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
李侃社
,
闫兰英
,
邵水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磺基水杨酸(SSA)对PANi/EP的机械力化学掺杂作用,通过电导率测定、SEM观察和FT-IR研究了体系的导电性能和掺杂机理.结果表明,SSA与PANi/EP粉体按照一定比例共碾磨,在复合粉体与SSA质量比为2.5时,共碾磨90 min电导率达到最高值0.438 S/cm,105 ℃退火2 h,测试其电导率为2.762 S/cm,提高了约5倍,但仍低于盐酸掺杂样品.可见高熔点有机酸对聚苯胺的固相机械力化学掺杂,避免了溶剂体系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低成本绿色工艺.SEM表明,SSA掺杂PANi/EP复合粉体具有疏松多孔不规则形貌特征,粒径大小在0.5 μm~1 μm;FT-IR比较发现,SSA的特征峰3113 cm-1消失,1667 cm-1减弱并发生左移,1068 cm-1和1582 cm-1合并成一个1582 cm-1峰.表明SSA与PANi/EP发生了化学反应,即SSA与PANi/EP发生了掺杂.
关键词:
石墨
,
聚苯胺
,
磺基水杨酸
,
掺杂
,
电导率
李侃社
,
忻圣强
,
牛红梅
,
闫兰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微发泡聚氯乙烯(PVC)为模板,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水溶液为掺杂剂和酸性介质,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PVC-聚苯胺(PANI)导电合金,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四探针电导测试表征了PVC-PANI合金粉体的结构与性能,并论证了掺杂机理.结果表明,PVC-PANI合金具有表面镶嵌包覆、内部局部交联的结构;PANI在复合粉体中的质量分数达到了10.28%,电导率达到80 S/m;以PVC-PANI合金粉体为填料,所得PVC-PANI/PVC共混物材料的导电逾渗阈值在聚苯胺质量分数为2.0%~3.3%时,PVC-PANI/PVC共混物材料的电阻率急剧下降(109 Ω·cm→106Ω·cm),实现了PVC的导电功能化.
关键词:
微发泡聚氯乙烯
,
聚苯胺
,
原位聚合
,
聚氯乙烯-聚苯胺合金
,
核壳结构
,
十二烷基苯磺酸
李侃社
,
邵水源
,
闫兰英
,
贾耀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制备了SPA/PVA/ LiClO4凝胶电解质和固体导电膜.结果表明,LiClO4和SP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 和3.5%的水凝胶电导率可达8.30×10-3 S/cm;SPA、PVA、LiClO4的浓度分别为3.75 g/100 mL、3.75 g/100 mL和0.9 g/100 mL的水凝胶电解质电导率可达8.42×10-3S/cm,经过流延法制备的固体薄膜表面电导率为3.00×10-10 S/cm,体积电导率9.8×10-8 S/cm,证明固体膜具有固体电解质性能.固体膜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VA中的-OH基与SPA中的-COO-有氢键作用,使树脂对Li+, Na+的作用减弱, 加速了Li+,Na+在弱交联网络中的络合-解离过程,提高了离子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了离子导电.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
,
聚电解质
,
电导率
,
聚乙烯醇
,
高氯酸锂
,
固体电解质导电膜
陈建军
,
李侃社
,
陈英红
,
牛红梅
,
闫兰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固相剪切碾磨方法成功制备了聚氯乙烯(PVC)-高岭土复合粉体,实现了高岭土的片层剥离和在PVC基体中的纳米分散及对PVC的同步增强增韧。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PVC-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0次碾磨,高岭土的特征衍射峰几乎消失,高岭土以约30 nm片层厚度均匀分散于PVC基体,径厚比超过10。与简单填充复合方法相比,固相剪切碾磨技术制备的PVC/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在高岭土质量分数为4%时,断裂伸长率由87.3%提高到274.6%,提高了214.7%;拉伸强度由47.7 MPa提高到54.0 MPa。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高岭土
,
固相剪切纳米复合技术
,
磨盘碾磨
,
纳米复合材料
,
增强
,
增韧
汪晓芹
,
李侃社
,
闫兰英
,
周安宁
,
曲建林
,
高勇刚
材料导报
以三聚氰胺为掺杂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平均粒径为20.1nm的锐钛矿型N、C共掺TiO2光催化剂.当n(N)∶n(C)∶n(Ti)为0.064∶0.055∶1时,TiO2对亚甲基蓝3h日光降解率可达68%.探讨了三聚氰胺的用量和煅烧温度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XPS和FTIR分析表明,N主要以替代O的形式生成O-Ti-N,少量N以填隙式生成-Ti-N-O,而C主要以替位式生成O-Ti-C,以填隙式生成-Ti-C-O、-Ti- COOO.UV-Vis分析表明,N、C掺杂TiO2的吸收边从掺杂前的383nm红移到427nm,禁带宽度从掺杂前的3.2eV降到2.9eV,将TiO2的光响应波长拓展到了可见光区.
关键词:
TiO2
,
三聚氰胺
,
掺杂
,
光催化剂
李侃社
,
邵水源
,
闫兰英
,
任华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石墨的层状结构,以可膨胀石墨(KP) 或膨胀石墨(EP)为模板,应用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苯胺(PANi)/石墨导电复合材料 .通过FT-IR、XRD、SEM和电导率测量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PANi/EP的 电导率与单一组分相比,都有大幅度提高,而PANi/KP的电导率介于两组分之间,PANi/EP 的电导率高于PANi/KP复合材料4~5倍.XRD证明,膨胀石墨与聚苯胺复合大大提高了聚苯胺 的结晶度,改善了聚苯胺的结构缺陷.FT-IR表明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了位移,表明KP 或EP的表面官能团与聚苯胺之间发生了氢键或共轭作用.
关键词:
膨胀石墨
,
聚苯胺
,
聚苯胺/石墨复合材料
,
电导率
,
原位聚合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英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英;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英,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英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英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英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英.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英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英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张华
,
张建良
,
徐润生
,
王广伟
,
徐涛
,
唐庆利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077
试验研究表明,烟煤M的燃烧性要好于兰炭XJ,兰炭XJ燃烧后期燃烧速度变慢.随着烟煤M配比量的增加,混煤的燃烧性逐渐变好.烟煤M对改善混煤的可燃性具有重要作用,当烟煤配比量超过20%时,能显著提高混煤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兰炭XJ与烟煤M在成分、微观结构及化学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是导致烟煤M燃烧性好于兰炭XJ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兰炭
,
烟煤
,
混合燃烧
,
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