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敏
,
潘会滨
,
赵庆新
硅酸盐通报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桥面修补混凝土受车桥振动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混凝土受扰阶段的确定方法、振动对新浇筑混凝土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及抗扰动混凝土的设计与配制进行了详述;分析了目前在该领域还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浇筑混凝土
,
力学性能
,
车桥振动
赵庆新
,
丁小平
,
邱月
,
徐秋实
,
张建勋
,
蔡超夫
硅酸盐通报
针对桥梁混凝土对早期强度和弹性模量的特殊要求,以及优质矿物掺合料普遍缺乏的现状,采用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降低水胶比和掺加高弹性模量矿物掺合料,优化胶凝材料总量、粉煤灰掺量和砂率等主要参数,使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达到桥用混凝土要求.桥用C50自密实混凝土各参数的优化结果为:水胶比0.32,砂率为45%,胶凝材料用量为530 kg/m3,粉煤灰掺量为30%.制备出的自密实混凝土其T500时间为11s,坍落扩展度为690 mm,7d强度为46.1 MPa,28 d强度为61.4 MPa,28 d弹性模量为36.6 GPa.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
桥梁
,
粉煤灰
,
弹性模量
徐令娜
,
赵庆新
,
李炜
,
张亚军
硅酸盐通报
选取碳纤维和炭黑作为导电相制备导电混凝土,对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性能、导电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等基本接地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制备导电混凝土接地模块,并研究了其并联接地的降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和炭黑掺量均为0.1%、电极面积为10%时,导电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混凝土电阻率随龄期增长趋于稳定,稳定值为530 Ω·cm左右,电阻率在-40~ 50℃范围内的变化幅度小于5%,导电性能稳定;导电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达到35 MPa,抗折强度达到6 MPa,满足接地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采用并联接地的形式敷设导电混凝土接地模块对接地电阻存在集合效应,当敷设间距为30~60 cm时,集合系数小于1.5,并联接地的降阻效果较好.
关键词:
导电混凝土
,
碳纤维
,
炭黑
,
接地特性
于俊超
,
赵庆新
,
李迎华
,
魏会林
,
李扬
硅酸盐通报
选取比较常用的纤维掺量,以普通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作参照,研究了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加载1 a后抗压徐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尽管普通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粗纤维材质相同,但由于其体积掺量相对较小,对混凝土受力后的变形行为作用不大,可以忽略其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钢纤维的外形尺寸、体积掺量以及在混凝土内的分布均与聚丙烯粗纤维相似,但可以凭借其较高的弹性模量抑制混凝土的抗压徐变;而低弹性模量的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及内部缺陷影响较大,明显削弱了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1 a徐变度较基准混凝土增大了17.0%.
关键词:
聚丙烯粗纤维
,
钢纤维
,
混凝土
,
徐变
赵庆新
,
董进秋
,
潘慧敏
,
郝圣旺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三点弯曲冲击试验装置,结合超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了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为0%~0.60%时,玄武岩纤维增韧混凝土(Basalt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BFRC)的冲击性能及其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了混凝土冲击破坏过程中基于超声波波速的损伤演化过程,并应用体视显微镜观测了冲击过程中试件表面裂纹的发展,分析了玄武岩纤维提高混凝土冲击韧性的机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但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冲击韧性,当纤维质量比为0.36%时冲击韧性提高了2.2倍.各玄武岩纤维掺量下混凝土的冲击破坏均表现出脆性特征,但玄武岩纤维的加入有效提高了混凝土对冲击能量的吸收,其临近破坏时损伤变量较素混凝土提高了40%~83%;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冲击破坏过程表现出多缝开裂的特征,在最终破坏时主裂缝附近有明显的副裂缝出现.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
混凝土
,
抗冲击性能
,
损伤演化
,
表面裂纹
李亚龙
,
赵庆新
,
李化建
,
何小军
,
安同力
,
赵芸平
硅酸盐通报
对坍落度筒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测试方法,可同时表征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三个方面:流动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并能判别引起间隙通过性不良的原因,具有方便、快捷、适合现场应用等特点.改进坍落度筒扩展度SF在600~700 mm之间,流动性较好;拌合物完全出筒时间TF在4~21 s范围内,椭圆度δ≤2.4%,间隙通过性较好;椭圆度δ≤2.4%,视觉稳定性指数VSI≤1,抗离析性较好.SF>700 mm或4s≤TF≤7 s,要注意观察拌合物离析倾向.TF>21 s,混凝土流动性不足,引发间隙通过性差;6>2.4%,混凝土粘聚性不足,引发间隙通过性不良.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
工作性
,
坍落度筒
李亚龙
,
赵庆新
,
李化建
,
黄法礼
硅酸盐通报
讨论了现有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用量的取值方法,提出一种根据骨料性质计算骨料用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砂浆富裕系数f和砂浆中砂的体积分数s进行计算.建立了f、s与粗骨料空隙率K之间的关系,f根据K计算,s根据f和砂的细度模数计算.优化SCC配合比设计,减少试配工作量,并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
配合比
,
骨料用量
赵庆新
,
刘朝阳
,
郝圣旺
硅酸盐通报
在深入分析国内外RPC制备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设计理论的RPC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应用正交设计理论确定RPC材料的最佳基体,第二阶段通过实验优选钢纤维掺量.应用该方法采用42.5R型水泥、粉煤灰、硅灰、普通河砂、减水剂和钢纤维等材料制备出了抗折强度高达38.6 MPa的RPC材料.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
配合比
,
正交设计
,
强度
,
韧性
牛旭婧
,
赵庆新
,
陈天红
硅酸盐通报
为研究聚丙烯粗纤维对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目标温度(200℃、400℃、600℃和800℃)后高强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基体质量损失率及吸水率,同时结合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分析了不同受火温度后高强混凝土的内部损伤.结果表明:聚丙烯粗纤维的掺入对HSC高温后抗折强度存在不利影响,其中聚丙烯粗、细纤维混杂协同作用的影响最小,400℃时粗、细纤维体积分数均为0.1%的混杂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为基准组的90%.与细纤维相比,聚丙烯粗纤维熔化后形成的泄压通道更为粗化,高温后基体质量损失率及吸水率更大;粗纤维掺量过高,泄压通道将过于粗化,总孔隙率明显增大,即聚丙烯粗纤维的使用存在最佳掺量.不同纤维掺量下HSC的损伤度随受火温度演化结果相一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建立了聚丙烯粗纤维高强混凝土损伤度随受火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依据受火后混凝土损伤度的测试结果,计算其受火温度.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
聚丙烯粗纤维
,
残余抗折强度
,
基体质量损失率
,
吸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