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波
,
吴建华
,
姚萍
腐蚀与防护
船体防腐蚀保护的有效性与阴极保护系统设计有关,研究了双区域阴极保护系统,并对双区域阴极保护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基于谐波小波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均匀设计的优化方法,既满足了船体防腐蚀,又降低了腐蚀静电场.
关键词: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
双区域
,
谐波小波
,
神经网络
,
遗传算法
,
均匀设计
张丽华
,
赵灵源
,
林联灏
,
陆明生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海洋波力发电装置用材防护研究张丽华,赵灵源,林联灏,陆明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20050)1前言海洋波力发电装置是将海洋的波浪能转换成电能的新型节能装置,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已用于航标灯、气象遥测浮标等[‘,‘]。它先将波浪能通过中心管气室转换成空气能,然后再经过对称翼空气透平将其转换成机械能,进而通过交流永磁发电机最终转换成电能。对称翼空气透平(以下简称叶轮)是在海洋环境中?...
关键词:
唐艳秋
,
张星祥
,
李新娥
,
任建岳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22703.0385
常用的图像传感器由于电荷耦合器(CCD)和模数转换器(ADC)的限制,动态范围大约只有60 dB,与人眼的动态范围(110 dB)不符,导致获取的图像丢失部分细节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动态范围扩展技术.通过对同一场景进行多次拍摄,获得不同曝光时间的源图像,对源图像运用多尺度小波变换分解为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将基于人眼的视觉灰度识别特性的方法应用于低频部分的处理中,运用不同的权重值进行处理,尽可能保留图像的背景信息.对高频部分运用局部最大方差准则进行融合,尽量保留图像的边缘特性.将融合后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利用逆小波变换进行重构.试验结果表明,重构后的图像与适度曝光的图像相比,在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的细节信息得到了复原,动态范围得到了显著的扩展.
关键词:
动态范围
,
小波变换
,
图像融合
于名讯
,
丁文皓
,
李云南
,
何华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7.003
以电磁理论为基础,对两层结构的毫米波/厘米波兼容吸收涂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系列吸波涂层的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先分别以电损耗和磁损耗为主,采用单层结构分别对毫米波和厘米波实现较好的吸收,然后以厘米波吸收层作为内层,以毫米波吸收层作为外层,并进一步改善内外层之间的阻抗匹配,利用两层结构可以对毫米波和厘米波实现较好的兼容吸收.
关键词:
兼容吸波涂层
,
毫米波
,
厘米波
王海泉
,
陈秀琴
材料导报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波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传统吸波材料以及新型吸波材料,如铁氧体吸波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手性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吸波材料,雷达红外兼容吸波材料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
吸波材料
,
隐身技术
,
吸收剂
,
纳米材料
罗发
,
周万城
,
焦桓
,
赵东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3.011
研究了由SiC(N)纳米吸收剂制备的SiC(N)/LAS吸波材料的介电性能,对影响介电性能的吸收剂的含量、吸波材料烧结温度和碳界面层等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80℃以下烧结温度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小;在1080℃以上烧结温度对烧结致密度的影响较小,对陶瓷介电常数的影响较大.吸波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吸波材料制备过程中纳米级的SiC(N)促进了碳界面层形成,导致了在较高温度烧结时吸波材料介电常数对温度的敏感性,使吸波材料介电常数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形成的碳界面层复介电常数的虚部较高,使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进一步升高,从而使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得到增强.
关键词:
纳米SiC(N)
,
LAS玻璃陶瓷
,
介电常数
,
界面层
,
吸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