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喜范
,
张廷凯
,
郁龙寿
,
陆世英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常规腐蚀试验、电化学和表面分析等方法,评价了 Cu 对 Ni-Cr-Mo 耐蚀合金在沸腾温度下的50%H_2SO_4+42g/1Fe_2(SO_4)8、10%HCl 酸和40%HF 酸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加入微量 Cu 不仅显著提高 Ni-Cr-Mo 合金在沸腾40%HF 酸中的耐蚀性(约100倍),而且保留了此合金的原有耐蚀特点。Cu 对合金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经腐蚀后合金表面层成份的变化,均说明 Cu 的良好作用在于使合金在 HF 酸中生成富 Cu 层进而改变了电化学行为,并非是对合金组织结构产生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钢铁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各国政府和绿色环保组织要求极大降低二恶英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使钢铁工业遭受巨大压力.从那时起,奥钢联工程技术公司(VAI)就着手进行新一代烧结废气净化系统和创新型电炉废气净化技术的开发.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开发出一种新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不仅具有更高的除尘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去除二恶英和其他有害物质.努力的结果是,开发出的系统可使二恶英的去除效率达到80%~99%,即净化后气体中二恶英的浓度可降至0.1~0.4ng I-TEQ.
关键词:
烧结
,
电炉
,
废气
,
二恶英
,
PCDD/F
万志敏
,
陈立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1.005
研究了两种飞行器模型的着陆特性.模型着陆应用气囊系统衰减着陆冲击载荷.实验模拟着陆的垂直速度为2~6 m/s,水平速度0~4 m/s,着陆姿态范围-19.5°~+19.5°,测定了飞行器模型的加速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随垂直着陆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舱体模型的加速度高于弹体模型的加速度,着陆姿态和水平速度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着陆特性
,
回收
,
冲击
,
飞行器模型
张继武
,
孙超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8.001
英云闪长斑岩是农坪斑岩型金(铜)矿床的赋矿岩体,呈大小不等的小岩株,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钾长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英云闪长斑岩富钠,属钙碱性系列,富成矿元素金、铜,富轻稀土,铕异常不明显.斑岩体相带发育,可划分为边缘相、过渡相、内部相.英云闪长斑岩岩石矿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类型为Ⅰ型,形成于消减的活动板块边缘构造环境,与燕山中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有关.英云闪长斑岩为金、铜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即为成矿母岩.
关键词:
英云闪长斑岩
,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成因类型
,
农坪
钢铁
钢铁工业承受着不断降低工艺废气中所含二恶英和其他有害排放物的巨大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初,奥钢联开始研究用于烧结厂和电弧炉的新型废气净化系统并显著提高了净化效率.对新方案及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介绍.
关键词:
二恶英
,
电弧炉
,
废气
,
环保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