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0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污染物理化参数的进展

, 梁鑫淼 , 陈吉平 , 张青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1.03.006

RP-HPLC在一些重要的有机污染物理化参数的测定中得到普遍重视,在模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药物的活性等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对用RP-HPLC方法测定有机污染物理化参数的基本形式、主要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引用文献85篇.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有机污染物 , 理化参数 , 固定相 , 流动相

化合物的土壤柱色谱保留因子与其土壤/水吸附系数的关联

, 倪余文 , 马立新 , 陈吉平 , 张青 , 梁鑫淼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6.019

利用土壤柱液相色谱方法,对19种不同类型的农药和化学品在土壤柱上的保留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流动相对保留的影响.对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化合物的保留因子与批量平衡法测定的土壤/水吸附系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批量平衡法和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数据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柱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土壤/水吸附系数的快速测定和筛选.

关键词: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 , 批量平衡法 , 土壤/水吸附系数 , 关联

五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土壤吸附系数的预测

, 陈吉平 , 张青 , 吴文忠 , 梁鑫淼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1.017

为了验证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的土壤吸附系数的普遍适用性和预测的准确性,采用了5种组成及性质差异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对在甲醇-水流动相条件下测定的保留因子与土壤吸附系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是预测农药的土壤吸附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适于多种类型土壤中农药土壤吸附系数的预测.

关键词: 土壤柱液相色谱法 , 土壤吸附系数 , 农药 , 预测

内蒙古锡林勒盟东部金属成矿亚带的划分及其意义

杜继旭 , 潘成林 , 邱金柱 , 杨云鹏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807

内蒙古锡林勒盟东部金属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通过对2个成矿带(东乌旗成矿带、西乌旗成矿带)的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研究,将东乌旗成矿带分为4个成矿亚带,西鸟旗成矿带分为2个成矿亚带,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成矿带 , 成矿亚带 , 地质特征 , 划分 , 锡林勒盟东部 , 内蒙古

志猛 庄奋强

志猛 , 庄奋强 , 林涛 , 吴峰松 , 殷声

金属学报

根据电化学原理, 得到高阻值衬层穿透性裂纹的电沉积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对高阻值衬层进行分析与检测, 由此可以定量确定裂纹的大小, 再通过观测在裂纹处所沉积的金属(或采用电极扫描技术)来确定裂纹的位置及表面形状, 最终可以实现对高阻值衬层的快速无损探伤.

关键词: 高阻值衬层 , null , null , null

涂料概述

王连杰 , 高焕方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6.005

重点对吸涂料的吸机理以及粘结剂和吸收剂种类进行了论述,并对吸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 吸收剂 , 涂料 , 隐身涂料

毫米/厘米兼容吸涂层的设计与研究

于名讯 , 丁文皓 , 李云南 , 何华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7.003

以电磁理论为基础,对两层结构的毫米/厘米兼容吸收涂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系列吸涂层的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先分别以电损耗和磁损耗为主,采用单层结构分别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吸收,然后以厘米吸收层作为内层,以毫米吸收层作为外层,并进一步改善内外层之间的阻抗匹配,利用两层结构可以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兼容吸收.

关键词: 兼容吸涂层 , 毫米 , 厘米

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海泉 , 陈秀琴

材料导报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传统吸材料以及新型吸材料,如铁氧体吸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材料、纳米吸材料、手性吸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材料,导电高聚物吸材料,雷达红外兼容吸材料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材料 , 隐身技术 , 吸收剂 , 纳米材料

SiC(N)/LAS吸材料吸性能研究

罗发 , 周万城 , 焦桓 , 赵东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3.011

研究了由SiC(N)纳米吸收剂制备的SiC(N)/LAS吸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影响介电性能的吸收剂的含量、吸材料烧结温度和碳界面层等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80℃以下烧结温度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小;在1080℃以上烧结温度对烧结致密度的影响较小,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大.吸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吸材料制备过程中纳米级的SiC(N)促进了碳界面层形成,导致了在较高温度烧结时吸材料介电常数对温度的敏感性,使吸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形成的碳界面层复介电常数的虚部较高,使吸材料对电磁的损耗进一步升高,从而使吸材料的吸性能得到增强.

关键词: 纳米SiC(N) , LAS玻璃陶瓷 , 介电常数 , 界面层 , 材料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