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月荣
,
冯海贵
,
李晓伟
,
李双双
,
褚文娅
,
赵伟
,
周群
,
郑军伟
贵金属
通过置换反应在金属铜表面制备了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剂且具有红外增强作用的松针枝状银,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虽然松针状银的松枝和松针长度都在微米级,但松针的直径却是纳米级的;首次发现具有这种特殊结构的银对吸附于其表面的有机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增强作用,使得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痕量分析、检测。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松针枝状银粒子
,
对巯基苯甲酸
,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闫月荣
,
高成庄
,
张艳青
,
褚文娅
,
李双双
,
赵伟
,
周群
,
李晓伟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2.140177
通过置换反应在金属铝表面制备了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剂且具有红外增强作用的钴岛膜,用SEM、XRD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铝片上沉积出的钴呈岛状结构,钴岛膜由二次钴粒子和一次钴粒子通过密堆积的方式构成;首次发现具有这种特殊结构的钴对吸附于其表面的有机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增强作用,用此钴岛膜对1 mmol/L的对巯基苯甲酸的红外光谱研究时得到很好的红外增强信号,使得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痕量分析、检测.
关键词:
钴岛膜
,
对巯基苯甲酸
,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闫月荣
,
卢伟伟
,
姚开胜
贵金属
用氢气还原氧化银的方法合成了粒径约为100 nm的银纳米粒子,在表面经聚乙烯吡啶修饰的玻璃片上以自组装的方式构筑了银纳米粒子的单层二维有序阵列.经对氨基苯甲酸修饰后,进而又构筑了银纳米粒子的双层二维有序阵列.采用透射电镜( 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 UV - Vis)进行了表征.二维有序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对氨基苯甲酸在银粒子上垂直吸附,电磁场增强对表面增强拉曼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银纳米粒子
,
二维有序阵列
,
对氨基苯甲酸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钢铁
在生产效率和板坯质量方面,连铸工艺中的弯月面控制总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掌握弯月面控制的发展方面,本文首先概括介绍早期针对生产效率而采用的弯月面控制技术,进而介绍当前为了提高板坯质量而采用的顶部凹槽的弯月面控制技术.80年代,两项关于生产效率的弯月面控制技术发展起来.一项是结晶器状况监测系统,另一项是高速结晶器调宽技术.至于板坯质量方面,最近我们发展了在结晶器周围加上低频交流电磁场的电磁连铸技术(EMC),并且开展了中间实验和连铸生产规模的应用研究.关于EMC技术在弯月面控制的三方面作用得到证实,即结晶器和凝固坯壳之间的软接触,垂直搅拌,焦耳热使初始凝固阶段能适度冷却.
关键词:
连铸
,
弯月面
,
凝固
,
电磁场力
曾德鸿
,
毛斌
,
鄂学全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2.012
电磁连铸中弯月面与磁场耦合作用,磁场约束弯月面成一定的形状.基于磁流体力学理论,导出以感应电流为未知量的冷坩埚电磁连铸的弯月面与磁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等参变换使连续曲面近似弯月面.在与实验结果对照的基础上,计算了感应器电流强度、磁场频率、感应器位置以及冷坩埚的分片数等对弯月面形状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关键词:
磁流体力学
,
冷坩埚电磁连铸
,
弯月面形状
,
等参变换
,
数值模拟
曾德鸿
,
毛斌
金属学报
电磁连铸中弯月面与磁场耦合作用, 磁场约束弯月面成一定的形状, 基于磁流体力学理论, 导出以感应电流为未知量的冷坩埚电磁连铸的弯同与磁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并采用等参变换使连续曲面近似弯月面, 在与实验结果对照的基础上, 计算了感应器电流强度. 磁场频率, 感应器位置以及冷坩埚的分片数等对弯月面形状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关键词:
冷坩埚电磁连铸
,
null
颜慧成
,
朱果灵
,
张柏汀
,
刘浏
,
蔡庆东
钢铁
用体积控制法对连铸结晶器弯月面区域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用鹿岛制铁所的一整套原始数据进行验证计算,计算输出为温度场分布、凝壳表面温度、凝壳厚度、渣圈形状、渣缝隙宽度等数值结果.温度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弯月面部分凝固是铸坯表面振痕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
弯月面区域
,
传热
,
数值模拟
苏旺
,
朱苗勇
,
田陆
连铸
介绍了数字电动缸非正弦振动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影响铸坯振痕的弯月面形状必须依靠优化非正弦振动来实现的观点.但铸坯与结晶器之间摩擦力的存在,造成了非正弦振动曲线的失真与变形,采用摩擦力补偿模型,可以实现对非正弦振动曲线的修正,达到优化弯月面形状的目的,从而改善铸坯质量.
关键词:
数字电动缸
,
非正弦振动
,
弯月面
,
摩擦力补偿
,
铸坯质量
钟玉玲
连铸
本文介绍了数字电动缸非正弦振动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影响铸坯振痕的弯月面形状必须依靠优化非正弦振动来实现的观点。但铸坯与结晶器之间摩擦力的存在,造成了非正弦振动曲线的失真与变形,采用摩擦力补偿模型,可以实现对非正弦振动曲线的修正,达到优化弯月面形状的目的,从而改善铸坯质量。
关键词:
数字电动缸;非正弦振动;弯月面;摩擦力补偿;铸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