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水热处理后的耐蚀性能

夏琦兴 , 张亚军 , 方舟 , 姚忠平 , 杨宗屿 , 海洋 , 姜兆华

材料保护

目前,对以微孤氧化与水热复合处理镁合金提高其耐蚀性能的研究不多.采用该复合处理技术在AZ31B镁合金上制备了含有钙、磷的复合陶瓷膜层;利用XRD、SEM和EDS表征了陶瓷膜层的组成、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特点;利用Tafel技术评价了陶瓷膜层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膜层具有多孔结构,晶相物质为氧化镁;水热处理后膜层厚度变化不大,但粗糙度增大,并在表面生成了含有钙、磷的沉积物;水热处理使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进一步提高,在水热温度为100℃时,膜层耐蚀性最佳.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水热处理 , 复合陶瓷膜层 , 组成 , 结构 , 耐蚀性能 , AZ31B镁合金

AZ31和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对比研究

方舟 , 佟玮 , 张联英 , 李吉丹 , 刘宝军 , 余剑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4.012

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制备了AZ31和Mg 10Gd 2Y-0.4Zr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利用SEM、XRD和EDS对两种陶瓷膜层的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评价了两种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能;利用显微硬度仪研究了两种陶瓷膜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层的厚度、表面形貌和致密性相似;陶瓷膜由MgO和Mg2SiO4组成,其中MgO为主晶相;与AZ31镁合金陶瓷膜相比,稀土镁合金陶瓷膜中的MgO含量增多,Mg2SiO4含量减少;两种镁合金表面陶瓷化后的耐蚀性和硬度大大提高,AZ31镁合金陶瓷膜耐蚀性优于稀土镁合金陶瓷膜,稀土镁合金陶瓷膜的硬度高于AZ31镁合金陶瓷膜.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 AZ31镁合金 , 微弧氧化 , 盐雾试验 , 显微硬度

石蜡封孔的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

方舟 , 孙国进 , 张联英 , 姚忠平 , 李吉丹 , 孟令博

材料保护

为提高Mg-10.0Gd-2.0Y-0.4Zr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对其进行了石蜡封孔,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分析微弧氧化膜的组成;利用测厚仪、扫描电镜(SEM)、润湿角测定仪测定封孔前后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形貌、亲水性;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评价了石蜡封孔前后膜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具有多孔结构,膜层包含MgO和Mg2SiO42种晶相物质;石蜡封孔后,膜的微孔完全被石蜡分子填充,表面憎水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经石蜡封孔处理后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 微弧氧化 , 石蜡封孔 , 稀土镁合金 , 亲水性 , 耐蚀性

钛合金PEO陶瓷膜的组成结构及其抗热震性能

姚忠平 , 徐用军 , 方舟 , 王云龙 , 姜兆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硅酸盐溶液中,采用类三角波形脉冲等离子体电解氧化电源,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制备陶瓷膜层,利用XRD、SEM和能谱等研究了陶瓷膜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利用热震实验研究了陶瓷膜层的抗热震性能.陶瓷膜层主要由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_2组成,反应时间增加,膜层增厚,表面放电孔道减少,孔径变大.能谱分析表明,陶瓷膜层中硅元素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多,钛元素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在900~20 ℃热震条件下,膜层的抗热震性能随反应时间的增大而提高,在反应为25 min时,所制备的膜层抗热震性能最佳,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膜层的抗热震性能下降.热震试验使陶瓷膜层中晶相TiO_2含量增加,膜层表面出现裂纹.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 陶瓷膜 , 抗热震性能 , 钛合金

扩渗温度对TiO2NTs/TC4光催化制氢性能的影响

邹松华 , 王帅东 , 郑玉杰 , 方舟 , 侯立峰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6.07.002

为了提高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采用阳极氧化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谱图、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吸收对热扩渗后的阳极化膜层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TC4钛合金的α和β相,氧化膜呈不同的形貌,α相区域纳米管的孔径约为50 nm,β相区域只形成了不规则、大小不均的1~10nm的小孔.氧化物中V离子的存在对锐钛矿相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扩渗θ在500和600℃时,膜层中存在少量结晶度不高锐钛矿与金红石相并存的晶体结构.吸附在阳极化膜层表面的碳化物含有石墨相,碳修饰TiO2纳米管列在可见光区域有很强的光响应区间.在600℃扩渗温度下得到的具有部分石墨化的C修饰V掺杂的TiO2 NTs光催化活性最高,膜层产氢速率为21.25 μmol/h.

关键词: TC4合金 , TiO2纳米管 , 热扩渗 , 光催化制氢

TC4钛合金电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

邹松华 , 王帅东 , 李曼 , 方舟

电镀与涂饰

介绍了一种TC4钛合金表面电镀镍工艺,该工艺流程简单,化学除油、酸洗、活化后直接电镀镍.采用本工艺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得均匀、平整和结合力合格的镍镀层,提高了钛合金基体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

关键词: 钛合金 , 电镀镍 , 前处理 , 结合力 , 显微硬度 , 耐磨性

减缓低渗透储层敏效应的方法研究

张小琴 , 王宇池 , 王永青 , 韩力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目前,低渗透油藏在各大油田分布广泛,其石油储量占未开发石油总量的比重较大.敏效应是导致低渗透油藏难以开采、采收率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敏指数来评价敏损害程度,制取了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JN-2和JN-3,通过筛选得知JN-3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最强.根据敏效应产生的机理以及水井转抽机理,开展了减缓敏效应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地向注入水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3,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同时适时地采用水井转抽逆向驱油来增大驱动压差,有效地抑制和减缓了敏效应,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 敏效应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水井转抽

玻璃钢/钢材复合结构舟桥模型试验研究

陈启飞 , 黄亚新 , 赵启林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7.05.009

本文采用玻璃钢/钢材复合结构形式的4折带式舟桥模型为试验对象,对每两个方舟模型互相连接后进行竖向加载试验.试验结果与根据结构相似理论得出的结果相比较表明,模型受力性能较稳定,能承受最大荷载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较吻合.玻璃钢壳板与钢质构件之间应力分配较为合理,玻璃钢壳板的受载情况良好,能承受较大荷载.但玻璃钢壳板的挠度值偏大,特别是甲板面需要考虑采取适当措施来加强.

关键词: 玻璃钢/钢材复合结构 , 带式舟桥 , 模型试验 , 三弦梁 , 结构相似理论

含尘流透平叶片冲蚀的数值分析

姜小敏 , 凌志光 , 邓兴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含尘流透平叶片流道内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发展了叶片冲蚀的数值分析方法,提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有限区域内质量加权、面积平均的冲蚀率统计分布计算方法,对建造中的江苏徐州旺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中试电站燃气轮机叶片冲蚀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计算结果的数据图象资料,就叶片冲蚀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透平机械 , 叶片冲蚀 , 数值分析

无取向电工钢的高温塑性变形流动应力

董彦,龚志翔,肖国华

钢铁研究学报

以指导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工艺为目的,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高温等温压缩,在应变速率为0.01~10s-1和变形温度500~1200℃条件下,对试样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在回复与再结晶过程中发生α-Fe向γ-Fe相的?洌挛忍鞅溆αΤ氏帧耙斐!北浠2捎肁rrhenius关系模型,模型参数能很好的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利用模型分别计算得500~800℃时,应力水平因子α=0.0390MPa-1,应力指数n=7.93,结构因子A=1.9×1018 s-1,热变形激活能Q=334.8kJ/mol;1050~1200℃时,应力水平因子α=0.1258MPa-1,应力指数n=5.29,结构因子A=1.0×1028 s-1,热变形激活能Q=769.9kJ/mol。

关键词: 无取向 , electrical steel , high temperature , plastic deformation , flow stress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