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涛
,
郭淑兰
,
陆光达
,
陈虎翅
,
朱新亮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4.02.005
采用PVT方法精确测定了40~60目的海绵钯(Pd)粉末在5~50 ℃范围内吸放H2, D2的P-C-T 曲线.结果表明:25 ℃, 0.1 Mpa时H2, D2在Pd中的溶解度分别为75.8和70.4 ml(STP)·g-1 Pd;Pd与H2, D2反应的坪台热力学函数分别为:Δha=-18.7 kJ·mol-1 H, -17.6 kJ·mol-1 D, Δsa=-46.4 J·K-1·mol-1H, -49.6 J·K-1·mol-1D;ΔHd=21.3 kJ·mol-1H, 18.7 kJ·mol-1D, ΔSd=50.8 J·K-1·mol-1H, 49.1 J·K-1·mol-1D.H, D在α相的溶解热力学函数为:ΔHr→0=-6.5 kJ·mol-1H, -5.6 kJ·mol-1D;ΔSr→0=-53.5 J·K-1·mol-1H, -53.7 J·K-1·mol-1D.Pd-Q(Q=H, D)体系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 升高温度可改善吸放氢循环的压力迟滞效应, 但不能消除.伴随迟滞效应的吉布斯自由能损失(Δgloss)在低于50 ℃时保持不变, 对Pd-H和Pd-D体系分别为1.28和1.25 kJ·mol-1H(D);当高于50 ℃时Δgloss分别减小约4%和11%.
关键词:
钯
,
氢同位素
,
热力学
,
迟滞效应
张桂凯
,
陆光达
,
陈虎翅
,
银陈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6.01.011
为了考察杂质气体对钯吸氢速率的影响, 测定了钯粉末暴露在CO, O2, H2O中后25 ℃下的吸氢速率. 与洁净钯吸氢速率相比, CO预覆盖引起钯吸氢速率降低最为显著, H2O次之;少量O2预覆盖却能引起钯吸氢速率显著增加. 引起吸氢速率变化的微观机制主要是受氢原子在氢化物层的扩散或钯表面解离氢分子的化学吸附;O2预覆盖可使Pd表面形成多孔结构而增加了氢分子的解离位, 从而增加吸氢速率;CO预覆盖后却占领了钯表面的氢分子解离位而减小了吸氢速率. 250 ℃下的O2预处理是CO毒化钯活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CO
,
O2
,
H2O
,
钯
,
氢
张桂凯
,
陆光达
,
陈虎翅
,
银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解杂质气体对钯柱氢氘排代性能的影响程度,利用快排代法考察了排代氢中添加CO,O2,CH4,CO2等气体后室温下钯柱氢氘排代效率的变化情况,并测量了钯表面O2,CO,CH4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H2中仅加入10 μL/L的CO,排代性能已显著下降,随CO含量的增加,排代性能随之显著降低,当CO含量增至3000 μL/L时将几乎没有排代效果;O2的影响比CO弱,H2中含3000 μL/L的O2时排代性能约下降20%;然而当H2中含3000 μL/L的CO2时排代性能约下降3.2%;CH4的影响则相对可忽略.
关键词:
氢同位素
,
排代
,
钯
,
CO
,
O2
,
CH4
,
CO2
唐涛
,
陈虎翅
,
陆光达
,
郭文胜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4.04.011
根据理想溶液模型计算了PdHxDy的解吸等温线和氕氘分离因子(α),实验研究了α与氢钯比(r)、温度(T)和固相氕(H)的原子摩尔分数(xH)的关系,并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及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d-(H+D)体系的离解压随xH增加呈现出类似双曲线的单调非线性减小;在坪台区时,离解压与总的氢钯比(r)无关;当r≥0.6时,离解压随xH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更为明显.PdHxDy的分离因子的计算值随xH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不及实验结果明显,当xH越大,α减小越明显;xH相同时,坪台区的α与r无关,但β相(r≥0.6)的α随r的增加而增加.分离因子随着温度升高以指数函数下降.当xH→0和xH→1时,α的计算值分别为2.6和2.1,与实验值一致.
关键词:
钯
,
氢化物
,
同位素分离因子
,
理想溶液模型
陈虎翅
,
陆光达
,
李赣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6.020
利用气-固相氢同位素交换模型, 对钯柱上的氢同位素排代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计算了氕排代氘、氘排代氕以及氘排代氚过程中钯柱流出端氢同位素各组分丰度随流入气量的变化关系, 研究了氢同位素分离因数、比表面积以及排代柱长度对排代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根据数学模型获得的排代流出曲线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 可以显著地改善排代效果; 对于具有正氢同位素效应的金属-氢体系, 排代效果与分离因数关系密切: 分离因数越大, 排代效果越好; 氘排代氕以及氘排代氚的效果均不如氕排代氘; 在所涉及的范围内, 当体积流速恒定, 排代柱的长度对排代效果没有影响.
关键词:
钯
,
氢同位素
,
排代
,
模拟
闵敬春
,
陶涛
,
彭晓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椭圆管翅式换热器的翅片效率工程上通常是将其转换为圆形翅片管来计算.当量圆管的选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当量圆管的横截面积与椭圆管横截面积相同,另一种是使当量圆管的周长与椭圆管的周长相同.本文利用扇形法计算了长短轴比范围为1~5的椭圆管直翅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翅片效率,并与工程上常用的等周长和等面积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与扇形法计算的效率相比,等周长法的结果偏高,等面积法的结果偏低.
关键词:
换热器
,
椭圆管
,
翅片效率
,
扇形法
闵敬春
工程热物理学报
提出强化翅片的适用性问题并以管翅式换热器为例进行了讨论,认为管翅式换热器空气侧流路由三要件所组成,即换热器、换热器外部风路和风机,指出强化翅片的效果不仅与翅片自身的性能有关而且与外部风路流阻的相对大小有关.与换热器流阻相比,外部流阻越大,采用强化翅片就越有利.
关键词:
换热器
,
强化翅片
,
适用性
金巍巍
,
屈治国
,
张超超
,
何雅玲
,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通过三维层流数值模拟,与平片计算结果对比,设计了适用于低流速和Re数(迎面风速1~3 m/s,对应Re数901~2702)下的空调蒸发器用管翅式换热器的开缝翅片形式.研究表明:在上述迎面风速和Re数范围内,开缝翅片性能曲线和平片性能曲线不可避免地有一个交叉点,对应Re数称为转折Re数,在交叉点前的速度和Re数范围内,平片换热器的综合性能优于开缝翅片,而在高于转折Re数后,随着迎面风速的增大,开缝翅片的综合换热性能将越来越优于平片;依据"前疏后密"原则适当减少开缝翅片换热器开缝的条数,可以有效降低转折Re数,并显著改善低流速和Re数下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另外,再次验证了场协同理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协同性与换热器换热量间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
开缝翅片
,
数值模拟
,
优化设计
,
转折Re数
,
场协同
关欣
,
罗行
,
李美玲
,
蔡祖恢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用四个连接矩阵描述多股流换热器通道的连接方式、流体的分流和旁通,获得了多股流换热器及其网络动态特性的通用分析解.应用Pingaud模型对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动态特性进行简化,从而使该通用解可用来求解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动态特性.通过计算结果和实验的比较,证明此通用解适用于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求解.
关键词:
板翅式换热器
,
动态特性
,
分析解
陈锦祥
,
倪庆清
,
徐英莲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4.05.017
为了设计开发轻量型仿生复合材料,选择了独角仙和锹形虫两种甲虫前翅为仿生对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这两种甲虫前翅结构上的异同,考察了甲虫前翅中的优化设计思路.结果表明: (1) 两种甲虫前翅均采用了以小柱为中空层的夹芯层状结构及框架结构的轻量型设计手法. (2) 独角仙前翅为一次性式的十分经济的设计方式,而锹形虫则为耐用型设计方式.
关键词:
仿生复合材料
,
甲虫前翅
,
独角仙
,
锹形虫
,
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