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义
,
魏迎旭
,
徐舒涛
,
张默之
,
孟霜鹤
,
樊栋
,
齐越
,
李金哲
,
于政锡
,
袁翠峪
,
何艳丽
,
徐庶亮
,
陈景润
,
王金棒
,
苏宝连
,
刘中民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128-5
将一种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丙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C18H37(CH3)2-N+-(CH2)3-N+-(CH3)2C18H37]Cl2(C18-3-18),作为介孔模板剂用于水热法合成介孔ZSM-5分子筛。结果表明,在130oC低温晶化即可高效合成介孔ZSM-5分子刷。 C18-3-18的加入量可影响到所合成介孔ZSM-5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和织构性质,它的形成遵从一个转晶过程。在合成初期,凝胶中介孔模板剂C18-3-18的使用导向了介孔材料的生成;随后在TPABr的模板作用下,介孔材料慢慢转晶生成具有MFI结构的介孔ZSM-5;然后所合成的介孔ZSM-5晶粒进一步长大并聚集形成块状颗粒,同时产生晶间介孔。 C18-3-18作为介孔导向剂不仅可用于合成介孔ZSM-5分子筛,也可用于其它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中。
关键词:
介孔ZSM-5
,
双模板法
,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
,
晶间介孔
,
转晶过程
袁翠峪
,
魏迎旭
,
许磊
,
李金哲
,
徐舒涛
,
周游
,
陈景润
,
王全义
,
刘中民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20406
利用结合振荡天平的固定床微反装置,对甲醇转化的气相产物和催化剂相的有机物种沉积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由此建立程序升温过程中多相催化甲醇转化完整的碳资源走向图谱.
关键词:
甲醇转化
,
程序升温反应
,
积碳
,
振荡天平
,
多相催化
袁翠峪
,
魏迎旭
,
李金哲
,
徐舒涛
,
陈景润
,
周游
,
王全义
,
许磊
,
刘中民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10838
在流化床反应条件下进行了SAPO-34催化的甲醇转化的程序升温反应,并分析了不同反应温度阶段的积碳产物.结合对反应流出物的检测结果和热分析及色质联用分析确定的积碳物种变化,解释了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甲醇转化特殊的变化趋势.在程序升温甲醇转化的积碳产物中,除芳烃外,还有一种饱和的多环烷烃积碳物种,它的生成影响了烃池活性中心的形成并引起甲醇转化在低温反应阶段的失活.甲基取代苯和甲基取代金刚烷是低温条件下SAPO-34催化的甲醇转化产生的主要积碳产物,它们在升温过程中会向甲基取代萘以及稠环芳烃转变.积碳物种的演变对应了甲醇转化在起始反应阶段(300~325℃)的反应活性升高和此后(325~350℃)的失活以及在更高温度阶段(350~400℃)活性的恢复.在反应性能评价和积碳分析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一种与金刚烷类积碳物种生成相关的低温甲醇转化的失活机理.
关键词:
甲醇转化
,
积碳
,
程序升温反应
,
烃池机理
,
失活
,
金刚烷类化合物
周游
,
亓良
,
魏迎旭
,
袁翠峪
,
张默之
,
刘中民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1110-X
甲醇制烯烃(MTO)是典型的自催化过程,包含诱导期反应.在诱导期反应中,甲醇转化生成的烃池物种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积累,形成含有活性中心的烃池,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加快更多烃池物种的生成.作为MTO反应的活性中间体,研究分子筛上烃池物种及其演变,对于理解MTO反应机理以及C1化学中第一个C-C键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对较低温度下流化床反应器中MTO诱导期反应进行研究,获得了诱导期反应的数据.通过HF溶解分子筛骨架的方法,检测各阶段存留在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中的有机物种,分析了分子筛催化剂上烃池物种的积累和演变、烃池的形成以及烃池物种与催化剂失活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诱导期反应数据进一步讨论了MTO诱导期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发现,与ZSM-5分子筛类似,SAPO-34分子筛上的MTO诱导期反应对温度非常敏感.诱导期证实可分为三个反应阶段:初始反应阶段(最初C-C键生成阶段)、第二阶段(烃池物种的生成和积累阶段)及第三阶段(自催化反应阶段).这表明SAPO-34分子筛上MTO反应中烃池机理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烃池物种和烃池机理的复杂性,在缺乏动力学研究的情况下,很难将诱导期反应三个阶段与反应机理进行明确的关联.因此,我们分别讨论了诱导期反应三个阶段的动力学,并计算了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动力学研究表明,与ZSM-5不同的是,在SAPO-34上的MTO诱导期反应中,初始反应阶段表观活化能较低,反应进行相对容易;而自催化反应阶段的活化能较高,反应进行相对困难.这主要是SAPO-34与ZSM-5分子筛的结构差异所致.SAPO-34分子筛因具有CHA结构而导致的扩散限制和空间约束,使得在第一阶段初始活性物种的生成和积累相对容易;但是在自催化反应阶段,不具活性的金刚烷类物质开始生成,并随着反应的进行在所有积碳物种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导致其在自催化反应阶段(第三阶段)的活化能高于烃池物种的生成和积累阶段(第二阶段).对于HZSM-5催化剂上的MTO诱导期反应,由于MFI结构所产生的扩散限制和空间约束低于CHA结构,在第一阶段初始活性物种的积累相对困难,导致其初始阶段的表观活化能高于SAPO-34催化剂;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活性物种在HZSM-5催化剂上不断积累,导致自催化反应阶段的进行相对比较容易.然而,对于SAPO-34分子筛上MTO诱导期反应,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催化剂上积累的活性物种和非活性物种同时增多,而且由于SAPO-34结构特点而引起的扩散限制,大部分物种均保留在SAPO-34分子筛的笼中.分子筛中活性物种能提高反应活性,相应地,非活性物种则会抑制反应活性.因此,SAPO-34分子筛上甲醇转化诱导期反应活化能反映的是活性物种和非活性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
活化能
,
SAPO-34催化剂
,
烃池
,
诱导期
冯长根
,
李俊平
,
于文远
,
薛烨
,
李宝东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10.004
东桐峪金矿在1600多m的高山下采矿,在1165~866m水平间已形成了43万m2的未处理采空场,已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文中分析了大面积地压活动发生的原因,回顾了空场处理方法,提出了控制爆破局部切槽放顶技术,应用二维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空场处理新方法的机理.研究表明:866m、966m水平是实施切顶的合理位置;实施切顶隔离既能引起顶板应力向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重分布,又可避免大面积空场突然冒顶的冲击地压灾害.该空场处理新技术经济、简便,适合于坚硬顶板下的缓倾斜及水平采空场的处理.
关键词:
空场处理
,
控制爆破
,
切槽放顶
,
地压控制
王宏运
,
赵苏强
,
孙红涛
,
闫自刚
黄金
通过对葫芦峪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葫芦峪金矿床赋存在太华群变质岩中,拆离断层和断裂带尤其是北西向断裂带是其主要的控矿构造,其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破碎带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确定了3处重点找矿靶区.
关键词:
地质特征
,
地球物理特征
,
控矿因素
,
找矿远景
,
葫芦峪金矿区
王卫星
,
邓军
,
龚庆杰
,
韩志伟
,
吴发富
,
张改侠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4.004
豫西地区是中国仅次于胶东地区的第二大产金基地,而熊耳山地区则是豫西重要的黄金成矿带之一.研究区内燕山期五丈山、花山、合峪三大花岗岩体与区内金的成矿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三大岩体与金矿分布、成矿时间、物质来源等方面研究了二者之间的成生关系.研究认为: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与区内众多金矿床(点)显示出同空间的分布关系;岩体和金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成矿与成岩在同阶段或稍晚于成岩阶段;在岩体和矿床铅同位素、硫同位素、氧同位素特征方面,显示出金成矿与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的同源关系.
关键词:
豫西熊耳山
,
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
,
金成矿