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鹏飞
,
邹小平
,
程进
,
张红丹
,
李飞
,
朱光
,
王茂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7.06.024
本文介绍一种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氧化铅纳米棒的简单方法.实验中所用的电解液是混有氧氯化锆和三氯化钛的硝酸铅溶液,采用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和基底.在室温下,由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在不锈钢片基底上沉积产物.氧化铅纳米棒的产生与电流密度有关,通过讨论,得出生成氧化铅纳米棒的最佳电流密度大小.用SEM、TEM、EDS和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铅纳米棒是单晶结构.
关键词:
氧化铅
,
纳米棒
,
电化学还原
,
电流密度
多树旺
,
刘庭芝
,
邹小平
,
钟鸿雁
,
孙晓琳
,
杨振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异丙醇铝、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得了稳定、均一的溶胶,浸涂在聚酰亚胺表面干燥后获得了致密透明的涂层.采用空间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设备对试样进行了原子氧(Atomic Oxygen, AO)暴露实验.测试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Al_2O_3-SiO_2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优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比聚酰亚胺基体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经原子氧暴露后的复合陶瓷涂层质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经FTIR和XPS分析表明,在原子氧暴露后涂层表面产生的是Al_2O_3-SiO_2复合物.SEM分析表明,无涂层的聚酰亚胺原子氧暴露后表面非常粗糙且表面呈现地毯状形貌,而涂覆涂层的试样暴露前后表面形貌没有发生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涂覆溶胶-凝胶复合陶瓷涂层后的试样分析表明原子氧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光学性能也未发生变化.
关键词:
原子氧
,
防护涂层
,
Al_2O_3
,
SiO_2
,
溶胶-凝胶
汪敏强
,
李广社
,
易文辉
,
邹小平
,
张良莹
,
姚熹
功能材料
近年来,国内外材料科学界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非常重视,已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成功地将具有量子限域效应的功能纳米粒子均匀地嵌入到玻璃、聚合物和液体等基质中,获得了明显增强的功能特性,改善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可处理性,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国内外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
量子限域
,
非线性光学材料
骆良顺
,
刘桐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19
对Al-15%Y (质量分数)过共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 研究抽拉速率对组织演化及Al3Y相生长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铸态Al-15%Y合金主要由Al3Y先析出相和Al3Y/Al共晶体组成. 在定向凝固过程中, 当抽拉速率为1 μm/s时, Al3Y相为不规则形状且边界清晰, 为小平面的生长特性. 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 Al3Y相的形貌逐渐转变为拉长的六棱柱形态, 其中少量的Al3Y相具有中空形貌. 当抽拉速率为10和20 μm/s时, Al3Y相按粗大的六棱柱形态生长. 进一步增加抽拉速率至100 μm/s时, 组织中出现“十”字形貌的Al3Y相, 为2个六棱柱垂直交叉结构, 类似枝晶的生长形式. 在抽拉速率增加的过程中, 固/液界面前沿逐渐出现领先相, 且凝固速率越大, 领先距离越长.
关键词:
Al-Y过共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Al3Y
,
组织演化
骆良顺
,
刘桐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19
对Al-15%Y(质量分数)过共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研究抽拉速率对组织演化及Al3Y相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l-15%Y合金主要由Al3Y先析出相和A13Y/Al共晶体组成.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当抽拉速率为l μm/s时,Al3Y相为不规则形状且边界清晰,为小平面的生长特性.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Al3Y相的形貌逐渐转变为拉长的六棱柱形态,其中少量的Al3Y相具有中空形貌.当抽拉速率为10和20 μm/s时,A13Y相按粗大的六棱柱形态生长.进一步增加抽拉速率至100μm/s时,组织中出现“十”字形貌的Al3Y相,为2个六棱柱垂直交叉结构,类似枝晶的生长形式.在抽拉速率增加的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逐渐出现领先相,且凝固速率越大,领先距离越长.
关键词:
Al-Y过共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Al3Y
,
组织演化
刘桐
,
骆良顺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20
对Al-53%Y (质量分数)包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 研究了合金组织演化及包晶合金中两相的竞争和生长行为. 结果表明, 铸态Al-53%Y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初生Al2Y相、包晶Al3Y相和Al3Y/Al共晶体组成. 在低速1 μm/s定向凝固过程中, 初生相与包晶相均连续生长, 出现了平行于固/液界面的近似带状组织. 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加, 固/液界面处的领先相由初生Al2Y转变为包晶Al3Y, 固/液界面为粗大条形Al3Y相, 而无初生相. 在较高抽拉速率的定向凝固过程中, 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 Al2Y相由平界面生长转变为胞状形态, 后又转变为枝晶状. 包晶相Al3Y最初以锯齿状包裹在初生相表面, 同时在液相中以细针状直接析出, 抽拉速率越大, 包晶相Al3Y数量越多且尺寸越细小. 随着凝固距离的延长, 包裹初生相的包晶相厚度增加, 体积分数增大. 另外, 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Al3Y相逐渐长大, 由细针状变为短棒状、块状, 均匀分布在包晶组织周围并与之相连接.
关键词:
Al-Y包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
,
小平面生长
刘桐
,
骆良顺
,
张延宁
,
苏彦庆
,
郭景杰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20
对Al-53%Y(质量分数)包晶合金在1~100 μm/s的抽拉速率下进行定向凝固实验,研究了合金组织演化及包晶合金中两相的竞争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铸态Al-53%Y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初生Al2Y相、包晶A13Y相和Al3Y/Al共晶体组成.在低速1 μm/s定向凝固过程中,初生相与包晶相均连续生长,出现了平行于固/液界面的近似带状组织.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加,固/液界面处的领先相由初生Al2Y转变为包晶AhY,固/液界面为粗大条形Al3Y相,而无初生相.在较高抽拉速率的定向凝固过程中,随着抽拉速率的增加,Al2Y相由平界面生长转变为胞状形态,后又转变为枝晶状.包晶相AhY最初以锯齿状包裹在初生相表面,同时在液相中以细针状直接析出,抽拉速率越大,包晶相Al3Y数量越多且尺寸越细小.随着凝固距离的延长,包裹初生相的包晶相厚度增加,体积分数增大.另外,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Al3Y相逐渐长大,由细针状变为短棒状、块状,均匀分布在包晶组织周围并与之相连接.
关键词:
Al-Y包晶合金
,
定向凝固
,
金属间化合物
,
小平面生长
严军辉
,
坚增运
,
朱满
,
常芳娥
,
许军锋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53
通过电磁悬浮(EML)熔炼设备对Al-70%Si合金进行深过冷处理, 利用高速摄影仪(HSC)和SEM分别对凝固过程和凝固后的组织进行了观测, 研究了不同过冷度下初生Si的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过冷度对初生Si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当过冷度较小时, 初生Si为粗大的长条状, 有特殊的边和面, 且具有明显的孪晶痕迹, 表现出小平面生长的特征; 当过冷度较大时, 初生Si为细小的枝晶和球状晶, 表面光滑, 表现出非小平面生长的特征; 当过冷度居于中间时, 初生Si为粗大的块状和规则排列的枝晶状, 块状有特殊的边和面, 枝晶表面光滑, 表现出小平面和非小平面混合生长的特征. 随着过冷度的增加, 初生Si的生长方式由小平面生长转变为中间方式生长, 再由中间方式生长转变为非小平面生长, 生长方式间发生转变的临界过冷度分别为122 和230 K.
关键词:
Al-70%Si合金
,
电磁悬浮
,
高速摄影仪
,
深过冷
,
初生Si
,
生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