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向前
,
冯松林
,
张文江
,
樊昌生
,
权奎山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4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
洪州窑古瓷
,
元素特征
杜继旭
,
潘成林
,
邱金柱
,
杨云鹏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807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金属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成矿带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通过对2个成矿带(东乌旗成矿带、西乌旗成矿带)的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研究,将东乌旗成矿带分为4个成矿亚带,西鸟旗成矿带分为2个成矿亚带,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成矿带
,
成矿亚带
,
地质特征
,
划分
,
锡林郭勒盟东部
,
内蒙古
姜建军
,
胡朗
,
孙萍
,
刘凡珍
,
武保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8.005
溜河地区为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溜河地区金矿成矿类型、控矿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特征的分析,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溜河地区属于高级变质区,其成矿特征与夹皮沟花岗-绿岩带不同,该区金矿成矿应与北西向、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以及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对该区的下一步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关键词:
成矿规律
,
夹皮沟金矿集中区
,
溜河地区
李勇
,
杨肖曦
,
赵磊
,
张丁涌
,
谭红旗
,
曹丽召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7.01.019
调查了现河注水井井筒腐蚀现状,对现河注水井所使用的J55和N80两种管材进行了室内腐蚀挂片试验并研究了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现河注水井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腐蚀原因主要为注入水的矿化度高、腐生菌含量超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腐蚀
,
注水井
,
影响因素
,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