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钢材表面除锈用高碳铸钢丸的磨损失效分析

新华 , 刘如伟 , 王宏伟 , 高洪举 , 姜翔潇 , 王瑞国 , 吴成民 , 王淑玉

材料保护

钢表面抛(喷)丸除锈,其效果与钢丸的磨损失效有关,过去对其重视不够.为此,采用欧文寿命试验机模拟实际抛(喷)丸清理过程,采用100%替代法测定二次淬火+回火后的高碳铸钢丸的欧文寿命,以500次循环为1个周期,测量每周期的质量损耗量及磨损形貌,计算比例,直至累计循环达到欧文循环寿命的次数.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钢丸磨损失效的形式,用质量比表征磨损形式比例,并分析磨损失效过程.结果表明:钢丸的磨损失效属于冲击磨损,磨损失效形式主要包括表层剥落和心部脱落,循环500次内以表层剥落为主,1 000次以上心部脱落逐渐加强,直至约3 000次时全部破碎;钢丸的磨损失效过程为低周次时破碎率较低,出现表层剥落,高周次时破碎率较高,出现心部脱落,进而引起粒度的降低和损耗量的增加.

关键词: 高碳铸钢丸 , 抛喷丸清理 , 欧文寿命 , 磨损失效

锰含量对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及其夹杂物存在形态

新华 , 刘金超 , 宋玉卿 , 付常伟 , 方金林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40038

为了探讨高锰含量对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及其夹杂物存在形态,采用低碳+钒铁微合金化工艺生产一种高强度热轧型钢,锰质量分数为1.50%~1.60%.结果表明:产品屈服强度为440~460 MPa,抗拉强度为600~620MPa,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团状珠光体,带状组织3~4级,晶粒度为7~8.5级,但是锰提高了团状珠光体的相对量,削弱了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锰除固溶于铁基体中外,多以含锰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片状硫化锰、球形复合型夹杂物和纺锤体形复合型夹杂物.

关键词: , 高强度 , 珠光体 , 夹杂物

低合金高强度H型钢的低周疲劳性能

付常伟 , 新华 , 郭跃华 , 韩蕾蕾

物理测试

阐述了钢材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讨论了静载荷强度、塑性与低周疲劳性能间的关系,并使用MTS810系列试验机对低合金高强度H型钢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莱钢生产的Q345B H型钢在100周时的循环韧度值(σa·△εt)为29.8 J/cm3,具有较好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

关键词: 高应变低周疲劳 , 抗震 , 静载荷强度 , 塑性 , H型钢

改善工程机械用型钢冲击韧性的实践

新华 , 袁鹏举 , 宋玉卿 , 纪进立 , 方金林 , 孙晓庆

钢铁研究

为解决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型钢质量波动的问题,研究了钢种成分、夹杂物、魏氏组织等对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采取适当降低锰和钒含量、使用铝脱氧及整体塞棒包全保护浇铸等措施,并对铸坯加热制度等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产品性能及稳定性显著提高,一次检验合格率100%,屈服强度平均461MPa,抗拉强度平均602MPa,断后伸长率平均22%,-5℃冲击值平均61J,金相组织中魏氏组织基本消除,晶粒度7.5~8.0级.

关键词: 魏氏组织 , 冲击韧性 , 铝脱氧 , 加热制度

新华戈仲伍组含稀土磷块岩矿石性质研究

金会心 , 王华 , 李军旗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3.020

对织金新华磷矿戈仲伍组磷块岩矿石特性及稀土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矿石P2O5品位最高为31.09%,平均为 17.51%;随P2O5品位的逐渐降低,MgO和SiO2的品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矿石中稀土含量为REO 0.05%~0.13%, 其中Y2O3 0.07%~0.045%;稀土主要以钇(Y2O3)、镧(La2O3)、钕(Nd2O3)、铈(CeO2) 4种元素为主,占稀土总量平均为81.20%;其中稀土钇(Y2O3)占稀土总量平均为32.18%.稀土与磷成正相关关系,稀土总量与磷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4177,钇含量与磷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5874.胶磷矿单体矿物中存在稀土的独立矿物如方铈石和独居石,但稀土的独立矿物数量极微,没有发现稀土钇的独立矿物,稀土及稀土钇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胶磷矿中,这种结构导致稀土极不易从磷矿中单独选取.矿石中主要有价矿物是胶磷矿和磷灰石,脉石矿物主要是白云石,其次是方解石、石英等,且矿物之间呈细粒均匀嵌布,一般粒度为0.05~0.1 mm,矿石必须细磨,属于难选矿石.

关键词: 磷块岩 , 矿石性质 , 稀土元素 , 赋存状态

含氟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鲁云华,洪斌,迟海军,董岩,肖国勇,胡知之

鲁云华 , 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