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提高BBO晶体的尺寸和光学质量的途径

吴喜泉 , 吴少凡 , , 李敢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0.z1.103

本文概括和比较了当今生长BBO晶体的各种方法,并从BBO晶体的物理特性和生长习性出发,分析了BBO晶体中包裹物的成因,讨论了提高BBO晶体的尺寸和光学质量所需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的方向,为生长大截面高质量的BBO晶体打下基础.BBO晶体的原料的制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各种生长方法中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是温度在长期中的短时间波动问题,更合适的助熔剂的探索和确定问题.对于各种方法中的具体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钢高炉喷煤实践

安武生 , 杨宗成 , 孙宏武

钢铁

介绍了钢高炉喷煤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并对高炉喷煤后取得的良好效果和喷煤操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炉 , 煤粉喷吹 , 实践

中国古代青铜的技术分析

郑利平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8.02.021

青铜兵器是青铜时代耀眼的明珠,其中青铜最为引人注目.本文从青铜的成分组成、铸造工艺和表面 处理技术三方面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为青铜器的防腐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青铜 , , 铸造技术 , 分析

钢钢渣处理生产实践

齐鹤云

钢铁

介绍了钢钢渣处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及钢渣处理关键技术环节,包括高温钢渣运输、焖渣效果控制、磁选设备安装和布置等,同时介绍了钢渣处理所回收产品的种类和用途,指出钢渣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实践结果表明:钢钢渣处理生产线经多次技改后,工艺布置合理,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有效解决了钢渣外排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环保问题.

关键词: 钢渣 , 焖渣 , 磁选

钢高炉喷煤工程投产实践

安武生 , 杨宗成 , 孙宏武

钢铁

钢喷煤工程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短流程工艺,喷吹系统采用浓相输送技术,试生产期间无法实现正常喷吹.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工艺参数调整.自1998年投入运行以来,该系统运行正常,喷煤量达到了设计水平.

关键词: 高炉 , 喷煤 , 实践

钢小方坯连铸机高效化技术改造

郝志强 , 郭宝志 , 闫清军

钢铁

介绍了凌源钢铁公司与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对钢150 mm×150 mm小方坯连铸机进行高效化改造的情况.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抛物线型连续锥度结晶器、半板弹簧振动装置、连续矫直拉矫机、二冷优化等设备和技术对小方坯连铸机进行改造,实现了"高拉速、高作业率、高连浇炉数、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高效化目标.

关键词: 小方坯 , 高效 , 连铸

钢2300 m3高炉褐煤喷吹工艺及实践

刘海彬 , 张宝付 , 刘福成 , 李亮 , 赵宏博

钢铁研究

为了降低钢炼铁成本,对钢2 300 m3高炉喷吹褐煤的工艺进行探讨,找出合理的配煤比例以及其爆炸性控制、着火点、挥发分和系统氧含量等关键技术参数.对钢2 300 m3高炉喷吹褐煤工艺进行改进,褐煤喷吹比例逐步稳定在30%,达到降低炼铁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高炉 , 喷吹褐煤 , 配煤比例

湖北出土战国青铜表面富锡层的材料学特征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钢2号方坯连铸机二冷制度的优化

中国冶金

钢通过对2号方坯连铸机二冷制度的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喷嘴型号和布置以及适当的水量控制等制度,对减轻铸坯中心偏析、扩大铸坯等轴晶率、提高铸坯内部质量有明显效果,铸坯合格率由优化前的87.26%提高到优化后的99.81%,为进一步完善连铸二冷控制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连铸机 , 二冷制度 , 中心偏析 , 等轴晶率

高炉锌平衡及热力学行为分析

张伟 , 田中明 , 胡德顺 , 张立国 , 王再义 , 王相力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1-0963.20140158

为掌握鞍高炉锌负荷水平和锌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规律,通过入炉原燃料、炉渣、粉尘等系统取样对鞍高炉的锌、碱负荷及收支平衡进行了统计,并对锌在高炉内的反应行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高炉入炉锌负荷为0.69 kg/t,碱负荷为4.66 kg/t,锌和碱金属的主要来源都是烧结矿,由烧结矿带入的锌量达到锌负荷的90.7%,带入的碱金属达到碱负荷的61.7%;支出方面锌主要随炉尘排出,碱金属主要随炉渣排出.此外结合热力学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锌在高炉内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并提出了锌富集的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高炉 , , 碱金属 , 锌负荷 , 热力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