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培锋
,
路凤智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7.02.003
冷轧平整机生产中速度升降时伸长率变化太大,严重影响带钢质量.针对具体生产状况,从计算模型和系统结构上分析,对轧制过程中的伸长率跳变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系统调整后速度升降时伸长率的跳变减少,只有原来的95%.
关键词:
平整机
,
伸长率
,
控制系统
,
数学模型
吴胜昔
,
郝培锋
,
朱泉封
,
吴文杉
钢铁研究学报
通过对轧制节奏的分析及对带钢力能参数的仿真,推导出最大轧制速度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在理论上给出了现场生产中最大轧制速度的参考值,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冷连轧机
,
力能参数
,
轧制节奏
,
轧制速度
吴胜昔
,
郝培锋
,
朱泉封
,
吴文彬
钢铁
冷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冷轧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定值计算又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为此,对冷轧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力度参数设定值预计算部分进行了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带钢轧制节奏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工艺推导出轧制节奏中最大轧制速度的模型计算方法,并就此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系统的计算完全符合现场带钢实际运行状况。
关键词:
冷连轧机
,
设定值计算
,
轧制节奏
,
轧制速度
郝培锋
,
商景波
,
薛定宇
钢铁
针对冷连轧机高速轧制过程中带钢容易发生打滑的现象,分析了这种打滑现象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打滑因子的数学模型,用来表征打滑现象发生的概率.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冷连轧机架间张力优化算法.采用某钢厂现场轧制数据进行了优化算法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打滑因子明显减小,打滑现象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通过张力的优化可以很好地控制打滑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打滑因子
,
前滑
,
中性角
,
粒子群算法
郝培锋
,
张莹
,
薛定宇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050
结晶器调宽技术已向高速方向发展,许多国家钢铁企业开发的高速调宽 NS-VWM 系统完全实现了高速自动在线调宽,以国内某厂连铸机结晶器控制系统改造为背景开展了结晶器在线调宽控制模型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结晶器调宽工艺机理,研究了实现在线调宽最优化的模型特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方法,建立了窄边调宽速度的数理模型。应用 MATLAB 编制了模型仿真系统,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应用大量数据对回归模型的残差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调宽速度模型检验误差小,符合现场实际生产需要。
关键词:
结晶器
,
在线调宽
,
数学模型
董华兴
,
李淑霞
,
孙帅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711
采空区是引起地表塌陷、恶化矿山开采条件的严重安全隐患,对不明采空区的精细探测技术、治理技术及安全监测装备与预警技术的开发研究,是复杂条件下矿山安全高效开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以西郝庄矿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采空区地表GPS监测系统及沉降监测方案;通过在地表合理设置若干个监测点,利用所安装的监测系统来监视裂缝区域和地表沉降区域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监测信息发送到监控室;通过布点监测,及时预测地压来临时间,为预警决策和矿山及时撤出处于危险区人员提供依据,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采空区
,
地表塌陷
,
GPS监测
,
观测点
,
基准点
,
预警
刘洋
,
李鹏南
,
陈明
,
邱新义
,
胡立湘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6.012
采用双锋角钻头和普通麻花钻对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进行钻削试验,从钻削轴向力、制孔出口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分析双锋角钻头在不同加工参数下制孔特点,并与普通麻花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麻花钻对比,双锋角钻头钻削CFRP时钻削轴向力减小约20%,制孔出口质量更好,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值减小,体现优异的切削性能更适合CFRP的制孔加工.
关键词:
双锋角钻头
,
CFRP
,
钻削轴向力
,
出口质量
,
孔壁表面粗糙度
李桂芝
,
李改枝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6.006
在pH 5.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铽与培氟沙星可以形成络合物.培氟沙星与Tb3+存在能量转移关系,使Tb3+产生545nm高强度特征荧光发射.利用这一反应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法,测定的最佳条件为:Tb3+浓度4.0×10-4mol/L,λex/λem=276nm/545nm.线性范围0.02mg/L~1.0mg/L,检测下限3.2μg/L.此方法用于培氟沙星胶囊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
荧光法
,
铽
张晓丹
,
才满
,
张爽
,
杜克久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3.2016070101
为了解一溴代联苯醚(4-mono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4-BDE)的植物修复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态、分化状况、细胞组织学以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一定浓度的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分化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效应,说明4-BDE可能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素生物效应.在4-BDE的诱导处理下,组培苗不定根的颜色变深,300 mg· L-1时根呈黑褐色且受到明显的伸长抑制,但并未坏死.与对照苗相比,4-BDE诱导处理的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根皮层细胞内含物增多,皮层细胞排列变紧密.高浓度30 mg·L-1 4-BDE处理23 d的组培苗不定根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处理47 d和58 d的(P<0.05);相同处理时间30 mg·L-1 4-BDE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 mg·L-14-BDE处理的组培苗不定根的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以上结果初步显示,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对4-BDE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毛白杨
,
组培苗
,
不定根分化
,
生理特性
,
4-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