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55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微球负载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化学镀制备

, 刘旭光 , 杨永珍 , 许并社

材料导报

以碳微球(CMSs)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不同的氧化方法对CMSs进行表面改性,再利用SnCl2敏化溶液对改性CMSs进行敏化.最后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Ru纳米颗粒/碳微球(Ru/CMSs)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改性方法和敏化液用量对CMSs表面化学镀Ru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经400"C空气氧化改性后的CMSs制备出的Ru/CMSs样品纳米金属粒子均匀细小且加载率也较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0.5mol/L敏化液敏化处理制备的Ru/CMSs样品形貌最好.约15nm的钌纳米颗粒均匀地加载到碳微球表面.

关键词: 碳微球 , 改性 , 敏化 , 化学镀 ,

银/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许并社 , 罗秋苹 , 杨永珍 , 郭明聪 , , 刘旭光

中国材料进展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混酸及二氯化锡处理的CMSs在乙醇溶液中与硝酸银、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在其表面沉积尺寸较小、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

关键词: 碳微球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还原法 , 银纳米颗粒

炭微球的结构演变:从实心到中空

杨永珍 , 刘旭光 , 罗秋苹 , , 许并社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9)60043-3

采用简单的空气氧化法由实心炭微球制备中空结构的炭微球.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中空炭微球的石墨化程度较低.在炭微球的空气热氧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对炭微球从实心到中空的结构演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温度越高,中空炭微球的内径越大、壁越薄.其形成机理可认为是炭微球的曲率和结晶度协同作用的结果.亦即,实心炭微球进行热氧化时,其内部的大曲率和低结晶度更易氧化,以致形成中空炭微球.

关键词: 炭微球 , 氧化 , 中空炭微球 , 形成机理

四苯基卟铟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传感性能研究

侯长军 , 刘琛 , 霍丹群 , 法焕宝 , 杨眉 , 向芸颉 , 宋坤 , 陈泳池 , 卢中明

功能材料

在水/二甲基亚砜(DMSO)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利用自组装方法,使5,10,15,20-四苯基卟铟(InTPP)分子聚集成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最优制备温度为50℃.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铟卟啉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可获得粒径为100~200nm的棒状铟卟啉纳米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铟卟啉单体与纳米材料光学性质的差别:在紫外-可见光谱中,铟卟啉纳米分散体系的Soret带吸收峰从原来的423nm分别红移到433和453nm,吸光值明显减小,峰形呈劈裂状且明显变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铟卟啉的光学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将铟卟啉单体和纳米溶液体系对低浓度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铟卟啉纳米溶液体系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体.

关键词: 铟卟啉 , 纳米材料 , 检测 , 甲基膦酸二甲酯 , 光学性能

的分离富集

冯月斌 , 张锦柱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3.07.014

综述了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主要包括各种吸附和萃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和泡沫塑料(简称泡塑)吸附分离是传统的分离富集法,有负载活性炭和有负载泡塑可以提高富集的能力.近些年,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交换纤维素在分离富集的应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萃取法除了使用传统的MIBK作为萃取剂,又见报道硫醚、亚砜、醇类等作为萃取剂的各种萃取体系.文中引用参考文献107篇.

关键词: , 分离富集 , 吸附 , 萃取

火试重量法测定载炭中银

夏珍珠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052

称取一定量的载炭进行火试配料,经过熔炼、灰吹得到金银合粒,使用硝酸分金得到粒,再通过计算得到载炭中银含量,从而建立了火试重量法测定载炭中银含量的方法.经过试验,确定了火试配料中试样量、氧化铅加入量、灰吹温度等最佳试验条件.根据目前国内载炭的生产水平,在载炭国家标准物质加入一定量的共存元素,进行了银量测定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载炭中共存元素(Cu、Fe、Pb、Cd、Zn、Bi、Cr、Ca、Mg、As)对银测定无影响.将方法用于3个载炭国家标准物质中银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82%~4.2%.

关键词: , , 火试

杂质元素对火试重量法测定粗量影响的探讨

马丽军 , 李正旭 , 钟英楠 , 阚春海 , 肖千鹏 , 赵可迪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419

研究了杂质元素对火试重量法测定粗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确定了粗中铜、铁、锌、镍、铂、钯、硒、碲、锑、铋、钛、钨12种杂质元素适用于该方法的上限量值,及杂质元素超上限量值时所采取的措施,保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对指导黄金冶炼企业准确测定粗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火试 , 重量法 , 杂质 , 增量

化学镀镍浸厚不均探究

胡光辉 , 李大树 , 黄奔宇 , 蒙继龙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07.019

分析了化学镀镍浸过程中层厚度不均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试验发现,面积不同的铜面发生电气互联时容易造成厚不均的现象,而无电气互联情况时,厚均匀性比较好.导致厚不均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电势影响,二是双极性效应.

关键词: 化学镀镍 , , 双极性效应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5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