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17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变形温度与冷却速率对含Nb中碳钢晶粒细化的影响

, 时捷 , 董瀚 , 谢刚

钢铁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以含Nb中碳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与冷却速率对再加热淬火后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及其晶粒细化的机制.结果表明:经热变形后直接淬火+再加热淬火工艺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10μm,且随热变形温度的降低,原奥氏体晶粒由等轴晶粒变成扁平化晶粒,经再加热淬火后,得到的奥氏体晶粒逐渐细化;与变形后以5℃/s冷速缓冷的工艺相比,变形后直接淬火经冉加热淬火后的奥氏体晶粒细化更明显.

关键词: 晶粒细化 , 再结晶 , 直接淬火 , 逆相变

加热温度对含Nb中碳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 时捷 , 曹文全 , 惠卫军 , 谢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微合金析出物与临界晶粒尺寸的定量关系,研究了Si含量较高的中碳Nb微合金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当温度高于1100℃时,晶粒开始粗化.由经验模型可得,随着温度的升高,析出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而颗粒半径逐渐增大,由于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奥氏体晶粒在高于1100℃时迅速粗化;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了适用于试验钢的晶粒长大模型.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晶粒长大 , 析出

变形温度与冷却速率对含Nb中碳钢晶粒细化的影响

, 时捷 , 董瀚 , 谢刚

钢铁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以含Nb中碳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与冷却速率对再加热淬火后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及其晶粒细化的机制。结果表明:经热变形后直接淬火+再加热淬火工艺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均小于10 μm, 且随热变形温度的降低,原奥氏体晶粒由等轴晶粒变成扁平化晶粒,经再加热淬火后,得到的奥氏体晶粒逐渐细化;与变形后以5 ℃/s冷速缓冷的工艺相比,变形后直接淬火经再加热淬火后的奥氏体晶粒细化更明显。

关键词: 晶粒细化;再结晶;直接淬火;逆相变

微钛处理对钒微合金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国富兴 , 张俊粉 , , 王宝华 , 梁静召

钢铁钒钛

在承钢1780热连轧生产线上,轧制了钒微合金钢及钒钛复合微合金化钢,研究了微钛处理对钒微合金化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钒微合金钢经微钛处理后生成了少量TiN析出物,其数量较少,晶粒细化效果有限;由于钛与氮的优先结合,减少了与钒结合的氮含量,降低了钒的析出量,导致微钛处理的钒微合金钢抗拉强度降低约54 MPa,屈服强度降低约45 MPa,延伸率略有提高.

关键词: 钒微合金化 , 微钛处理 , 低碳钢 , 力学性能 , 析出物

中碳Nb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钢铁

通过考虑Si、Mn元素对Nb析出动力学的影响,对DS析出模型进行了修正,并采用等温应力松弛法进行试验测定,研究了中碳Nb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PTT曲线具有典型的”C”型特征,且曲线形状基本吻合;沉淀析出的鼻子温度在900℃左右,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PTT曲线左移,析出孕育期缩短。

关键词: 应变诱导析出;含铌钢;PTT曲线;析出动力学

LF电气特性分析及供电制度优化

王义芳 , 胡志刚 , , 李杰

钢铁

采用电气特性优化模型,对河北钢铁集团150t LF炉进行了电气特性曲线分析,计算了1至4档电压下各工作点的电气参数,优化了现有的供电制度,达到了缩短精炼时间,提高LF热效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150t LF炉1至4档电压下的加热速度在2.46~4.25℃/min之间;通过优化供电制度,加热期间的功率因子由0.5提高到0.72,热效率由0.68提高到0.82,加热速度提高了o.93℃/min,吨钢成本可节约4元.

关键词: 供电制度 , LF , 电耗

中碳铌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 时捷 , 刘苏 , 谢刚

钢铁

通过应力松弛法验证了修正后的ES析出模型,得到了中碳铌微合金钢的应变诱导析出规律,结果表明:修改后的DS模型由于考虑了Si、Mn元素对碳氮化物应变诱导析出的影响,得到的FTT曲线与试验测得的曲线基本吻合,可用于Si、Mn含量较高的铌微合金钢应变诱导析出行为的预测;对于本试验用钢,FTT曲线具有典型的"C"型特征,鼻子温度在900℃左右,并且,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PTT曲线左移,析出孕育期缩短.

关键词: 应变诱导析出 , 含铌钢 , FTT曲线 , 析出动力学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中国锆砂中长期需求分析

蒋东民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11.04.002

介绍了中国锆砂原料、生产和供应现状以及2005-2009年间锆砂需求状况.分析了硅酸锆、氧氯化锆、核级锆,和钢铁、玻璃面板等行业对锆砂的中长期需求.指出,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锆砂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变,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国际市场对锆制品的恢复性需求,使得中国对锆砂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关键词: , 硅酸锆 , 氧氯化锆 , 资源储量 , 需求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