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白云
,
祈焱
,
郭世海
,
贺自强
,
陈建刚
,
张羊换
,
王新林
钢铁研究学报
根据工程上对结构材料的要求,通过对大量力学测试数据及形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比,总结出非晶合金带材作为结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找出了使非晶材料获得高工程强度(有别于材料的内禀强度)的途径,并通过它开发出了高抗拉强度的实用非晶带状结构材料.
关键词:
非晶合金
,
结构材料
,
抗拉强度
,
工程强度
,
带材
贺自强
,
康沫狂
,
杨延清
,
王新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4.04.019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销盘磨料磨损和冲击磨料磨损的耐磨性和磨损机制,确定了回火温度对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及其对耐磨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渗碳层的耐磨性接近或优于18Cr2Ni4WA钢;以微切削型磨料磨损为主的准贝氏体钢渗碳件,宜采用180℃回火,以应变疲劳型磨料磨损为主的准贝氏体钢渗碳件,宜采用280℃回火;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对材料的耐磨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微切削型磨料磨损,机械稳定性高的残余奥氏体不利于提高耐磨性;对于应变疲劳型磨料磨损,机械稳定性高的残余奥氏体明显提高耐磨性.
关键词:
准贝氏体钢
,
渗碳层
,
耐磨性
,
磨损机制
,
残余奥氏体
,
机械稳定性
程巨强
,
贺自强
,
杨延清
,
康沫狂
钢铁
研究了新型准贝氏体钢渗碳特性及渗层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渗碳特性,特别是具有优越的空冷淬硬性,渗碳层的耐磨性达到18Cr2Ni4WA钢的水平.磨料磨损机制为:二体磨损以微切削为主,三体磨损以应变疲劳为主.并阐述了准贝氏体钢在重型钎具方面的应用结果.
关键词:
准贝氏体钢
,
渗碳
,
耐磨性
,
应用
贺自强
,
王新林
,
全白云
,
赵振业
,
李志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9.003
采用XRD,TEM,DSC研究了(Fe0.5Ni0.5)80-xMoxB20 (x=0, 2, 4, 6, 8)非晶态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讨论了非晶态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表征,探讨了Mo对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Mo的加入可提高(Fe0.5Ni0.5)80B20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Tx/Tm可用于表征(Fe0.5Ni0.5)80-xMoxB20非晶态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合金组元数目增多、原子尺寸比增大及负混合热是Mo提高玻璃形成能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Fe0.5Ni0.5)80-xMoxB20非晶态合金
,
玻璃形成能力
,
热稳定性
谢孝昌
,
贺自强
,
耿小颖
,
李志明
,
董翠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1.07.013
研究了试样表面粗糙度和清洗方式对M50NiL钢中微量氧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粗糙度由Ra3.2降低至Ra0.8,再降低至Ra0.2时,氧含量测定值逐步降低并趋于稳定.其中,乙醇擦洗加丙酮超声波清洗是有效的表面清洗方式,经其处理后,表面粗糙度Ra3.2,Ra0.8,Ra0.2的氧含量测定值分别为6.65×106~,5.95×10-6,5.55×10-6,氧含量测定值均稳定在(6±1)×10-6范围内,且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氧含量测定值基本一致.而只用乙醚浸泡的试样,氧含量测定值较高;酸洗过的试样,氧含量测定值偏高,且随表面粗糙度的波动较大.
关键词:
氧含量
,
表面粗糙度
,
清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