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02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细颗粒钨的制备

戴艳阳 , 钟晖 , 李荐 , 钟海云 , 刘志坚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5.020

对采用APT为原料, 在湿氢条件下进行氢还原制备细颗粒活性氧化钨-钨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钨的生成条件与还原温度、氢气湿度、升温速度、原料粒度、料层厚度等因素有关, 钨的粒度随还原温度的升高、氢气湿度及升温速度的增大、原料粒度及料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中以APT(10 μm)为原料, 在pH2O∶pH2=1.7∶1, 2 h内温度升至1173 K, 在1173 K保温1.5 h的条件下, 直接还原获得粒度为2.2 μm的钨.

关键词: APT , , 细颗粒

用ELPI测量颗粒物的分级电量

龙正伟 , 姚强 , 黄斌 , 宋蔷

工程热物理学报

提出了一种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测量颗粒物分级电量的新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将每种颗粒在0.03~10μm范围内按其动力学粒径分为12级,然后可以获得每一级粒径的单个颗粒的平均电量.应用此方法首次实际测量了3种飞灰在自然电与强制电两种工况下的分级电量,获得了比较合理的结果,结果显示飞灰主要负电,且小于1μm的飞灰颗粒的电量随粒径变化不大,而大于1 μm的颗粒的电量随粒径增加迅速增加.

关键词: ELPI , 中和器 , 电晕 , 气溶胶 , 颗粒电量

稀土精炼杂铜的实验研究

林高用 , 杨伟 , 张振峰 , 魏笔 , 赵祥伟 , 张胜华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9.01.014

采用自行研制的三种Cu-RE精炼剂对杂铜进行了精炼试验,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能谱分析、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了添加稀土对杂铜精炼效果及其对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杂铜中加入适量的稀土精炼剂,精炼和脱氧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O、Pb、Bi、Sn、Al等杂质元素;添加适量稀土元素,还可使杂铜铸造组织的枝晶细化,组织更加均匀.

关键词: Cu-RE精炼剂 , 杂铜 , 成分分析 , 组织

电液滴脉动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

霍元平 , 王军锋 , 毛文龙 , 王泽 , 左子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探讨电液滴的变形机理,对滴状模式下电液滴的脉动变形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综合考虑毛细管经、电电压及液滴的物性参数,采用带有显微变焦镜头的高速数码相机对电液滴进行了微距拍摄,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电液滴的脉动变形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液滴的最大变形率逐渐增大,但其脉动变形周期却逐步减小.对于导电性液体,电导率对电液滴的变形率及脉动周期影响微弱.表面张力与电液滴的最大变形率呈反比,与其脉动变形周期呈正比.

关键词: 电液滴 , 物性参数 , 变形率 , 高速数码

壳聚糖正电纳滤膜的研究进展

李浩 , 关毅鹏 , 曹震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16.03.11

目前商业化的纳滤膜多为负电,然而在某些特定领域,负电膜因污染严重而不能胜任,因此正电纳滤膜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壳聚糖是一种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并且壳聚糖分子链中具有大量氨基,它所形成的纳滤膜带有正电荷,如果能够利用这种材料制备正电纳滤膜,在工业上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壳聚糖正电纳滤膜得到了广泛研究.对复合法、界面聚合法、共混法、化学接枝法、等离子体法制备正电壳聚糖纳滤膜进行了综述.同时相关应用研究表明,壳聚糖正电纳滤膜可以用于单多价离子分离、海水淡化预处理、降低废水硬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最后对壳聚糖正电纳滤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关键问题的突破,期待壳聚糖正电纳滤膜早日实现商业化.

关键词: 壳聚糖 , 正电 , 纳滤膜 , 膜制备 , 膜应用

夸克的横向性分布与核子张量

何汉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2.008

夸克的横向性分布的一次矩定义了核子张量.核子张量也可用张量流算符在核子态的矩阵元定义,由此用量子色动力学求和规则、有效理论和模型计算了核子张量.对研究核子性质及强子物理的自洽非微扰途径问题也作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 横向性分布 , 核子张量 , 量子色动力学求和规则 , 非微扰途径

稀土精炼杂铜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李海红 , 张士宏 , 陈岩 , 程明 , 宋鸿武 , 刘劲松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1.009

采用自制的稀土中间合金,利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稀土La,Ce对杂铜精炼前后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稀土除杂的热力学机制与稀土精炼提高耐腐蚀性能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稀土La,Ce精炼后,杂铜中的Pb,Sn,S含量明显降低,Bi,Al等杂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加入0.15%稀土La,Ce精炼后,杂铜的铸态组织明显细化;稀土La,Ce与铜基体形成了球状的Cu6RE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于铜基体中;适量稀土La精炼后,杂铜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改善;加0.10%La和0.15%Ce精炼后的杂铜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有较大改善,自腐蚀电流由精炼前的8.58μA·cm-2分别下降到4.59和6.20 μA ·cm-2.

关键词: 稀土 , 杂铜 , 组织 , 性能 , 精炼

结晶-碘化钾体系萃取分离Pd(Ⅱ)

马万山 , 郭鹏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6.04.034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结晶-碘化钾体系萃取钯(Ⅱ)的行为及其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的浓度分别为0.05 g·ml-1,2.0×10-2 mol·L-1,2.0×10-4 mol·L-1,pH=4.0时,Pd(Ⅱ)可与Ga(Ⅲ),Mn(Ⅱ),Ni(Ⅱ),Al(Ⅲ),Co(Ⅱ),Rh(Ⅲ),U(Ⅵ),Fe(Ⅱ)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和钯镍电镀液中的钯进行了定量萃取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钯(Ⅱ) , 碘化钾 , 结晶 , 萃取分离

静电喷涂中电油液的雾化研究

应保胜 , 高全杰 , 王家青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3.05.004

对油液在高压静电场中的电过程及其雾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了雾滴粒径与电极电压、涂油刀梁刃口曲率半径和间隙的关系,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液滴分裂的电量公式进行了修正,为静电喷涂中的各参数选择和工艺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表面技术 , 再生制造 , 高压静电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