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7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Ru/TiO2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

冯建 , 熊伟 , , 王金波 , 刘德蓉 , 陈华 , 李贤均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1053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Ru/Ti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高分辨透射电镜、N2吸附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反应温度、H2压力、甘油溶液浓度、催化剂用量和碱性添加物等因素对Ru/TiO2上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0℃和3MPa的温和反应条件下,以LiOH为添加物,甘油转化率和1,2-丙二醇选择性分别高达89.6%和86.8%.

关键词: , 二氧化钛 , 甘油 , 氢解 , 1,2-丙二醇

水相中RuCl_2(TPPTS)_2-(S,S)-DPENDS催化苄叉丙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

王金波 , 秦瑞香 , 熊伟 , , 刘德蓉 , 冯建 , 陈华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0812

将水溶性手性二胺(S,S)-1,2-二苯基乙二胺二磺酸钠((S,S)-DPENDS)与钌膦配合物([RuCl_2(TPPTS)_2]_2)原位生成的催化剂用于催化水相中苄叉丙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在优化条件下,羰基加氢产物4-苯基-3-丁烯-2-醇的选择性可达96.0%,对映选择性可达71.2%.经正己烷简单萃取后即可实现催化剂与加氢产物的分离,循环使用5次后,目标产物4-苯基-3-丁烯-2-醇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 钌膦配合物 , 苄叉丙酮 , 水相 , 不对称加氢 , 对映选择性

L-脯氨酸修饰的Ru-PPh3/γ-Al2O3催化芳香酮不对称加氢反应

熊伟 , 刘德蓉 , , 秦瑞香 , 邱会东 , 王金波 , 李贤均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10308

以L-脯氨酸为修饰剂,研究了膦配体稳定的Ru-PPh3/γ-Al2O3催化剂催化芳香酮不对称加氢反应,考察了不同稳定剂、L-脯氨酸浓度、KOH浓度、反应温度和氢气压力等因素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手性化合物L-脯氨酸对Ru-PPh3/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修饰作用,在优化反应条件下,苯乙酮加氢产物(S)-α-苯乙醇对映选择性达59.5%.L-脯氨酸不仅具有手性诱导作用,而且与KOH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产物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下降.

关键词: L-脯氨酸 , 芳香酮 , 不对称加氢 , , 负载型催化剂

高效无磷洗涤助剂-无定型硅酸钠的性能研究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3.06.012

研究了无定型硅酸钠的理化性能,由于它具有高吸附性、良好的钙、镁离子交换能力和抗再沉积性能.与4A沸石复配,更能降低成本,可完全取代三聚磷酸钠制成去污性能良好的洗涤用品.

关键词: 无定型硅酸钠 , 4A沸石 , 无磷洗涤助剂 , 理化性能

吸附法处理工业废水研究最新进展

余协瑜 ,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3.005

综述近年来吸附法处理工业废水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天然材料、改性材料的吸附,生物吸附,硅微囊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并指出吸附法处理工业废水还应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吸附 , 工业废水 , 天然材料 , 改性材料 , 硅微囊技术 , 纳米技术

减缓低渗透储层敏效应的方法研究

张小琴 , 王宇池 , 王永青 , 韩力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目前,低渗透油藏在各大油田分布广泛,其石油储量占未开发石油总量的比重较大.敏效应是导致低渗透油藏难以开采、采收率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敏指数来评价敏损害程度,制取了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JN-2和JN-3,通过筛选得知JN-3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最强.根据敏效应产生的机理以及水井转抽机理,开展了减缓敏效应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地向注入水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3,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同时适时地采用水井转抽逆向驱油来增大驱动压差,有效地抑制和减缓了敏效应,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 敏效应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水井转抽

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铁合金中锰和铜

, 刘火安 , 余协瑜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5.06.015

通过对铁合金中锰、铜测定条件的研究,提出以pH 10.2 Na2B4O7-NaOH为缓冲介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作为稳定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作显色剂,最小二乘法-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合金中锰和铜.锰和铜的测量波长分别为510 nm和505 nm,参比波长分别为550 nm和470 nm.在50 mL溶液中锰与铜总和在0~70μg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铁合金标样中锰和铜的测定,所得结果与认定值十分吻合,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

关键词: 多波长分光光度法 , 铁合金 , ,

表面活性剂对稀土与偶氮氯膦-mK显色反应的影响及其应用

余协瑜 , 王平 ,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4.03.022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吐温-80、乳化剂OP和聚乙烯醇5种表面活性剂对稀土与偶氮氯膦-mK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OP、吐温-80和聚乙烯醇对显色反应有增敏作用,其中吐温-80效果最为显著.在0.02~0.08 mol/L硫酸介质中和吐温-80存在下,Ce(Ⅵ)与偶氮氯膦-mK生成稳定的蓝绿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6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1×104.用此显色体系测定低合金钢中稀土,结果满意.

关键词: 稀土 , 表面活性剂 , 分光光度法 , 偶氮氯膦-mK

银纳米粒子探针等离子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抗坏血酸

苏小东 , , 李毅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00125

利用抗坏血酸(VC)还原银氨溶液生成具有强烈等离子体共振散射特性的银纳米粒子,导致体系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增强,散射最大峰位于544 nm. 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与抗坏血酸浓度在0.2~7 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检出限为8.1 nmol/L. 抗坏血酸的氧化产物能与银纳米粒子相互作用使之分散均匀且保持稳定,因此该体系不需要添加稳定剂或分散剂. 以此建立了用银纳米粒子为探针的测定抗坏血酸的高灵敏、简捷的共振散射新方法. 同时讨论了最佳反应条件和其它影响因素. 该方法用于VC片及饮料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4.5%~97.0%之间. 结果表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回收率较好等优点.

关键词: 检测 , 银纳米 , 共振散射 , 抗坏血酸

底高度的激光高仪、红外测云仪以及雷达观测比对分析

黄兴友 , 胡汉峰 , 夏俊荣 , 卜令兵 , 张雪芬 , 雷勇 , 黄建松 , 王巍巍 , 吴迪 , 蒋昌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3

为了比较几种自动化测云仪器的性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探测基地首次组织了一次为期近5个月的比对试验,试验仪器包括四台激光高仪、两部红外测云仪、一台全天空成像仪以及一部毫米波雷达.对其中大部分仪器取得的三个月底高度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台激光高仪测量结果比较一致;两部红外测云仪在测量低云时一致性稍差;雷达与激光高仪测量的最低层云底高度数据一致性较差,但与红外测云仪的测量结果匹配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底高 , 激光高仪 , 红外测云仪 , 雷达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