压缩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鲍兴格效应系数与壁内最大拉伸变形量的关系。在计算自紧身管残余应力时,鲍兴格效应系数不再被视为常量而被视为变量,因此,这就克服了以往鲍兴格效应系数取平均值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采用修正的Mises屈服准则以及形变理论,按广义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强化材料的应力应变模型,导出了具有应变硬化,鲍兴格效应系数被视为变量的强化材料液压自紧圆筒的残余应力公式。实验也表明:用鲍兴格系数为变量的理论模型进行炮钢材料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计算更合理,更能反映自紧火炮身管的实际状态。
关键词:
鲍兴格效应
,
自紧身管
,
残余应力
高原
,
朱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燃烧室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中的燃烧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避免和抑制振荡燃烧现象.本文简要阐述了发生振荡燃烧的机理以及亥姆霍兹共振器抑制振荡燃烧的声学分析,并且通过线性分析与CFD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燃烧系统的燃烧稳定性进行计算;同时分析了共振器共振频率和安装位置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系统的稳定性和模态.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在设计和运行燃烧系统时,实现燃烧系统的安全、高效和清洁运行.
关键词:
振荡燃烧
,
亥姆霍兹共振器
,
线性分析
赵文冲
,
唐军
,
张黎明
物理测试
一台德产霍梅尔(Hommel)T8000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在使用几年之后出现故障无法使用,主要表现为:测量传感器电控无法左右移动及传感器检测失灵,整机不能实现全自动检测。通过对机械结构及电气连接方面的分析检查,结果表明:该机LV扫描驱动箱内部由于导向杆上生锈斑和螺杆表面污染产生杂质,造成了滑块轴向移动时机械卡阻;在电气方面,由于传感器接插件内部插针错位的异常断路,导致传感器不工作造成无信号输出。经过机械部分清理加油及传感器接插件部分重新校正处理后设备已完全恢复正常,可全程实现全自动测试。
关键词:
粗糙度测量仪
,
霍梅尔T8000
,
LV驱动箱
,
传感器
,
故障维修
翟会超
,
南世卿
,
胡巍巍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110
针对田兴铁矿1#主井井壁突水情况及井壁裂隙破碎带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在出水点埋设3根导水管将井壁涌水引入工作面水窝,再浇筑混凝土井壁形成支撑结构防止围岩失稳、裂隙扩展,最后待浇筑混凝土养护后对其壁后注浆封水的突水治理方案。其中,壁后注浆采用上行式注浆,由下而上逐步推进注浆封水,注浆孔分3层上下菱形交错布置。经过井壁突水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田兴铁矿1#主井井壁裂隙破碎带涌水从最初的64 m3/h降到近20 m3/h,对井壁涌水起到了封堵作用,有效保障了后续井筒下掘施工的安全。
关键词:
竖井
,
壁后注浆
,
导水
,
井壁支护
,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