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
,
边震宇
,
肖久梅
,
郭金宝
,
郭仁炜
,
曹晖
,
张晓光
,
杨光达
,
杨槐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9.03.002
简要说明了手征向列相液晶的形成方式、分子排列特点和光学性质,详细介绍了具有宽波反射特性的手征向列相液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概括了特殊的多螺距分布结构的形成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液晶
,
手性化合物
,
手征向列相
,
选择性反射
,
螺距
,
高分子网络
于晓伟
,
郭金宝
,
魏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用旋涂法将聚苯乙烯微球组装成光子晶体,研究了此光子晶体的特点,并分析了在单一微球粒径下旋涂参数对光子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涂法制备的光子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特点,其光子带隙由旋涂参数决定.光子晶体的反射波段取决于乳液中微球的质量分数,而反射强度取决于旋涂层数.因此,在设计光子晶体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微球的质量分数和旋涂层数的改变实现对光子带隙的控制.
关键词:
旋涂法
,
垂直沉降法
,
各向同性
,
三维有序
,
可调光子带隙
,
光子晶体
陈景
,
黄昆
,
陈奕然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6.03.030
云南金宝山铂矿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原生铂矿.已公开报道的处理其浮选精矿的冶炼工艺包括:微波加热或硫酸熟化预处理后湿法提取铂钯;火法造锍熔炼富集后再湿法处理高镍锍或低镍锍;直接加压氧化酸浸后加压氰化浸出铂钯.本文对上述几种工艺进行了比较讨论.指出:工艺方案一存在化学试剂耗量大,有害气体污染环境,Cu,Ni,Co难于分离和Pt,Pd浸出率低等缺点;工艺方案二则工序繁冗,能耗高,污染严重,周期长,贵金属富集物品位低,经济上难以创效;工艺方案三更适合处理金宝山铂钯浮选精矿,且具有铂钯回收指标高、工序短、成本低、无SO2污染等优点.加压氧化酸浸后进行加压氰化的全湿法新工艺突破了处理含铂族金属硫化矿只有采用火法熔炼才能有效地捕集铂族金属的传统观点,对提高金宝山铂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浮选精矿
,
铂族金属
,
湿法冶金
刘时杰
,
杨茂才
,
汪云华
,
张关录
,
陆跃华
,
王永录
,
吴晓峰
贵金属
云南省金宝山低品位铂钯矿,是中国发现的唯一具有开采价值的原生铂矿资源.针对其浮选精矿研究了熔炼低锍-湿法选择性浸出分离镍铁铜,富集提取出贵金属精矿的火-湿法联合工艺流程,介绍了各工序主要技术条件和指标.该工艺实现了镍、铜、钴及8个贵金属元素的全面富集回收,还可综合利用副产铁红、硫酸锰等副产品,大部分废酸再生复用.为低品位铂矿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冶金新工艺.
关键词:
冶金技术
,
金宝山铂钯矿
,
铂族金属
,
铜镍冶金
,
湿法冶金
,
综合利用
张建国
,
邵拥军
,
刘忠法
,
汪程
,
邹艳红
,
李宏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下金宝岩体位于永安-下营坊-毛家沟构造岩浆岩活动带上,与本区金、银、铜等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对下金宝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进行LA-MC-ICP-MS 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岩体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8.0±2.5) Ma(1σ,MSWD为0.76,n=16),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锆石Ti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下金宝岩体中锆石的结晶温度除一个测点小于700℃外,其余测点温度均大于700℃,表明锆石结晶于形成深度较深、温度较高的岩浆.锆石εHf(t)为-10.913~-7.5828,均为负值,Hf同位素特征表明,下金宝岩体主要起源于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其动力学机制如下:燕山早期华北地块发生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岩石重熔,并伴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形成深部岩浆房,在深部压力作用下,原始岩浆沿深断裂上升,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导致岩浆出溶流体,形成富水的岩浆热液,在近地表伴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岩浆冷凝形成本区含矿斑岩体.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
锆石Hf同位素
,
成岩过程
,
成岩动力学
,
下金宝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