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Al_2O_3-Si材料加热过程中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

刘新红 , 叶方保 , 娟娟 , 钟香崇

硅酸盐通报

以电熔刚玉骨料和细粉为主要原料,引入5%~8%的Si粉,以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制备了Al_2O_3-Si材料.研究了Al_2O_3-Si材料埋碳加热(1000~1600 ℃)过程中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1200 ℃烧后,Si开始与CO反应生成晶须状SiC,且晶须相互交叉连锁.1300~1400 ℃烧后,SiC晶须生成量明显增加,且发育长大,形成交叉连锁的网络填充在刚玉骨架结构中.1400 ℃烧后试样中还出现少量O'-SiAlON晶体.1500~1600 ℃烧后,SiC晶体发育长大,呈枝杈状和弯曲状.1400~1500 ℃烧后残留Si已熔化,发生塑性变形,起助烧结作用.

关键词: 刚玉 , Si , 物相组成 , 显微结构

Al-Zn复合Al2O3-C材料抗氧化性研究

娟娟 , 刘新红 , 钟香崇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1.01.002

以板状刚玉、α-Al<,2>O<,3>微粉、鳞片石墨、Al粉、Zn粉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固定Al粉加入量(w)为4.0%,制备了AJ-Zn复合Al<,2>O<,3>-C质试样,研究了Zn粉加入量(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2.0%)对材料1 000和1 500℃下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Zn可明显改善材料的抗氧化性,当Zn粉加入量从0增至2.0%(w)时,1 000和1 500℃氧化后的氧化层厚度分别从8.5 mm减至3.5~1.4 mm,从6.0mm减至4.1~2.4 mln.材料抗氧化性提高的原因在于:Al、Al<,4>C<,3>和AlN以及Zn在氧化条件下生成的氧化产物相互反应,生成了锌铝尖晶石,形成致密的氧化保护层,阻止了氧气的进入.

关键词: Al-Zn复合Al2O3-C材料 , 抗氧化性 , 显微结构

中国专利信息

娟娟

电镀与涂饰

编者注:本期刊登的是2013年8?9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有关表面处理系列类专利信息。如需专利全文,请与我部联系(联系人:杜娟娟;电话:020–61302516)。

关键词:

二极管激光器阵列微通道冷却实验研究

李志刚 , 淮秀兰 , 陶毓伽 , 王立

工程热物理学报

5 W/cm2的界面热流密度.实验结果还验证了Shah和London提出的表观阻力系数关联式、用于预测平均努尔数的Sieder-Tate关联式以及Shah&London关联式.

关键词: 微通道 , 流动阻力 , 传热特性 , 激光器热管理

流体在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胥蕊娜 , 姜培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空气流过烧结微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下对流换热努尔特数随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为200~40μm时,实验得到的对流换热努尔特数与已有研究结果符合很好;当颗粒直径为20μm和10 μm时,实验结果略小于已有研究结果,说明空气在微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需要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努尔特数与雷诺数的经验关联式,并提出了考虑努森数的修正关联式.

关键词: 微多孔介质 , 实验研究 , 对流换热 , 微尺度效应

微小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杨德伟 , 黄善波 , 林日亿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直接电加热法对平均为101 μm、403 μm及801 μm的铜丝进行加热,使用高精度电阻仪测量电加热前及电加热后的铜丝的电阻值,根据温度与金属电阻之间的关系能够相当精确的测量整个铜丝电加热后的平均温度值.电加热时的电压及电流也同时被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实验得到的努尔特数与经典的准则关联式得到的努尔特数随着外径的减小,其偏差越来越大,最大偏差超过50%.

关键词: 微尺度换热 , 细铜丝 , 电阻 , 尔特数

路用木质纤维性能研究

徐静 , 赵永利 , 刘加平

材料导报

采用了德国JRS、国产某BH及新型絮状木质纤维,通过伦堡沥青析漏、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水稳定性、渗水系数及构造深度等试验,研究木质纤维性能对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易于分散、低含水率、高吸油率、惰性大、动弹模高的木质纤维有利于增强SMA的路用性能.

关键词: 木质纤维 , 沥青混凝土 ,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

聚酯纤维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

张岭岭 , 吴金荣

硅酸盐通报

伦堡析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聚酯纤维掺量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纤维掺量为0.4%时,其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析漏损失的减少效果最明显,为最佳纤维掺量.

关键词: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 聚酯纤维 , 伦堡析漏试验 , 最佳沥青用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