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7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添加剂对压电陶瓷表面化学镀金工艺的影响

, 张娜 , 张颖 , 田栋 , 陶珍东

材料保护

为了提高压电陶瓷表面无氰化学镀金工艺的镀速,改善镀层的性能,在其镀液中分别添加聚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进行化学镀金.通过质量差法、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腐蚀试验,研究了这2种添加剂对镀速、镀层形貌、晶相结构及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聚乙二醇1.5 g/L或聚丙烯酰胺2.0 g/L时,化学镀镀速较高,镀层性能较好;在最佳浓度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时镀速较高,而添加聚丙烯酰胺时镀层耐腐蚀性好.

关键词: 化学镀金 , 压电陶瓷 , 聚乙二醇 , 聚丙烯酰胺 , 镀速 , 镀层性能

OP乳化剂对压电陶瓷表面化学镀镍层性能的影响研究?

徐丽雯 , 周美娟 , , 黄世峰 , 张颖 , 袁晓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10.014

表面活性剂及施镀工艺在化学镀镍施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以PZT-4陶瓷为基体,在碱性镀液中施镀,获得Ni-P合金镀层,研究了 OP乳化剂对PZT-4陶瓷表面化学镀镍的影响.通过镀速、镀层耐腐蚀性、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导电性及物相结构测试,对施镀过程中镀液的温度、酸度及 OP 乳化剂浓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镀液中 OP乳化剂浓度为15~25 mg/L 时镀层综合性能较好,施镀温度范围为40~45℃,pH 值范围为8.5~9.0时镀速及外观质量较好.

关键词: 压电陶瓷 , 化学镀 , Ni-P合金 , OP乳化剂 , 镀层性能

型金矿的再定义

周余国 , 刘继顺 , 欧阳玉飞 , 何兆波 , 高启芝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11.003

介绍了卡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认识上的差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思考,认为:对卡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判别卡型金矿有4条标准;依据4条标准,将卡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_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 型金矿 , 判别标准 , 再定义

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朱子宗 , 徐红阳 , 张六喜 , 何鸿福 , 朱俊虹

钢铁

为了使高炉操作者和管理者通过网络管理以及远程监控实时掌控高炉生产状况,通过计算机编程开发了适合钢高炉生产的操作管理系统 。介绍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的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具有界面美观、人机对话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通信和管理,实时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 高炉;管理系统;无纸化操作

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朱子宗 , 徐红阳 , 张六喜 , 何鸿福 , 朱俊虹

钢铁

为了使高炉操作者和管理者通过网络管理以及远程监控实时掌控高炉生产状况,通过计算机编程开发了适合钢高炉生产的操作管理系统 .介绍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的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具有界面美观、人机对话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通信和管理,实时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 高炉 , 管理系统 , 无纸化操作

钢8号高炉炉况调整实践

王业飞

中国冶金

钢联8号高炉通过提高顶压、大矿批、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逐步实现了低燃料比下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介绍分析炉况调整操作过程.

关键词: 高炉 , 装料制度 , 高顶压 , 大矿批

中高含硅钢抑制“圣德效应”的研究

郭士强 , 朱殿瑞 , 李福军

腐蚀与防护

油田油管属中高含硅钢管,在热浸镀锌过程中通常产生"圣德效应",致使镀层结合力差,易起皮脱落。多次试验表明,向锌液中添加多元合金及热浸镀过程中使用振荡器可有效抑制"圣德效应"(Sandelin effect)的产生。

关键词: 高硅钢 , 圣德效应 , 合金化

钢1号高炉上部调剂控制

经文波 , 唐飞来 , 胡小云

钢铁

针对钢1号高炉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研究了无料钟布料的规律,采取灵活正确的上部调剂手段,逐步将生产恢复到和超出正常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关键词: 高炉 , 无料钟 , 规律 , 调剂 , 效益

钢合金结构钢工艺改进实践

周蕾 , 程维玮

物理测试

针对钢部分合金结构钢棒材存在的硬度偏硬、影响锯切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硬度超标的影响因素,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研究了终轧温度对成品硬度的影响,采用合理调整钢材化学成分及电磁搅拌参数,控制自由氮含量,降低终轧温度,提高入坑温度等措施,将合金结构钢硬度降低到HB240以下,降低了碳成分偏析,碳质量分数极差由0.08%降低到0.04%,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了钢合金结构钢切割加工性能。

关键词: 合金结构钢 , 热模拟试验 , 硬度 , 终轧温度 , 偏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