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等离子堆焊镍包碳化硅增强镍基层的组织及磨损性能

周雪 , 何鹏 , 潘成刚 , , 黄尚宇 , 胡建华 , 李友成 , 王华昌 , 程旭东

材料保护

为了提高镍基堆焊层的耐磨性能,采用改进型等离子堆焊枪,从等离子焰尾部将镍包碳化硅陶瓷粉末注入堆焊熔池,在4CrSMoSiV1模具钢表面制备碳化物陶瓷增强复合焊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采用枪外熔注制备的堆焊层组织中含有大量原位生成的碳化物和大量的硅化物与硼化物;金相显微分析表明堆焊层颗粒状碳化物组织分布均匀,碳化物粒度沿焊层表面至堆焊界面依次减小;常温及高温摩擦磨损试验表明制备的堆焊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与优异的耐高温磨损性能.

关键词: 等离子堆焊 , 镍基堆焊层 , 改进型焊枪 , 焊层组织 , 镍包碳化硅 , 高温磨损

富钛梯度(Ba0.6Sr0.4)TiO3薄膜的介电调谐性能研究

孙小华 , 付建科 , , 王燕 , 赵兴中

功能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Pt/Ti/SiO2/Si衬底制备了富钛(Ba0.6Sr0.4)TiO3(BST)薄膜和富钛梯度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测定了BST的微结构和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富钛含量和梯度结构对BST介电调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钛薄膜中析出了TiO2相,薄膜的介电常数、损耗和调谐量随着钙钛矿结构(ABO3)中A/B的增加而增加;当A/B为0.68时,有最小的介电损耗0.017;当A/B为1时,有最高的介电常数和调谐量,分别为592%和43.72%.而富钛梯度薄膜因TiO2的析出而丧失晶格不匹配应力的影响,在介电调谐性能上并没有表现出梯度薄膜的综合优异性能.

关键词: BST , 溶胶凝胶 , 梯度薄膜 , 介电调谐性能

SiC纤维/YSZ复合热障厚涂层韧性及热震性能研究

马榕彬 , 程旭东 , , 李秦煜 , 黄霞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349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以 ZrO2-8wt%Y2O3(8YSZ)和团聚的 P7216(8YSZ和珍珠岩粉)粉末为原料,在基体上制备了厚度大于4 mm的SiC纤维/YSZ(SFY)复合厚热障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结构,发现SFY涂层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能够防止因为涂层厚度增加而引起的失效。此外,基于计算机的断层成像技术分析热障涂层孔隙率的变化,考察了SFY涂层和YSZ 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断裂韧性以及热导率性能,并探讨了纤维的增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SFY涂层具有更高的断裂韧性值和更好的抗热震性能,25℃时SFY涂层的热导率为0.632 W/(m·K),大约是传统YSZ热障涂层热导率的一半。SiC纤维对涂层内部裂纹的偏转和截止作用,防止了裂纹扩散长大,形成网状微裂纹结构,有效提高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能和断裂韧性。

关键词: SFY复合热障涂层 , 热导率 , 断裂韧性 , 热震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仪器使用经验专题讨论会在天津召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仪器使用经验专题讨论会1984年4月10日至16日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70多个单位12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邀请了上海师院化学系电化学教研室章宗稂副教授报告了美国电化学研究技术近况;天津市电子仪器厂总工程师大稼介绍了动态分析与信息革命。 会议分下列六个专题进行了讨论: 1.新研制的仪器和新建立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

烘烤硬化钢热镀锌镀层450℃合金化退火模拟

张理扬 , 张利祥

钢铁研究学报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烘烤硬化钢450℃下热镀锌镀层的合金化退火过程,研究镀层锌铁合金相的形成和?涔獭⒍撇阆嘟峁购投撇愕目狗刍阅埽⒏怂玫难芯糠椒ê椭饕芯拷峁Q芯勘砻鳎憾撇阍?50℃合金化退火,当保温时间延长到60~120s时,镀层内的δ相将会分为δ1k相和δ1p相两层,而且随时间延长,δ1k相增厚、δ1p相减薄,同时镀层表面柱状ζ相也有所减少,镀层抗粉化性能相应变差。

关键词: 镀层 , galvannealing , bake-hardenable (BH) steel , powdering , phase structure

化学修饰法表征Bacillus smithii T7产耐热菊粉酶催化活性中心的必需氨基酸残基

刘彬 , 王静云 , 包永明 , 张帆 , 安利佳

催化学报

采用化学修饰法研究了史氏芽胞杆菌Bacillus smithii T7产耐热菊粉酶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发现该酶活性中心存在一个组氨酸残基和一个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修饰前后的酶动力学参数变化表明组氨酸残基参与了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过程,而谷氨酸(或天冬氨酸)的羧基亲核攻击促使底物分解.氏作图法证明酶活性中心存在两个必需的色氨酸残基,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表明色氨酸残基在酶的催化和酶的耐热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菊粉酶 , 化学修饰 , 活性中心 , 氨基酸残基 , 催化

LTNF常温Ni-Fe合金镀层的耐蚀原因分析

黄树坤 , 振华 , 邝少林 , 肖觉民 , 吴力军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LTNF常温Ni-Fe合金镀层的耐蚀原因分析黄树坤,振华,邝少林(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长沙410082)肖觉民,吴力军(湖南大学材料测试中心)1前言通常的瓦特镀镍工艺在常温下得到的镍镀层发暗,应力大且耐蚀性差,不宜作为防护装饰性镀层使用.我们曾提出一种节能、省镍的LTNF常温Ni-Fe合金电镀工艺[1],由该工艺得到的镀层不但光亮,而且应力低,耐蚀性优良,可作为防护装饰性镀层使用.本文报导关?...

关键词: null , Anti-corrosion , Lamellar Structure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精炼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李实,池和冰,江来珠

钢铁研究学报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因碳、氮含量极低,较普通铁素体不锈钢拥有更优越的耐腐蚀性、韧性及焊接性,近半个世纪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冶炼的核心环节—?恍飧志叮紫炔顺烤换⒏呓嗑换⒏咝榷ɑ刂频纫幌盗芯都际跄训悖浯未泳吨魈迳璞赣牍ひ占际跻约案ㄖ际醯确矫嫦低辰樯芰顺刻靥宀恍飧志都际醯慕胶头⒄梗詈蠖猿刻靥宀恍飧志都际醯奈蠢锤镄潞头⒄狗较蚪辛艘恍┱雇?

关键词: 超纯 ,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 refining

金单原子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低温氧化

乔波涛 , 梁锦霞 , 王爱琴 , 刘景月 , 张涛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29-9

CO低温氧化对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 Haruta教授发现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对 CO氧化的超高活性以来,负载金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活性最高的 CO氧化催化剂.在诸多影响 CO氧化活性的因素中,纳米金的粒子尺寸是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对于 CO氧化,纳米金有一个最优尺寸范围,在0.5–5 nm,而 Au原子/离子(Au3+, Au+)的活性则低一到两个数量级.因此,一般认为负载金单原子催
  化剂对于 CO氧化反应的活性要比金纳米粒子和团簇低很多.然而,最近几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均表明,金单原子负载于合适的载体上可以显示出与金纳米粒子和团簇相当的活性.本文对这些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金单原子催化剂对 CO氧化的独特反应性能. Gates教授研究组进行了大量关于正价金对 CO氧化影响的研究,其中包括孤立的金原子(Au+).他们的研究发现, CO氧化活性随价态降低而降低,表明正价金对 CO氧化至关重要.此外,他们的研究也表明,孤立金原子对 CO氧化的活性(TOF)比金纳米粒子低一到两个数量级.然而,在他们的研究中,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催化剂的低活性.首先,他们一般采用非或弱还原性的载体.而载体的还原性对金催化剂上 CO氧化活性影响非常巨大.另外,他们所用的金原子前驱体为配合物,在催化剂制备与反应过程中配体并没有去除,可能也是导致催化剂活性低的原因之一.与此相反,张涛课题组近期采用氯金酸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吸附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同时用相同的载体制备了负载金纳米粒子催化剂进行对比,可以排除载体等其它影响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单原子催化剂均显示出与纳米粒子相当的 TOF(单位表面 Au原子)和更高的反应速率(单位重量金).首先制备了氧化铁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室温即展现出可观活性, TOF值与2–3 nm金粒子 TOF值相当(~0.5 s–1).更有趣也更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在高温(200oC以上)展现出非常高的反应稳定性,在200oC反应100 h无失活.在300和400oC反应50 h也无失活发生,为开发高温稳定的金催化剂提供了新途径.其次制备了氧化钴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以0.05%金负载量即可实现室温全转化,其 TOF值高达1.4 s–1.然而该催化剂在达到高活性之前必须首先在反应气氛中进行高温处理,这限制了其实用性.此外,催化剂需经反应气氛活化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随之又制备了氧化铈负载金单原子催化剂,对富氢条件下 CO选择氧化不仅具有高活性,而且具有极高的 CO选择性.进一步研究结合理论计算表明,高选择性来自氧化铈负载的金单原子不能解离活化氢,对于氢气氧化活性极低,从而导致 CO氧化的高选择性.理论研究方面也有进展. Camellone等计算发现金原子可以取代 CeO2(111)面上的 Ce原子形成 Au+并促进 CO氧化.然而该金原子会扩散至氧空位形成带负电荷的 Auδ-,阻止 CO和 O2吸附,因而使催化剂失活.李课题组利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发现氧化铈和氧化钛负载的 Au纳米粒子在 CO氧化过程中可以形成单原子的现象,并将之称为动态单原子催化剂. Yang等则计算了二维材料 BN负载 Au单原子催化 CO氧化并发现反应优先通过三原子 E-R机理进行.

关键词: , 单原子催化剂 , 一氧化碳氧化 , 稳定性 , 低温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