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Na1/2Bi1/2)TiO3(NBT)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彭丽霞 , 洪樟连 , 陶烽烨 , 王宁 , , 王民权

材料导报

对(Na1/2Bi1/2)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概括了通过元素替代/掺杂手段对NBT陶瓷性能的影响规律.该系统陶瓷具有的强铁电性质与Bi3+密切相关;材料压电性能可通过改性技术进行调节:如通过加入第二组元化合物降低其矫顽场而提高NBT基陶瓷压电性能.总结了(Na1/2Bi1/2)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组成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Na1/2Bi1/2)TiO3 准同型晶界(MPB)

Mg(NO3)2·6H2O为原料经均匀沉淀-热处理工艺制备的纳米MgO粉体

, 洪樟连 , 王振 , 陶锋烨 , 周少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Mg(NO3)2·6H2O与CO(NH2)2为原料经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MgO粉体.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沉淀产物的热分解特性及其经不同煅烧温度与时间处理后产物晶相结构、粒子形貌特征等特性,并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对产物得率与粒子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粉体的合理工艺条件为尿素与硝酸镁配比5:1,沉淀反应条件为95℃反应24 h,产物煅烧条件为435℃热处理4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MgO粉体晶形完整、分散性良好、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

关键词: 均匀沉淀法 , 纳米MgO , 尿素

四川马思罗金矿区斑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关系初探

王新文 , 胡晓丽 , 邓伟 , 龚彬 , 夏月成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907

马思罗金矿区斑岩侵入于盐塘组第二段,呈树枝状、条带状平行展布。岩石为致密块状云斑岩,其w( SiO2)变化于37.88%~40.40%,K2 O/Na2 O比值介于1.05~3.63,为碱性系列的钾质斑岩。斑岩与金矿化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认为斑岩与金矿体均受控于断裂破碎带,斑岩切穿了断裂破碎带及金矿体,斑岩的侵入为金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物源、热能、含矿流体。

关键词: 斑岩 , 岩石学 , 地球化学 , 金矿化 , 马思罗金矿区

北衙金矿区斑岩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刘建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4.006

北衙金矿区斑岩为成矿期脉岩,控制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斑岩极有可能提供成矿过程所需要的部分物质、热能来源及场所,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北衙金矿区 , 斑岩 , 找矿意义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斑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黄智龙 , 刘丛强 , 肖化云

中国稀土学报

广泛分布于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的斑岩可分为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虽然三种斑岩稀土含量范围、分配模式为相似的富轻稀土型,但在LRE/HRE、NLa/Yb等参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新鲜斑岩稀土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斑岩为富集地幔不同部分熔融程度的产物; 斑岩蚀变、矿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动规律的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该区斑岩的蚀变流体和矿化流体均含有一定量的稀土元素,这些流体主要为伴随斑岩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地幔去气作用和岩浆去气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稀土 , 斑岩 , 金矿 , 地球化学

胶东玲珑金矿区斑岩及其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

赫银峰 , 龚庆杰 , 韩东昱 , 刘宁强 , 李淼 , 马云涛 , 袁玉涛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704

斑岩与金矿化在时间、空间和成因方面关系密切。选择胶东玲珑矿区斑岩及其蚀变岩开展56项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发现胶东玲珑金矿区斑岩在成分上相当于高钾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相对中国基性岩富K2 O、Fe2 O3、P2 O5、轻稀土、Th、U、Pb、Be、Sr、Ba、Li、Rb、F、Cr,贫Na2 O、Ti2 O、CaO、MnO、重稀土、Nb、Ta、Sc、W、Bi、Zn、Cd、As、Co、V、B。玲珑金矿区蚀变斑岩相对新鲜斑岩贫Na2 O,富MnO、Pb、Zn、As、W、Sb、Cd、Au、Ag,这表明引起斑岩蚀变的这期热液流体富含W、Pb、Zn、Cd、Au、Ag、As、Sb等热液成矿元素。花岗岩风化指数WIG可较好地适用于斑岩蚀变过程的研究,且较蚀变指数CIA在反映蚀变程度上更灵敏。

关键词: 斑岩 , 蚀变 , 地球化学特征 , 玲珑金矿区 , 胶东

内蒙古锡林勒盟东部金属成矿亚带的划分及其意义

杜继旭 , 潘成林 , 邱金柱 , 杨云鹏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807

内蒙古锡林勒盟东部金属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通过对2个成矿带(东乌旗成矿带、西乌旗成矿带)的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研究,将东乌旗成矿带分为4个成矿亚带,西鸟旗成矿带分为2个成矿亚带,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成矿带 , 成矿亚带 , 地质特征 , 划分 , 锡林勒盟东部 , 内蒙古

辽东榛子沟铅锌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朋 , 陈冬 , 赵岩 , 寇林林 , 杨宏智 , 王希今 , 沙德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阐述辽东榛子沟铅锌矿区斑岩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斑岩侵位时代为(227.7±1.3) Ma,属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斑岩具有高钾(K2O/Na2O为2.34~3.64)、富碱(K2O+Na2O为4.12~4.6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特征。同位素显示高(87Sr/86Sr)i(0.71224~0.71248)低εNd(t)(?1.53~?0.43)特点。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斑岩可能为 EMⅡ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推测源区可能与板块俯冲带组分脱水产生的富集LILE而亏损HFSE的流体交代富集地幔有关,岩浆上升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扬子克拉通向华北克拉通深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可能是该区斑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关键词: 斑岩 , 年代学 , 地球化学 , 榛子沟铅锌矿

志猛 庄奋强

志猛 , 庄奋强 , 林涛 , 吴峰松 , 殷声

金属学报

根据电化学原理, 得到高阻值衬层穿透性裂纹的电沉积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对高阻值衬层进行分析与检测, 由此可以定量确定裂纹的大小, 再通过观测在裂纹处所沉积的金属(或采用电极扫描技术)来确定裂纹的位置及表面形状, 最终可以实现对高阻值衬层的快速无损探伤.

关键词: 高阻值衬层 , null , null , null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