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睿明
,
曲迎东
,
李荣德
,
解骐鸣
,
尤俊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拉伸试验、电镜观察和晶间腐蚀(IGC)试验,研究回归再时效(RRA)处理对喷射成形7075合金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并与T6峰值时效、T73过时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T6处理后,晶内大量细小弥散的η'相使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760 MPa,但晶界处连续分布的η相和窄小的晶界无析出带(PFZ)使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变差,晶间腐蚀深度达131.4 μm;经T73处理后晶界η相断开及PFZ大幅增宽可改善合金的耐蚀性,晶间腐蚀深度仅为2.0 μm,但晶内η'相粗化及体积分数的减小使合金抗拉强度大幅下降,仅为676MPa;采用(120℃,24 h)+(200℃,10 min)+(120℃,24 h)的RRA处理后合金晶内η'相再次大量析出,致使抗拉强度达758 MPa,略低于T6态的抗拉强度,而晶界处断续分布的η相和宽度略增的PFZ使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也显著改善,晶间腐蚀深度为16.8 μm,与经T73处理后的接近.
关键词:
7075合金
,
喷射成形
,
回归再时效
,
晶间腐蚀
,
显微组织
李世昌
,
敖晓娟
,
王庆
,
王浩江
,
谭卓华
,
王飞
,
杨育农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抗氧剂2,2’-亚甲基双(6-壬基对甲酚)合成研究中的关键中间体2-壬基对甲酚通过羰基还原制备,羰基还原可以通过黄鸣龙反应或克莱门森反应实现,本研究对比了这两种反应在2-壬基对甲酚制备中的应用.
关键词:
羰基还原
,
亚甲基
,
黄鸣龙反应
,
克莱门森反应
朱钧国
,
徐世江
,
杨冰
,
张秉忠
,
王庆敏
,
刘少民
材料研究学报
本文研究了用庚烷(C_7H_(16))和丁二烯(C_4H_6)气相浸渍热解碳制备不渗石墨,石墨的透气率降低几个数量级。用乙炔(C_2H_2)和丙烯(C_3H_6)在流化床中裂解在颗粒状材料上沉积疏松和致密热解碳层,这两层热解碳可以起微型压力容器的作用。最后,介绍气相生长碳纤维的研究。
关键词:
于澍
,
张红波
,
张传福
,
廖寄乔
,
邓艳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7.01.013
通过对不同结构热解炭的显微结构、显微图像分析,消光角的测试,将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分为粗糙层结构RL、光滑层结构SL、再生层状结构ReL和各向同性结构ISO.其中RL消光角最大在16-21之间;SL的消光角居中;ReL经常与SL相伴,也存在生长锥,但较之RL的柱状生长锥,ReL的生长锥不仅宽短,而且在整个生长面上可以连续再生,而RL中的柱状生长锥是贯穿整个生长面、不可再生的;ISO不具有光学活性,其消光角为零.
关键词:
热解炭
,
粗糙层
,
光滑层
,
再生层状结构
,
消光角
张志霄
,
池涌
,
高雅丽
,
严建华
,
阎大海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废轮胎在中试回转窑中进行中温热解(450~650℃)所得热解油进行了GC-MS研究.通过对热解油化学组成的全面分析,讨论了轮胎热解反应,尤其是较高热解温度和较长气相停留时间下的二次热解反应途径.通过与不同反应器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得出了微负压回转窑热解技术的反应特点,并为回转窑热解油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废轮胎
,
热解
,
芳香烃
许继光
涂料工业
用同样的原料和配方合成醇酸树脂因醇解工艺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人们对醇解工艺和醇解产物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实验数据阶段,没有为分析和设计醇酸树脂提供醇解产物的计算方法.为了配合采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分析和设计醇酸树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文中给出醇解产物组成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此方法计算所得结果虽然与实验数据有误差,但此误差导致醇酸树脂分析或设计的最终误差远小于试验或生产正常的质量波动,因而是可接受的.
关键词:
醇酸树脂
,
醇解产物
,
化学反应统计理论
金会心
,
王华
,
郭森魁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4.024
云南省昭通褐煤在固定床气化炉内,分别以10,16,36℃/min的升温速率连续升温至500℃,对不同热解温度范围产生的煤气性质进行了分析.升温速率和热解温度对煤气的组成和热值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褐煤
,
升温速率
,
热解温度
,
煤气成分
,
煤气热值
唐建军
,
陈益清
,
钟振辉
,
李文龙
,
尹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72-8
为使磷酸氨镁(MAP)脱氨完全及改善热解产物的氨氮去除性能,研究了一种程序升温的热解方式,并探讨了热解产物去除氨氮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热解方式及热解终点温度明显影响 MAP热解产物的氨氮去除性能,控制热解终点温度为180°C、5°C/min的程序升温方式,以及氨氮反应体系的pH值为9.5较为合适,在此条件下,MAP热解产物对氨氮的去除量达95.62 mg/g,经120 min对起始浓度为1000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82%;动力学及热力学结果表明,MAP 热解产物去除氨氮是 H+与4NH+的离子交换过程,其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平衡时间为120 min,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
关键词:
磷酸氨镁
,
程序升温
,
热解产物
,
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