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景彬
,
刘运祚
,
孙亮
,
杨东
,
梁国栋
,
王守宇
,
马英君
,
赵广义
,
李险峰
,
崔兴柱
,
李明非
,
霍俊德
,
曾国模
,
竺礼华
,
吴晓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2.003
在稀土区奇奇核πh11/2(×)νi13/2转动带中, 系统地观测到随转动频率或角动量增加, B(M1)/B(E2)曲线表现出所谓parabola-like形状, 即在增加到某一转动频率或自旋后, B(M1)/B(E2)比值快速增强. 基于推转模型和粒子转子模型关于奇奇核二准粒子转动带磁偶极约化跃迁几率的描述, 对稀土区双奇核的这一行为进行了讨论. 指出该现象的发生与νi13/2准中子转动顺排特性密切相关. B(M1)/B(E2)比值在接近第二带交叉(即BC准中子对顺排)的较高频率处的增强效果, 可以理解为主要来源于带交叉引起的波函数中混合四准粒子成分的结果. 通过对B(M1)/B(E2)比值的增强效果发生在较低频率处的分析, 对稀土区奇奇核πh11/2(×)νi13/2带角动量耦合图像有了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
高自旋态
,
奇奇核
,
电磁跃迁特性
,
顺排
刘晓静
,
马季
,
陆景彬
,
孟祥东
,
李雪
,
李宏
,
吴向尧
,
郭义庆
人工晶体学报
用量子理论新方法研究一维镜像光子晶体,将光的量子波动方程应用到一维光子晶体中,推导出量子传输矩阵,量子透射率和量子反射率公式.进一步研究缺陷层数目以及吸收介质和激活介质对一维光子晶体量子透射特性的影响,从而可以设计出光学滤波器、放大器和衰减器.当加缺陷层时,缺陷模出现尖锐峰,当缺陷层数目增加时,缺陷模个数增加,可设计为多通道光学滤波器.在缺陷层中加入吸收介质时,缺陷模强度减弱.在缺陷层中加入激活介质时,缺陷模强度增强,可设计为光学放大器和衰减器.
关键词:
光子晶体
,
量子传输矩阵
,
缺陷层
,
透射率
白尔隽
,
王智魁
,
李险峰
,
马英君
,
赵广义
,
陆景彬
,
尹利长
,
孙慧斌
,
霍俊德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4.005
用熔合蒸发反应58Ni(23Na,3p)(Ein=70 MeV)和58Ni(28Si,a4p)(Ein=130 MeV)研究了78Kr的高自旋态,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γ球测量了实验中产生的瞬时符合事件,对新发现的一个负宇称带用多普勒位移衰减法对1 004 keV(10-→8-)和873 keV(8-→6-)作了多普勒展宽谱线形状测量.得到了负宇称带10-态能级的寿命τ=(2.2±0.3)ps,8-态能级的寿命τ=(1.6±0.2)ps.故可知此负宇称带呈现长椭形变,与正宇称带的扁椭形变形状共存.
关键词:
高自旋态
,
多普勒位移衰减法
,
寿命
,
形状共存
万志敏
,
陈立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1.005
研究了两种飞行器模型的着陆特性.模型着陆应用气囊系统衰减着陆冲击载荷.实验模拟着陆的垂直速度为2~6 m/s,水平速度0~4 m/s,着陆姿态范围-19.5°~+19.5°,测定了飞行器模型的加速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随垂直着陆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舱体模型的加速度高于弹体模型的加速度,着陆姿态和水平速度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着陆特性
,
回收
,
冲击
,
飞行器模型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谭伟
,
徐滨士
,
韩文政
,
钟群鹏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3.02.015
采用x射线衍射、SEM和EPMA等方法对服役20年~30年水陆装甲车车体锈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锈层中含有Cl-,锈层主要由α-FeOOH、β-FeOOH、γ-FeOOH、γ-Fe2O3、Fe3O4以及α-Fe等相组成,同时还残留有极少量的绿锈GR*(I).结合水陆装甲车的使用环境(海水、淡水,干湿交替),对锈层各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内锈层致密,大蚀坑下有小蚀坑,锈层中包含有呈小岛状弥散分布的Fe基体,均匀腐蚀与局部点蚀共同造成了材料的腐蚀破坏.
关键词:
锈层
,
均匀腐蚀
,
点蚀
,
Cl-干湿交替
,
水陆装甲车
鹿中晖
,
章钢娅
,
王永红
,
李英志
,
孙慧珍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在两种西部内陆盐土中自然埋藏的试验方法,结合扫描电镜、EDAX能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铜的产物及腐蚀特征.结果表明,铜在格尔木盐渍土中呈大面积斑坑腐蚀,在库尔勒荒漠土呈局部较深点蚀.土壤中氧气含量、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含水量及土壤质地是造成两种土壤中铜腐蚀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内陆盐土
,
腐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