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8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醚/二苯甲酮侧基聚硅氧烷的膜形貌及亲疏水行为

安秋凤 , 王前进 , 路德 , 李明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等仪器研究了单晶硅表面聚醚(PE)/二苯甲酮衍生物(UV)侧基聚硅氧烷PE-PUVSi的膜形貌及亲、疏水特性,探讨了空气湿度对PE-PUVSi膜形貌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晶硅表面PE-PUVSi形成的硅膜呈非均一、微观相分离结构,其中UV侧基以直立纤细尖峰态分布在聚硅氧烷膜表面,而亲水性PE侧基则卷曲堆积成峰包.将PE-PUVSi硅膜在相对湿度(RH)为97%的空气中放置2.5 h,PE-PUVSi膜表面因吸附水而亲水性增加,其原有的纤细尖峰消失,而且膜表面平均粗糙度降低.

关键词: 聚硅氧烷 , 二苯甲酮衍生物 , 聚醚 , 原子力显微镜 , 膜形貌

二苯甲酮衍生物侧基聚硅氧烷的性能与成膜形态

安秋凤 , 路德 , 李临生 , 黄良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等仪器研究了二苯甲酮衍生物侧基聚硅氧烷(PUVSi)的性能和成膜形态.结果表明,PUVSi具有非晶态结构,可形成形态学不均一、表面粗糙的硅膜.聚硅氧烷侧链上的二苯甲酮衍生物基团及其含量可影响PUVSi的性能.当侧基质量分数从31.48%降低至12.87%,PUVSi的摩尔消光系数ξmax从3.4564×105下降至1.5763×105,但聚硅氧烷相应的柔软性能增加.

关键词: 聚硅氧烷 , 二苯甲酮衍生物 , 紫外吸收剂 , 膜形态

加热炉轧策略

董伟 , 陈海耿

钢铁

根据加热炉生产特点,建立了加热炉动态操作数学模型.对待轧过程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燃料流量变化对钢坯出炉温度的影响,提出轧时应遵循燃料均匀减量的原则.这使轧过程中钢坯积蓄的热量沿炉长方向分配更加均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全部轧钢坯出炉温度的波动.结果表明本策略不仅就总体而言更为节能,而且还提高了产品加热质量.

关键词: 加热炉 , 均匀减量 , 轧策略

连续加热炉轧策略研究

曹萍 , 张荣明 , 陈海耿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8.03.016

建立了步进式加热炉数学模型,用方案比较法研究了轧阶段5种不同炉温制度下的钢坯温度曲线;采用加热曲线法对待轧进行决策,模拟了轧阶段和轧后的全炉钢坯温度场.结果表明,用加热曲线法对加热炉轧过程进行炉温决策,出炉钢温保持稳定,可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数学模型 , , 试算法 , 加热曲线法

钢坯加热炉轧决策方法及应用

陈友文 , 孟庆国 , 柴天佑

钢铁研究学报

介绍了钢坯加热炉优化轧炉温决策的目标函数及求解方法,并提出了运用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一种优化轧炉温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模拟和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 加热炉 , 钢坯 , , 温度纠正

矫直板材板形缺陷解析表征

高亚南 , 彭艳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524

目前矫直板材缺陷类型及程度的判断仍然是依赖现场工作人员的经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获得矫直板材残余应变(应力)的大小及分布,根据薄板大挠度屈曲理论和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基于浪形几何参数的反解计算模型。通过实测的浪形几何参数和预设挠曲函数,对引起边浪、中浪(肋浪)等典型的浪形缺陷的残余应变(应力)进行求解,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残余应变(应力)的分布与浪形几何形状相对应,但压应力宽度略小于屈曲宽度,即紧邻压应力的拉应力区也产生了挠曲;几何非线性及后屈曲强度对浪形状态的影响是显著的;求解过程与板厚无关,所需几何参数较少,便于现场应用。

关键词: 矫直板材 , 后屈曲 , 反解 , 残余应变 , 残余应力 , 几何参数

加热炉轧的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

董伟 , 陈海耿 , 张君直 , 张平分

钢铁

对待轧过程进行数学模型研究,定量分析了供热制度变化对钢坯出炉温度的影响,提出轧时应遵循燃料均匀减量的原则.根据不同轧时间,采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得出了相应合理的轧优化控制策略.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适合于在线控制.

关键词: 灰色局势决策 , 加热炉 , 轧策略

最小值原理在加热炉轧策略研究中的应用

陈海耿 , 陈永 , 聂宇宏

钢铁

对待轧过程进行数学模型的研究,根据不同轧时间,运用最优控制理论中的最小值原理提出相应合理的轧策略,以尽可能地减少待轧时加热炉的燃料消耗和钢坯的氧化烧损,提高产品的加热质量.

关键词: 加热炉 , 最小值原理 , 轧策略

焊表面组织对异种钢超塑性焊接的影响

张柯柯 , 杨蕴林 , 徐东 , 赵宁 , 王长生 , 祝要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5.027

对40Cr/T10A钢试样及试样焊表面分别用盐浴加热循环淬火、高频淬火及激光淬火的组织超细化预处理,探讨了钢焊表面组织对40Cr/T10A异材恒温超塑焊(ISSW)工艺、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焊表面组织越细,ISSW所需焊接温度向低温区移动、初始应变速率向高应变速率区域移动、ISSW所需时间越短;即使焊双方一方实施组织超细化,也可实现接头拉伸强度达40Cr母材强度的ISSW,但所需压接时间稍长.ISSW接头中存在着明显的"界面超细晶区"、"过渡区"等组织特征区域.

关键词: 组织超细化 , 超塑焊接 , 接头质量

温厚度与终轧温度对X80管线钢组织中马氏体/奥氏体岛的影响

衣海龙 , 麻庆申 , 杜林秀 , 刘相华 , 王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了经不同工艺热轧得到的22 mm厚X80管线钢中马氏体/奥氏体(M/A)岛的形貌及分布.结果表明:M/A岛的形貌及分布与温厚度和终轧温度密切相关,适当增加温厚度,降低终轧温度有利于细化M/A岛的组织,减小M/A岛的尺寸,降低M/A岛的体积分数,使X80管线钢的落锤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X80管线钢 , M/A岛 , 温厚度 , 终轧温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