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表面改性对片状锌粉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白艳霞 , 赵麦群 , 金文 , 赵阳 , 王娅辉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085

采用物理化学法,将实验室自制锌粉分别添加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沉降法测试高度研究改性前后锌粉的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表面改性剂对锌粉的分散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经1.0%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后锌粉的分散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与进口粉的分散稳定性接近.

关键词: 锌粉 , 表面改性 , 分散稳定性 , 沉降法 , 钛酸酯偶联剂 , 硅烷偶联剂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室温下金箔在潮湿酸性气氛中的腐蚀

田兴玲 , 马清林 , 郑茗天 , 李志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近年来许多贴金文物损坏严重.将金箔暴露于潮湿的SO2、NO2及其混合模拟气氛中以研究其在室温环境气氛中腐蚀的可能性.与金在室温下仅在王水中腐蚀的常识不同,金箔在这3种气体里都发生了腐蚀.在潮湿的SO2气氛中,金箔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杂质铜的优先氧化.在潮湿的NO2气氛和SO2与NO2的混合气氛中,金箔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杂质的优先氧化结合金本身的氧化.其中金的氧化是由于其加工过程中大的冷加工变形导致的高缺陷密度.金在室温下酸性气氛中腐蚀现象的发现不仅扩展了对金的性能的理解,还对贴金文物和艺术品的保护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 金箔 , 冷变形 , 酸性气氛 , 腐蚀 , 氧化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沥青与矿料表面粗糙度及黏附特性

易军艳 , 庞骁奕 , 姚冬冬 , 许勐 , 冯德成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901.002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的轻敲和力曲线模式,在微观尺度下对沥青与矿料表面的二维图像和三维形貌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并测试和计算表征材料物理黏结特性的表面能.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油源的沥青具有明显不同的化学组分和表面粗糙度,具有形结构的沥青表面粗糙度更大.老化将明显减少沥青的表面粗糙度,降低其表面能,进而对沥青与矿料的黏附产生不利影响.结合宏观的黏附拉拔力学试验,对沥青和矿料表面粗糙度、表面能与宏观拉拔强度间的关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含形结构的沥青,沥青和矿料表面粗糙度对黏附力学性能较为重要;而对于不含形结构的沥青,其与矿料的黏附性更决定于所选材料的表面能,即两种材料间的物理黏结作用.

关键词: 沥青 , 矿料 , 黏附特性 , 原子力显微镜 , 粗糙度 , 表面能

二元室温金属流体热导率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

谢开旺 , 马坤全 , 刘静 , 刘明 , 周一欣

工程热物理学报

室温金属流体在芯片散热领域中正日益显示重要价值,但相关材料的热物性比较缺乏.本文基于Faber-Ziman理论和Wiedemann-Franz-Lorenz定律,采用Ashcroft-Langrethp硬球模型偏结构因子以及空核心模型赝势计算了液态二元镓铟及钠钾合金的热导率.结果表明:相比于钠钾合金的热导率随原子组分浓度呈抛物线变化,镓铟合金的热导率与原子组分浓度呈单调变化关系,同时镓铟合金的热导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作为对比,本文同时也对镓铟合金的热导率进行了实验测定.结合所获数据及钠钾合金文献数据对比,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本文工作为进一步研究二元合金热导率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热导率 , 电阻率 , 液态金属 , 镓铟合金 , 钠钾合金 , 芯片散热

芯子宽厚比对铝蜂窝夹层结构平压强度的影响

章妮 , 卢克非 , 崔文龙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6.02.008

用正六边形代替实际芯,推导了夹层结构的平压强度与芯子宽厚比的关系,并对八种规格的芯子平压强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虽然与推导的结果有偏差,但规律却是一致的,即蜂窝夹层结构的平压强度随着芯子宽厚比d/ts增大呈负指数减小.

关键词: 铝蜂窝 , 夹层结构 , 宽厚比 , 平压强度

盐冻循环条件下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及重复蠕变特性

崔亚楠 , 于庆年 , 韩吉伟 , 张淑艳 , 冯蕾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901.001

为考察在融雪盐环境下路面材料的性能变化情况,对内蒙古寒冷地区常用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进行重复蠕变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微观结构观测,比较分析盐冻循环前后两种沥青的微细观结构以及流变学性能的变化,为寒冷地区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AFM测试发现,SBS改性沥青出现"形"结构,冻融循环后,"形"结构出现不同变化;胶粉改性沥青未出现"形"结构,冻融循环后胶粉改性沥青表面形貌相差不大;重复蠕变试验结果显示:冻融循环前后SBS改性沥青和胶粉改性沥青永久变形与卸载瞬时应变的比值(εP/εL)在加载初期均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一定次数后达到稳定状态;冻融循环后SBS改性沥青的εP/εL降低,胶粉改性沥青的εP/εL基本不变;利用Burgers模型拟合得到蠕变劲度的黏性成分Gv,冻融循环后SBS改性沥青Gv值小于原样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Gv值大于原样胶粉改性沥青,且两种沥青水冻循环与盐冻循环Gv值差别不大.胶粉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高温使用性能.

关键词: 改性沥青 , 盐冻循环 , 微观结构 , 重复蠕变特性 , Burgers模型

脉冲电沉积工艺对镍镀层结构与硬度的影响

王玉 , 袁学韬 , 俞宏英 , 孙冬柏 , 李辉勤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优化脉冲电镀镍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研究了脉宽、脉间、电流密度对镀层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晶体取向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峰电流密度和脉间不变,镀层的晶粒尺寸随着脉宽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脉宽由0.1 ms增至8 ms,晶体取向由(111)织构向(200)织构转变.保持峰电流密度和脉宽不变,当脉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但晶体的取向不变.增加峰电流密度能够显著降低镀层的晶粒尺寸.当峰电流密度由0.2 A/cm~2增至2.0 A/cm~2,晶体取向由随机态向强的(200)织构转变.镀层的硬度与镀层的晶粒尺寸有关,晶粒尺寸较大时,服从Hall-Petch关系,晶粒尺寸较小时,产生纳米效应,反Hall-Petch关系.因此,脉宽、脉间、电流密度均能显著影响镀层的显微硬度.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 微观结构 , 纳米效应

钎焊蜂窝铝板侧压变形模式分析研究

彭明军 , 孙勇 , 段永华 , 郭中正 , 王塞北

材料导报

研究了钎焊蜂窝铝板侧压试验以及侧压变形模式,结果表明,钎焊蜂窝铝板的纵向侧压强度高于横向侧压强度;钎焊铝蜂窝板纵向和横向侧压变形均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整体失稳3个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纵向侧压时与双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域轴向内凹,发生格内酒窝型屈曲,横向侧压时与单层壁板相焊合的面板区域轴向外凸,发生蜂窝芯子剪切皱折失稳,纵、横向变形模式与内部蜂窝芯排列方式相关.

关键词: 钎焊 , 蜂窝 , 纵向 , 横向 , 侧压模式

温度对平板电磁成形中电磁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许威 , 刘雪松 , 杨建国 , 方洪渊 , 徐文立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确定高温电磁成形技术中温度对电磁力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对不同温度下板坯中的电磁力进行了模拟.采用霍尔器件测量了常温下线圈-工件间隙的磁感应强度,验证了电磁力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工件均温时,随温度升高,轴向电磁力值减小,负径向电磁力峰值增大.较高温度下轴向力峰值的下降速率小于较低温度情况.工件非均温时,工件中涡流密度较大位置和电磁力峰值位置向低温区偏移.工件存在高斯温度分布时,电磁力的分布特征与常温下相似.

关键词: 电磁力 , 温度 , 数值模拟 , 平板 , 影响

高密度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研究

高茜斐 , 赵耀明 , 阳范文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1.04.006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引发剂(DCP)用量、GMA用量、苯乙烯(St)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在180℃,引发剂DCP浓度为O.14phr,GMA浓度为3phr,St与GMA的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5min时,制得接枝率为1.27%的接枝物.红外光谱在1730cm-1、915cm-1处分别显示出羰基和环氧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接枝物DTA曲线的熔融吸收亦向低温方向偏移,从而证明了接枝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聚乙烯 , 熔融接枝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