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楠
,
赵福国
,
黄昊
,
王登科
,
董星龙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化学镀技术制备了纳米α-Al2O3和γ-Al2O3颗粒增强的镍-磷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对复合镀层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分布进行了分析,还对比了复合镀层与镍-磷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结果表明:与镍-磷镀层相比,纳米Al2O3颗粒的加入没有改变镀层的晶体结构,但使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纳米α-Al2O3颗粒的加入提高了镀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而纳米γ-Al2O3颗粒的加入反而使镀层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下降.
关键词:
化学镀
,
镍-磷镀层
,
纳米Al2O3颗粒
赵福国
,
黄昊
,
王飞
,
郭道远
,
吕波
,
董星龙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0.09.001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气相蒸发法,在氢气与氮气混合气氛中蒸发块体Ti金属制备TiN单晶纳米颗粒,以此纳米颗粒为添加粒子,利用电刷镀方法制备出(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对纳米颗粒及其复合镀层进行了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分析,并测试了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N纳米颗粒具有立方晶体结构,(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硬度较普通Ni-P合金镀层提高近3倍,耐磨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TiN 纳米颗粒
,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
,
复合电刷镀
,
力学性能
雷军鹏
,
董星龙
,
赵福国
,
吕波
,
黄昊
,
雷明凯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08.006
以Miedema半经验模型和比热容随温度有效形成热变化的经验公式为基础,结合基本热力学关系式对Fe-Sn和Ni-Sn体系的有效形成热及有效形成热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计算.采用电弧放电法制备了Ni-Sn和Re-Sn纳米粒子.XRD结果表明,在Ni-Sn系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初生相为Ni3Sn4,而Fe-Sn系中出现的为FeSn2.计算结果与相应纳米颗粒体系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Fe(Ni)-Sn纳米粒子
,
有效形成热
,
金属间化合物
,
热力学预测
蒋晔
,
徐智儒
,
张晓青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3.015
建立了一快速、简单地测定阿德福韦酯及其降解产物阿德福韦单特戊酸甲基酯、阿德福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Inertsil CN-3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乙腈-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4.0)(体积比为33∶6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61~181.7 mg/L和2.018~197.2 mg/L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9和0.9998);阿德福韦酯及阿德福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 ~101.0%和99.1% ~99.6% ,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1.0% ,阿德福韦的最小检测量(以信噪比为3计)为1 ng.该方法能同时测定阿德福韦酯及其降解产物,可用于阿德福韦酯降解产物的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阿德福韦酯
,
降解产物
高帮飞
,
陈志广
,
孙刚
,
李世清
,
黄荣伟
黄金
矿床品位的统计分布特征和变异函数可以提供矿床成因和蚀变矿化三维空间形态与结构的重要信息.基于Micromine三维软件平台,对常福龙金矿床Au品位频率分布、分形分布以及变异函数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福龙金矿床Au品位统计分布具有多个成因总体混合的特征,可能与成矿前广泛发育的硅化和绿泥石化基础上叠加主成矿期硅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和Au矿化有关;变异函数分析显示,目前的勘查工程间距选择是合理的,能有效地控制矿体.同时,由于品位分布特征受既有工程和样品分布制约,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半定量分析,应用于矿山生产和勘查.
关键词:
Micromine
,
分形
,
变异函数
,
分布特征
,
常福龙金矿床
谢徽
,
高帮飞
,
陈志广
,
黄荣伟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103
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区域EW向韧性断裂的次级NWW剪切带系统内。金成矿发生在燕山晚期,处于区域构造体制挤压-伸展-挤压的转换期以及2期近南北向大规模构造推覆作用的间歇期,张性构造环境为剪切带流体汇聚与成矿作用创造了条件。剪切带构造控矿主要表现为主断裂构造透镜体控矿、主断裂局部张性部位控矿和次级张性断裂-裂隙控矿3种基本型式,构造-流体共同作用分别形成了蚀变岩型、角砾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体),形成了常福龙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蚀变网络基本格局。可以考虑利用构造-蚀变网络结构上的自相似性,指导矿山深边部找矿勘查以及剪切带系统内新矿体的预测。
关键词:
剪切带型金矿床
,
构造体制转换
,
构造-蚀变网络
,
自相似性
,
常福龙金矿床
陈志广
,
高帮飞
,
黄荣伟
,
李世清
,
薄济东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2.06.003
内蒙古常福龙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金成矿带以西乌拉山—大青山金成矿带内,为一断裂构造和热液蚀变控制明显的脉型金矿床,主要与硅化和钾化热液蚀变有关.矿区地质特征表明该矿床经历多期成矿叠加,主成矿期热液蚀变主要分3期,早期以面状的硅化-绿泥石化为主;中期成矿阶段以脉状的硅化、钾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为主;晚期以面状或脉状的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为主.通过对该矿床的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成因模式,探讨常福龙金矿床的形成机制与主要控矿地质因素,认为该矿床的东南部和北西部是很好的找矿空间,应进一步在该地区的深部加强找矿工作.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成矿模式
,
华北克拉通北缘
,
常福龙金矿床
,
热液蚀变
,
燕山期岩浆作用
鲁云华
,
赵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