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洋
,
陈晓冬
,
王现英
,
郑学军
,
杨俊和
材料导报
具有类石墨烯二维结构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IDCs)因其优异的光学、电学、电化学等方面的性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二维TMDCs的基本性质,及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了二维TMDCs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及其潜在应用,并与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类比.最后分析了二维TMDCs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
,
二维结构
,
物理性质
吴东旭
,
郑学军
,
程宏斌
,
李佳
,
罗晓菊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改变催化剂和衬底,以Ga2 O3和GaN的混合粉末为镓源制备出了不同生长方向的GaN纳米线,制备的平躺于衬底的GaN纳米线的直径约为60 nm,长度为10 μm到30 μm之间.垂直于衬底的GaN纳米线阵列的直径约为300 nm,长度约为5μm.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谱(PL)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GaN单晶纳米线.通过改变催化剂和衬底等生长条件,研究了衬底和催化剂对纳米线生长方向的影响,为以后的大量制备以及纳米器件的制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GaN纳米线
,
化学气相沉积
,
催化剂
,
衬底
蒋大洞
,
郑学军
,
龚跃球
,
朱哲
,
彭金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201
利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MOD)在Pt/Ti/SiO2/Si(111)衬底上制备了Bi3.15(EU0.7Nd0.15)Ti3O12 (BENT)薄膜,并经600℃、650℃、700℃、750℃退火处理.通过纳米压痕法测试了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量了薄膜的残余应力.BENT薄膜的晶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变大.当晶粒尺寸从37 nm增大到46 nm时,薄膜的硬度值从8.4 GPa减少到3.1 GPa,弹性模量从171.5 GPa减小到141.6 GPa.随着退火温度从600℃升高到750℃时,薄膜的残余压应力值从-743 MPa减小到了-530 MPa.退火温度为600℃的BENT薄膜具有最大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关键词:
弹性模量
,
硬度
,
残余应力
,
退火温度
彭丹
,
郑学军
,
谢澍梵
,
罗晓菊
,
王丁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30617
首先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硝酸镓[Ga(NO3)3]作为镓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GaN 粉末。然后通过固相法将GaN粉末和ZnO粉末按不同配比机械混合,制备成GaN/ZnO复合体。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发致光谱(PL)表征GaN/ZnO复合体的微结构、形貌、成分和发光特性,并将其作为催化剂进行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GaN/ZnO复合体对比未经复合的GaN和ZnO粉末,光催化性能有明显的增强。基于一级动力学方程分析,当GaN/ZnO复合体中GaN粉末和ZnO粉末含量配比为1:2时,光催化性能达到最佳,其速率常数k值为0.11 min-1。
关键词:
GaN/ZnO复合体
,
光催化
,
亚甲基蓝
,
反应动力学
韩昊
,
詹科
,
王现英
,
郑学军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6.002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0.94(Na0.5 Bi0.5)TiO3-0.06BaTiO3(BNT-BT6)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时间对其微结构和压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制备的BNT-BT6薄膜为钙钛矿型铁电薄膜,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略有增加.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表面比较平整、无裂缝.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薄膜的粗糙度有所增加.在退火时长为60 min时薄膜表面具有最佳的均一性,在退火时间为90 min时薄膜均一性最差;优化退火时间,可提高薄膜结晶程度,避免焦绿石相的生成,进而提高BNT-BT6薄膜压电性能.压电力显微镜(PFM)结果表明,BNT-BT6薄膜的电畴为多畴结构.在不同退火时间下均有明显的压电响应,特别是在退火时间为60 min时,BNT-BT6原始电畴有着最高的振幅强度.在30 min、40 min、60 min和90 min退火时间时,其平均压电系数d33分别为48 pm/V、157 pm/V、186 pm/V和142 pm/V.
关键词:
薄膜
,
溶胶-凝胶法
,
退火时间
,
压电性能
王炳琴
,
张阳军
,
郑学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5.06.016
首先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ZnO纳米线阵列,然后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真空压强传感器.测试了基于ZnO纳米线阵列的真空压强传感器敏感特性,并与基于ZnO纳米带膜的传感器敏感特性做了比较,发现前者比后者敏感特性更好,相比传统的真空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和功耗低等优点.这主要是由于ZnO纳米线阵列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氧吸附与解吸附等原因引起.
关键词:
ZnO
,
纳米线阵列
,
真空压强传感器
,
氧吸附与解吸附
朱哲
,
郑学军
,
张丹书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492
采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制备了不同K含量的弛豫型压电薄膜(1-x)Na0.5Bi0.5TiO3-xK0.5Bi0.5TiO3(NBT-KBT100x).利用压电力显微镜研究了外场条件下纳米级铁电畴翻转,以及保持性能和印记失效.结果表明:(1)不同组分中,NBT-KBT17薄膜单畴态的晶粒个数最多.选取NBT-KBT17薄膜分别测试了其面内极化分量和面外极化分量,该薄膜的面内压电信号较强,这说明薄膜在d31模式下的压电响应明显.(2)选择NBT-KBT17薄膜中较大尺寸的单晶,实现了对弛豫性铁电体的电畴写入.将其在大气环境下放置不同时间,出现了退极化现象,但总的畴态稳定,表明其保持性能较好.(3)制备了NBT-KBT17原理型薄膜电容器,分别测试了加载作用前后NBT-KBT17薄膜电容器的相位和振幅滞后回线图.结果表明外加作用力使相位回线向右发生了一定的移动,且振幅的蝶形曲线均在不同方向上发生了偏移,同时形状也发生了改变.最后,利用空间电荷原理分析了外加力导致薄膜印记产生的机理.
关键词:
压电力显微镜
,
畴翻转
,
保持性
,
印记
韩霞
腐蚀学报(英文)
针对郑408块注气井(郑408-试1)油、套管的腐蚀特点,通过对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产物、腐蚀介质、凝析水量的分析研究,确定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的腐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压氧气以及空气中的凝析水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油、套管材质的耐蚀性不够有关.通过材质以及防腐涂层的筛选等手段,在目前油管和套管内外防腐涂层、不锈钢油管和套管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的情况下,总结出郑408块注气井防腐措施,包括:油、套管材质采用相对耐蚀的P110;注气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注气井
,
腐蚀原因
,
防腐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